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他們還福音的債 ──羅省第一華人浸信會國語堂事工(陳玉珊)

陳玉珊

本文原刊於《舉目》19期

       座落在洛杉磯唐人街的“羅省第一華人浸信會”,建立于1952年。當時是由幾位老華僑和幾位從香港來的信徒組成的,廣東話是主要的語言。由13個人開始的事工,後來發展為逾兩千人的興旺教會。

        主任牧師林道亮自1961至1994年,在這教會事奉。1960年代英語堂成立,中文部和英文部的人數均快速增長,目前已有三個分會。

        林道亮牧師于1994年退休為榮譽牧師之後,仍時有講道。今日的“羅省第一華人浸信會”,聚會人數超過兩千人。代主任牧師黃守謙帶領著教會,師母張釆蓉則是福音事工傳道。三年前她在教會開墾國語堂事工,向洛杉磯唐人街說國語的人傳福音。

        筆者分別訪問了黃張釆蓉師母(以下簡稱“黃”)、李劉恩華會佐(簡稱“李”)、和黃周瑞虹(簡稱“周”)姊妹,談國語堂事工的發展過程,以及未來的方向。

        問:為何要成立國語事工?這意念是從何而來的?

        黃:近廿年間,會眾中一直有說國語的人,他們是會友的朋友或唐人街的居民。然而他們來參加聚會時,教會只能以供應耳機翻譯的方式,來傳遞信息給他們。結果這些人並沒有繼續來??或者說,是流失了。

        在2000年的春天,林牧師將他的負擔告知我們夫婦:他認為以前教會忽略了說國語的人,為此事他一直覺得虧欠神。林牧師說他是欠了福音的債,因此有必要設立國語堂的事工,向說國語的人傳福音。當時林牧師已是九十高齡,他希望我能負起開始的工作。

        問:國語事工是如何開始的?計劃多久?

        黃: 此後我經常為這事禱告。半年以後,適逢黃牧師和我以前在加拿大服事的教會慶祝週年,邀請我們去講道。去後,我看見自己1991年時在愛德蒙頓 (Edmonton)市開墾的國語堂有成長,帶領了許多中國的移民信主,現已有80人之多。這像是神給我的一個印證,讓我有信心回應神的呼召。

        由加拿大回來後,我就與一小組有負擔的人,在每週三的禱告會,同心為此事祈禱。不久有更多人、包括一些教會領袖及執事,也覺得有設立國語堂的需要。于是開始籌備舉行國語堂崇拜。

        問:在找聚會地方和召集同工方面,有困難嗎?

        黃:2001年9月,我們開始第一次國語崇拜,就在崇拜中心後面的會議室。最初的崇拜人數大約有五十人,其中一半是從廣東堂借助的成員和支持這事工的會友(大多是會說國語的會友)。數月後人數超過了七十人,就搬到聖道樓的大堂聚會。

        林牧師擔任講台顧問。講員方面,通常是林牧師、黃牧師和我輪流講道。此外,每年有不同的神學生,申請在教會實習一年,他們也分擔講道、教學和探訪等工作。

        每主日的崇拜信息,以淺易和較深奧的交替,讓屬靈程度參差不齊的會友容易接受。帶領崇拜者所選用的詩歌,大多用新詩歌,如“讚美之泉”的詩歌等,但是每次至少有一首傳統聖詩──如此會眾當中有比較保守的信徒也會投入。

        每主日崇拜前,同工會一齊禱告。而帶領崇拜的領唱者,一半是年輕人(現有四組人輪流帶領)。崇拜後,大部分弟兄姊妹都參加主日學。

        問:請談談參與國語事工的感受

        李:我們有八位同工,每月開一次同工會。這事工很有擴展的希望,將來還會繼續增長。黃師母負責很多的工作,而林牧師每個月有兩次講道,而且他這樣的年紀,還常常主動去探訪會眾。

        我負責教導老年人班的主日學。我們當中有台灣來的,有中國來的,也有東南亞來的。目前的實習神學生貢立江弟兄,在每星期五的家庭聚會中帶領查經。在家庭聚會中大家很容易打成一片。

        周:國語堂的人手仍不夠,關顧工作及探訪不容易。

        問:這事工最需要什麼?

        黃:最需要的是祟拜的服事者,如司琴、音響、年輕人的外展工作,及關懷新移民。所幸這些可向廣東堂同工大力借助。會眾中大部分是中國的新移民家庭,同工們必須瞭解他們的背景及心態。由于新移民生活很不穩定,這就大大影響了他們對信仰的追求,也影響他們穩定的來聚會。

        李:我覺得新移民家庭,在適應美國的生活和語言方面,需要幫助:例如教育孩子、尋找工作、法庭或移民局面談翻譯、交通接送等。

        黃:新移民很需要關懷及幫助。而主日學是重要的事工。除了教導聖經真理,它就像團契一樣,大家在一起禱告、分享。此外,老師會經常打電話給學生,探訪學生。有些會友也主動關懷,時常打電話關心及鼓勵新朋友來聚會。許多人因此受愛心感動而回來聚會,甚至受洗呢。

        問:人數是否增長了?

        黃:國語堂大部分來聚會的新朋友是中國來的移民,他們不但自己願意來,並且帶朋友來。因此幾乎每週都有新人來訪,其中不少是知識分子。

        初時,主日學分成已信和未信的兩班。今日的主日學已有四班:老年人班、夫婦班、青成年班,和藍領階級班。原則上每班不超過十五人,以便在小組中互相關懷。主日學的講義使用繁体和簡体兩種文字,有時簡体、有時繁体,這樣大家彼此遷就、學習。

        教導夫婦班的,是出生在中國東北的實習神學生貢弟兄夫婦,曾在日本念書居住七年,現在台福神學院攻讀。

        我們經常提醒會眾帶新朋友來,如有佈道會或特別節目,更是積極地鼓勵。所以大家都很樂意邀請親朋好友來教會。

        另一方面,每年在教會週年和聖誕節,國語堂全体會眾與廣東堂聯合,一齊慶祝聚會。這樣大家就不會彼此陌生。

        一般來說,在屬靈上,一個信徒必須跟進兩年才能穩定下來。我身兼福音事工傳道,時間很有限,因此我希望不久有人來專心帶領國語堂的事工,最理想的是一對在中國成長的夫婦。

        問:今後有何新的的方向與目標?

        黃:我們前三年是植堂時期:開始各年齡層的服事工作,讓新朋友能投入教會生活。
接下來的三年,將是成長時期:栽培信徒成為門徒,投入事奉;並培養新領袖作教師和組長。

        事實上,國語事工還有不少附帶效果。

        首先,是國語堂許多新信主的人,都向國內的家人傳福音。其次,有些即將到東南亞短宣的弟兄姊妹,包括英語部的,紛紛到國語堂來參與聚會,預先領略及實習去東南亞“身歷其境”的感受。

        問:若真的有新牧者,您的角色又如何呢?

        黃:如果神帶領新牧者來,我會幫助他們瞭解各年齡層的需要,提供牧養會眾的具体建議,幫助會友接納新牧者,儘力協助新牧者以補其不足之處。我的禱告是國語事工能穩定成長,榮耀主的名。

作者現住洛杉磯,在市政府擔任會計工作。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