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史话13:圣地浩劫(吕沛渊)

吕沛渊

      主的兄弟雅各于主后62年殉道之后,巴勒斯坦的局势愈来愈动荡不安,直到66年犹太人叛变,引发圣地浩劫。根据优西比乌的《教会历史》记载,在62至66年间,耶路撒冷教会得到启示,知道浩劫将至,就带领信徒离开将亡的圣城,逃难至约但河东的帕拉(Pella)。

离开耶路撒冷

        帕拉是约但河外低加波利(十邑)的城市之一。到了第二世纪时,此地有位出名的护教士Ariston of Pella。优西比乌很可能是根据他的著作获得史料。犹太史家约瑟夫的记载:在帕拉与当地其他外邦城市,都发生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冲突。可见,当时基督徒避 难至约但河外人口较少地区,这是事实。圣地遭浩劫,教会逃难到山区旷野,也正是圣经早就预言的(《太》24:15-16;《可》13:14;《启》 12:14)。

        当然,也有许多基督徒离开耶路撒冷,留在犹太地。另有些犹太信徒避难至埃及。埃及与约但河外后来成为“以便尼派 (Ebionite)”的两大中心。以便尼派是一犹太人信徒团体,以犹太主义(爱色尼派等)混合基督教信仰,否认基督的永恒神性,是异端信仰。他们延续至 第七世纪回教兴起时,就消失无踪了。

迁徙至亚西亚省

         在巴勒斯坦的基督徒,也有些移民至小亚细亚的亚西亚省,其中不乏 当时的知名之士。后来,亚西亚的基督徒,引以为荣的指出这些圣徒的坟墓所在。优西比乌记载:使徒约翰的坟墓被指出是在以弗所。明显的,这些迁徙至外邦城市 的犹太基督徒,看到当地信徒生活的松散放荡,必定加以规劝指正。约翰写作《启示录》给亚西亚的七教会,指出尼哥拉一党与其他人的恶行,正是对教会及时的谆 谆告诫。

        另外,“传福音的腓利”及其女儿(《徒》21:8-9)的坟墓,是在弗吕家的希拉波立。腓利原来住在该撒利亚,显然该撒利亚的信徒团体与腓利一同迁徙至亚西亚省。因为该撒利亚的动乱,使得基督徒无法安居。

该撒利亚的变局

        使徒保罗在该撒利亚坐监两年(主后58-60)时,对于当时该城中犹太人与外邦人所起的冲突,必定知晓。该撒利亚是外邦人的城市,但是因为希律王是创立此城 的人,所以给予犹太人特别的权利。因着这些特权之争带来暴乱,当时巡抚腓力斯必须带兵介入平乱,结果不利犹太人。情事继续恶化,腓力斯只有将双方代表送至 罗马,请尼禄皇帝裁决。尼禄的裁决,偏向外邦人,不给予犹太人再有特权的机会。此后,外邦人有恃无恐,寻找各样机会对付犹太人。

        尼禄的裁决,显示罗马帝国先前对犹太人的宽待政策,已经转变。主后65年弗勒瑞(Gessius Florus)继任罗马巡抚,驻节该撒利亚。此人贪得无厌,收贿行事众所周知。犹太史家约瑟夫记载:有一次外邦人公然挑衅侮辱犹太会堂,犹太人上诉弗氏, 献金八个他连得银子,请弗氏伸张正义。弗氏收了献金,但是对犹太人的诉求,置之不理。总之,该撒利亚的连串事件,乃是犹太人后来叛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犹太人叛变

        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对罗马的统治愈来愈感到不满,憎恨之心与日俱增。巡抚弗勒瑞实在是罪魁祸首。他不顾怨声载道的犹太民情,竟然强行掠劫圣殿府库,收刮十 七他连得银子,美其名为帝国所用。于是犹太人起而抵抗,暴动示威。弗氏采高压手段对付,不分青红皂白逮捕民众领袖,处以十字架极刑。百姓热血沸腾,展开 “犹太人叛变”的序幕。虽然犹太王亚基帕二世(统领巴勒斯坦北部与约但河外)立刻介入调停,劝导民众顺服罗马,但是徒劳无功。

