,

“愿上帝把她变成一个中国人!”——记中国残障孤儿的天使罗娜(海嘉)

海嘉

本文原刊于《举目》22期

全成为中国人

        罗娜(Laura),收养中国残障孤儿的天使,是一个在中国大地不再陌生的名字。《西安晚报》称她为“洋惠芳”,《人民日报》的网络文摘报导她《给无家的孩子一个家》。当然,还有许多的报刊杂志记载过她的故事。

        罗娜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Burlington市。父亲是工程师,母亲修的是钢琴专业。50多年前,罗娜的外祖母祷告数年,愿神派她的女儿去国外传福音。没想到上帝却拣选了她的两个外孙女──罗娜和海伦,成了宣教士。罗娜去了中国,妹妹海伦去了斯罗伐克。

        罗娜7岁的时候,就立志去中国做宣教士。那时,小小年纪的她,还不知道怎么拼写“宣教士”这个字。罗娜21岁的时候,一位老牧师为即将赴台湾的罗娜按手祷告:“愿上帝把她变为一个中国人。”

       20年后的今天,罗娜讲一口流利的中文,成了中国的媳妇,爱中餐胜过西餐。那天在停车场,我上前自我介绍时,罗娜立即招呼孩子们过来:“叫阿姨!”那一瞬间, 我已百分之百地确信罗娜是个中国人了——因为我们这些在西方住久了的中国人,都已不会再让自己的孩子叫别人阿姨叔叔了。

        然而,罗娜最遗憾的是,至今没能入中国籍。她3次申请,3次被拒。中国的官员说:“我们中国不是移民国家,我们人口太多。欢迎你们去美国。”

没有“价值”的孩子

        在中国,每年有许多女婴被遗弃和扼杀。只因为是女孩,她们就成为不该出生的人。更何况,有些是带着重病和残障来到世上,成为父母从内心深处不愿接受的、没有“抚养价值”的孩子。

        罗娜收养的第一个孩子没有病,只因是女孩,就被自己的亲身父母弃之门外。

       罗娜的第2个养女天诺,则被父母遗弃在西安的一个医院,在走廊的长凳上躺了5天。饿了,渴了,她的哭声只唤来一些住院的病人,喂她几口奶和水,却从未唤来任何医务人员或有关部门采取行动。

       罗娜的丈夫建安听说了这个弃婴,告诉了罗娜──那时候,建安和罗娜还只是主内的普通朋友,建安还不理解,罗娜为什么要当单身妈妈,抚养弃婴。他还以为是美国人喜欢养狗养猫,外带收养孩子。

        孩子送到了罗娜的手中。这个孩子有脊柱裂,背上长了个大包。看着眼前奄奄一息的病孩子,罗娜心痛地紧搂着可怜的小身躯,深深地亲吻,恨不能把心掏出来奉献给 这幼小无助的生命。刹那间,建安被罗娜真挚的爱深深地震撼,他明白了那是一种超越血缘、种族、文化背景的爱。只有与上帝的爱相接的人,才能流露出这样深切 而广博的爱。

       还有一个婴儿因兔唇,放在陕西某地的官方福利院门口6天。因为当地政府认为,“不鼓励这样做”,而坚持不收留这些弃婴。孩子的父母晚上把孩子抱走,白天又放回。初生儿被这样折腾6天后,已得了严重的肺炎。当罗娜和建安看见这个孩子时,已必须送孩子去医院抢救。

        这样的弃婴,罗娜和建安收留了许多个。有的弃婴的父母缺钱,更多的是缺乏对生命的挚爱和责任。

即使失去了所有

        每当别人问到罗娜和建安:“你们为什么收留这些孩子?”人们总是听到一句真诚而朴实的回答:“我们是基督徒,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罗娜原本是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的英文老师。这之前,她任教于西安交大。自从她在半年之内收养了两个女婴,安诺、天诺,和一个兔唇的男婴以诺,成为3个孤儿的单亲妈妈后,西安有关部门下了通知,让陕西任何大专院校不得再聘用罗娜。于是,罗娜失去了所有的工作机会。

        政府部门的这种反应,也许出于中国人的面子观念,不希望外国人插手中国孤儿的事。面对这样强大的压力,罗娜翻开圣经《出埃及记》1:15-21,看到两位接生婆敬畏神,不遵照埃及国王的命令,反而保留男婴的性命。罗娜决定顺服来自神的感动,抚养这3个孩子。

        没有工作,意味着没有居留签証。而这3个孩子均没户口,也不可能得到任何证件。罗娜面临的唯一的选择,就是默默地在中国把这3个孩子抚养成人。

        神照样如《出埃及记》1:20-21,让罗娜与建安相知相爱,成立家室。从此,罗娜有了一个忠实的伴侣,把他们的青春和生命献给更多的中国孤儿。

        靠着各地基督徒和教会的爱心奉献,以及许多其他有爱心的人的帮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把孩子们送进医院手术治疗。许多孩子需要多次手术。每一个手术之前,罗娜和建安都要面对很大的压力。不仅是经济上的压力,更担心的是手术的成功和安全。

