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核心為全体(戴維)

戴維

本文原刊於《舉目》19期

        在北美教會,包括華人教會中,經常看到的一個現象是:

        一方面幾個所謂“核心家庭”或同工,在時間上、金錢上大量投入,與牧師在教會規劃、組織,各項事工上積極同工。由于大多數人都是在社會上有不同職業,加上家庭責任,往往忙碌不堪。

        他們被稱為“核心”,是因為他們不但忙碌地與教會牧師同工,更是因為他們往往是教會中的少數。

        另一方面,大多數信徒卻比較被動,往往並不清楚、也沒有多少時間,過問教會的異象、動態與計畫。多數只是在崇拜時來教會,匆匆一行。既然沒有投入教會,大概也談不上“委身”──我們所談的“委身”,不但有“忠實于”,也包括“認可、參與、憂其憂、樂其樂”之意,就是說把這件事當自己的事──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少數人在教會中很忙碌,大多人則像過客。

原因何在呢?

        我想,就會眾而言,原因一,認為教會歸牧師及執事管理,自己只要來崇拜或來團契,並奉獻金錢,就是盡了義務。況且教會牧師、執事是專門做這個的,自己卻沒有什麼“水平”,對聖經也不夠熟,根本沒有能力參與教會事工。

        原因二,沒有把教會當作自己的家、把自己當作這個家的一份子。沒有一個人會對自己的家掉以輕心、不冷不熱,除非在認同上有問題。教會是每個信徒屬靈的家,而不只是屬于牧師及同工們的。只有每個人積極參與,這個“家”才能夠興旺發達。

        原因三,在北美,尤其是華人教會中,會友多為第一代移民。白手起家,不但得加倍努力,而且往往很有危機感。加上家庭的負擔、孩子的教育,忙得團團轉,就容易忽視教會的事奉。

        就教會本身而言,可能在鼓勵信徒會眾參與上,也有不足的地方。往往是少數幾個同工連同牧師,努力計劃、準備、推展教會事工,而不是鼓勵大多數會眾一同參與。 因為鼓勵會友參與,往往得比自己直接做花更多時間、精力及耐心,還不如自己做了就完了。長此以往,就容易造成錯誤印象,好像教會是由幾個同工及牧師組成的 類似“常務委員會”在負責。

面對此種情況應該怎樣做?

        首先,如同聖經教導,一個教會是“永生神的教會”,我們要為每個會友禱告,神會把對教會的負擔及委身放在人的心中。

        第二,教會也應該多向會友公佈教會運作情況、目前及長期計畫,讓會友對教會有基本概念。這就像有人把一幅示意圖,或一個沙盤放在我們面前,我們必會印象深刻,也會更願意去了解、參與。

        第三,盡量把事工分配給更多的會友(當然是靈性上成熟或比較成熟的會友),讓每個人都有參與感,有教會是自己教會的歸屬感。

        第四,教會也要提高敏感度,了解會友在工作、家庭、孩子教育上面,有什麼壓力及困難,及時提供幫助。

        第五,教會應本著聖經原則,教導、幫助每個會友認識到,在教會事奉上,不分牧師、同工、執事、長老,人人皆祭司。在教會組織上,也許有全時間及帶職之分,但 在事工上,每個基督徒都是全時間基督徒;是敬拜神、榮耀神及傳福音,把一群信徒召聚在一起,奉主的名成立的教會,所以,就此而言,每個人的職分是相同的。

        第六,教會也應幫助會友認識到,參與事奉最大的受益者是參與者。因為在事奉過程中,能更多地與神親近,與弟兄姊妹、特別是屬靈長輩交通,在自己靈性上,會有更多的得著。

        總之,雖然在教會中會見到“信主容易委身難”的現象,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禱告而得力;鼓勵全体會友都參與事奉,並通過參與而更加委身,本身靈命得到提高,與神也更親近。如此教會本身也會更加興旺,更加成為神的榮耀,及愛流出的管道。

作者來自中國。現在美國德州從事臨床醫學工作。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