         后来,圣殿 守殿官以利雅撒(Eleazare)劝服祭司们,停止每日为罗马皇帝的献祭,表明与罗马正式决裂。反对罗马的激进分子势力愈来愈大,耶路撒冷的撒都该人 (由祭司长领导)中庸派见情事不妙,就请犹太王亚基帕二世帮助。虽然亚基帕王派兵援助中庸派领袖,但是无法挽回局势。到了主后66年9月,激进分子掌控耶 路撒冷全城,除灭城中的罗马驻军。此外他们还掌握了加利利、约但河外一部分、以及南地的东半部。

奋锐党的起源

         约瑟夫记载这些激进分子是“奋锐党(Zealots)”。关于“奋锐(Zeal)”此词的本意是“热心”,“奋锐党人”是指“热心犹太信仰,不惜用武力以争取独立的革命斗士”。关于“奋锐党”的起源,可追溯自两约之间“马客比家族”领导的独立运动。

        一般认为“奋锐党”的组织成形于主后6年,当时犹太地的分封王亚基老被罗马罢黜之后,犹太地被改为罗马行省,派巡抚治理,受叙利亚总督节制。当年叙利亚总督 居理纽下令人口普查,来决定犹大省当缴纳给帝国的税金。加利利人犹大(Judas the Galilean),与法利赛人撒督克(Sadduk)联手,带领一批人起来叛变。他们认为神的百姓纳税给外邦君王,是大逆不道,唯有神是犹太子民的君 王。后来兵败被杀。此事就是犹太公会领袖迦玛列所提及的:“报名上册的时候,又有加利利的犹大起来,引诱些百姓跟从他;他也灭亡,附从他的人也都四散了” (《徒》5:37)。

         约瑟夫称此犹大为“第四党派”的创始者,即在“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爱色尼人”之外的团体“奋锐党”。此新 成立宗派特色是,强调“神治”到一地步,主张不可效忠外邦帝王为犹太人的君主,反对纳税给罗马皇帝。《福音书》记载主耶稣在圣殿里,被人设计询问:“纳税 给该撒,可以不可以?我们该纳不该纳?”(《太》22:15-22;《可》12:13-17;《路》20-26),奋锐党人的诉求正是此问题背后的关键。 奋锐党人与法利赛人的神学信念,一般说来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法利赛人愿意忍耐,服在外邦统治之下,等候神的时候来到;奋锐党人则认为必须采取主动, 以武力抗暴,来配合神的计画。

奋锐党的得势
虽然加利利人犹大兵败被杀,但是奋锐党的势力在民间仍在发展中。甚至十二使徒中,也 有一位被称为是“奋锐党的西门”,表明他在跟随主耶稣之前是有奋锐党的背景。主后46年,加利利人犹大的两个儿子,雅各与西门又再度起义,但兵败被俘,被 当时罗马巡抚处以十架死刑。二十年之后的“犹太人叛变”(66年),犹大的另一子(或孙子)米拿现也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犹太人叛变” 在其他地方却招致了“反犹太”的动乱屠杀。在撒迦利亚的犹太人几乎被消灭竟尽,大马色与亚历山大也发生类似的暴动。罗马巡抚弗勒瑞无法控制局面,所以其上 司盖鲁斯(Cestius Gallus,罗马派驻叙利亚的总督)挥兵南下,带领第十二军团与其他部队,进攻耶路撒冷。他看到自己兵力不足,无法攻下耶路撒冷,只有知难而退。在撤军 途中遭到奋锐党人伏击,损失惨重。此次战役,犹太人得胜,带来乐观的假像,奋锐党人认为罗马人无法阻止犹太的独立。

罗马的变局

        虽然罗马帝国内部有不少问题,巴勒斯坦又远在东方,加上尼禄皇帝的昏庸,但是其组织根底仍是强大。骁勇善战的将军维斯帕先(Vespasian)被尼禄任命 为平定巴勒斯坦的指挥官,率领大军东来。主后67年,他先碾平加利利的叛变。原为加利利的奋锐党指挥官约瑟夫(Josephus)投降罗马,成为维氏的朋 友与助手,还来写下名著《犹太战史》,记载犹太人叛变的前因后果与过程细节。维斯帕先沉着率军逐步平定比利亚、犹太地西部、以土买等地,收复耶路撒冷在望。