       为每一个手术的孩子,他们都恒切祷告。主让他们明白,如果只有成功和顺利,他们永远学不到坚强和忍耐的功课。更多的时候,神奇妙地带领他们闯过一关又一关,从死神手中争夺出孩子们的生命,并且从不误事、不误时地供应他们各种需要。

流浪儿童的港湾

        为了罗娜的中国签証,罗娜和建安离开西安,去了上海。上海的外国人多,政府官员较开明,主动给罗娜多延长两次签証。

       上海之后,神带领他们去过广州、成都、长沙、青岛,及至陕西渭南。这些年里,他们不断地收养新的弃婴,有好几个兔唇和脊柱裂婴孩。

        看见各地街头的流浪儿童,罗娜动了恻隐之心。从开始把一些无家可归的孩子带回家,给他们洗澡,换上干净的衣服,让他们每天吃上饱饭,到正式办儿童之家,他们帮助了不计其数的孩子。

        这些流浪儿童,有的是父母离婚出走,有的是父母吸毒、坐牢。孩子没处投靠,便流露街头。有一个孩子陈小香,父亲坐牢。小香4岁时,母亲撇下她和两个更小的弟妹出走了。罗娜和建安的儿童之家收留了小香两姐妹,直到她们有了去处。

        另一位13岁的孩子叫陈真,父母离婚后,父亲把两个姐姐卖到广东去了。陈真在上海街头流浪,被信主的弟兄姐妹送到罗娜的“伯特利儿童之家”。

        还有一个男孩,父母是开餐馆的。孩子8岁时得了病,手脚从此不能动,大小便也失禁。尽管头脑很清楚,但父母不愿被这个孩子拖累,把孩子弃放到西安火车站,孩子只能乞讨为生。两个月之后,建安获知这件事,便从西安火车站领回了这个可怜的孩子。

        电影《十字架》中介绍的成都家庭教会孤儿院,前身就是罗娜和建安在成都办的儿童之家。这家孤儿院里有一个男孩清楚地记得,父亲去世了,母亲为了跟另一个男人结婚,当着孩子的面对那个男人说,她不认识这个孩子。说完就同那个男人扬长而去。

        这些孩子需要的,何止是永远地结束风餐露宿,他们更需要罗娜、建安这些上帝的天使,成为他们生命沙漠中的绿洲——在遇到罗娜和建安之前,他们的世界只是爱的 荒原。罗娜、建安以及他们家庭教会的同工们,默默地用神的爱耕耘和浇灌了这些幼小的心灵。并且,为了这些孩子,罗娜和建安决定不生育自己的孩子。

不再是爱的乞丐

        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动了社会上许多人士。有的大学生牺牲周末,为这些孩子上课、教他们学习。有的单位送来大米和双层铁床。

        有一个小学校长,破例让“伯特利儿童之家”的几个孩子免费上学。上学第一天,老师特意留下班上全体学生开会,老师说:“你们看见了,我们班上今天来了几位特 殊学生。连外国人都为这些孩子献爱心,你们今天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把家里多余的毛衣、鞋帽、文具带来,帮助这些小朋友。”第二天,“伯特利儿童之家”的孩 子们,收到了大包的爱心赠送。

        我相信,经历过这些爱之后,这些孩子的心永远不会再冷漠。因为他们尝到了爱的甘甜。也许那些冷漠的父母从未经历过这样的爱,所以没有爱。而他们的孩子在上帝的眷顾下,已不再是爱的乞丐。

        有不少政府干部也被他们的事迹感动,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开绿灯。有的官员看见孩子们需要多次手术,特地为罗娜多次延长签証。有的领导更是破例为罗娜领养的头三个孩子,在没有户口的情况下办了护照。

        罗娜和建安告诉我们,最早的3个孩子,安诺、天诺和以诺已经有了美国护照,其余的弃婴中,只有两个孩子在一次人口大普查时,侥幸地报上了户口。这意味着其他的孩子都没有合法证件。可想而知,这些孩子的未来有多么艰难。

拂去眼中的苍凉

        在此,我邀请每一位读者同我一起,为中国千千万万无家可归的孩子们祷告。愿中国领导人一代比一代更开明,让罗娜、建安以及许许多多教会的孤儿院,不要被关闭,允许他们给无家缺爱的孩子一个家、一份属天的爱。

        也愿我们中国社会多关心那些弃婴以及他们的父母。无论抛弃女婴还是残障婴儿,都是走向良心的自灭。那是得罪天和伤害人的事。而一个社会多容忍一份冷漠,就多一粒苦毒的种子。“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6:7)

        如果你心中有感动,愿意为《伯特利儿童之家》奉献一份爱心,请你为这些柔弱的小生命迫切地祷告。让千万个真诚的祷告,为这些不幸的孩子拂去眼中的苍凉,拉开一片晴朗的天空。

作者来自四川,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德文系。在德国留学和工作多年。现居美国新泽西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