        维斯帕先在主后68年初夏,领军迫近耶路撒冷。这时传来尼禄皇帝之死的消息。自68年初,温戴克(Windex)在高卢叛变以来,罗 马已经陷入内战,尼禄自杀死于当年6月9日。接下来的一年半载动荡不安,三位皇帝轮番上座,皆是暴乱结束。维氏与其子提多,先在该撒利亚保存实力,缓兵一年静观其变。

        等到69年6月,维氏恢复军事平乱,除了耶路撒冷与三处要塞(希律堡、马赛大、马卡瑞)之外,巴勒斯坦全地已在他的掌握之 下。7月,维氏在亚历山大被拥戴为罗马皇帝,在巴勒斯坦的军队立刻响应;接着,小亚细亚与希腊半岛的军队全表支持。当拥护维氏的部队攻下罗马,维氏就起身 赴罗马,将巴勒斯坦的兵权,交给其子提多。69年12月,维氏军队攻入罗马,结束了城内的动乱浩劫。《启示录》中所说到的“大巴比伦的倒塌” (13:3:17:8,11)可能隐射此时期罗马城的破败。

圣城浩劫

        罗马的内乱,使得奋锐党人暂时得到纾解。但是在 这段期间,占据耶路撒冷的奋锐党人,也发生内讧,成为三雄争权各拥地盘(城内,圣殿外院,圣殿内院)的局面。提多于70年4月开始围攻耶路撒冷,到5月 时,圣城一半落入罗马军人手中。提多招降,但奋锐党人断然拒绝,继续抵抗。7月初,俯视圣殿区的安东尼堡遭猛烈攻击,7月17日圣殿的每日献祭止息。从马 客比洁净圣殿(主前165年)以来,每日不断的献祭终告停止,这对奋锐党人的士气,实在是很大的打击。

        罗马人继续挺进,到了8月8日,圣 殿区失守,圣殿被焚烧。到9月底,城中的抵抗势力完全被消灭。圣殿被焚毁时,金子从屋顶上熔化流入用大石块所筑的石墙缝中,罗马士兵就推倒石墙撬开石块, 以取得其间的金箔。这完全应验了主耶稣在“橄榄山讲论”所预言的:“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太》24:2)。

        根据约瑟夫的记载,提多原想留下圣殿免于遭毁,但是无法控制其手下军兵的报复心态。然而,根据塔西图的《史记》(Sulpicius Severus所保存下的片段),是提多蓄意倾覆圣殿:提多召开幕僚会议,决定是否要摧毁圣殿;多人认为留下圣殿,可显示罗马的宽宏大量,若摧毁此名胜古 迹,则会使罗马遗臭万年。但是,其他人(包括提多自己在内)持相反意见,认为摧毁圣殿,可彻底消灭犹太教,也可消灭基督教,因基督教是以犹太教为根基发展 出来的,根基若毁,则基督教也必易于消散。

        无论提多是何居心,毫无疑问地,不少人想摧毁犹太教与基督教。但是,他们大失所望。圣殿虽然被 毁,犹太教仍然存留,基督教会彻底摆脱犹太教的阴影。在罗马大火(64年)时,尼禄与罗马政府,已经清楚区分基督徒与犹太教徒的不同,选择基督徒为嫁祸对 象。然而在巴勒斯坦,因基督徒几乎全是犹太人,所以不易划分。但是主后70年圣殿被毁与献祭制度彻底结束,从此以后,基督徒与犹太教彻底分道扬镳。

结论:

        耶路撒冷被毁,因为地上的耶路撒冷和他的儿女都是为奴的(《加》4:25);圣殿消失,因为人手所造的圣所,不过是真圣所的影儿(《来》9:24)。天上的 耶路撒冷才是我们的母亲,才是教会的居所与永远家乡(《加》4:26;《来》11:15-16;12:22-24);主耶稣才是神与人同在的所在,我们敬 拜事奉的中心(《约》1:14;2:18-22)。

        主耶稣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太》16:18)。罗马帝国虽然征服了地上的耶路撒冷,但是却不能胜过教会。主基督的教会靠主得胜,从主后70年耶路撒冷被毁起,在历史上展开新的一页,继续拓展直到地极,作主的见证。

作者现在北加州基督之家第五家牧会。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