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教士的心理健康(陈彰仪)

陈彰仪

本文原刊于《举目》16期

      宣教士离开家乡去到异乡、异国,为要叫当地人得福音,这种使命是多么神圣!然而,与亲朋好友分离、工作负荷沉重、缺乏成就感、教会弟兄姊妹们过高的期望等,无不带给宣教士莫大的压力。再加上学习语言的挫折、跨文化差异的适应,还有家庭问题 等,也都会影响宣教士的心情。这种种的压力,容易使宣教士的心理变得不健康,进而使他们在宣教工场上感到挫败、崩溃,甚至离去。

         笔者期望透过本文,帮助宣教士了解造成心理压力的个人个性因素,并从中厘出一些克服压力、调整情绪,使心理更健康的方法。

一、 宣教士的主要压力来源

        造成宣教士感受到压力的主要来源有三:

        1.来自工作──例如服事超过负荷量、别人的期待过高、与同工们无法共事,及宣教环境资源不足等。

        2.来自生活──例如子女教育的安排,及文化、语言、气候与饮食等方面的不适应。

        3.来自个人性格──外在的环境及事件确实会给个体带来压力,但相同事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却未必会构成同样的威胁;因此,个人如何看待压力事件,以及个人的性格,才是造成压力感的主要因素。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就个人的特性部分加以说明。

二、个人特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个人有许多的特性常会把自己绑在重重的框框里,以致潜力无法自由地发挥,甚至使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威胁。本文仅就最常导致我们产生压力感的三个特性,来加以说明:

1.不能自我肯定
不能自我肯定的人,就是自我价值感较低的人。这种人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也很敏感于别人的评语,听到人家一、两句负向的言语,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此常不喜欢自己,常觉得被伤害,常怨天尤人。

         不能自我肯定的人生活得很辛苦,当他完成了十件事,即使有八件事被别人肯定,只有两件事不被赞许,他也会被后两件事所带来的不舒服情绪所笼罩,完全忽略了那八件事所应带来的兴奋。

         此外,不能自我肯定的人会因为害怕得不到肯定,而经常患得患失,因此容易处在忧郁、焦虑不安及自责中,压力自然很大。

2.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的人把每件事的标准订得很高,原本只需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他往往为求尽善尽美,而多花了两小时的时间。神给每个人的时间是一样的,因此 追求完美者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为了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只得选择牺牲睡眠、与家人相处、运动、休闲的时间,导致长期失眠、缺乏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终年处于 紧绷状态。因此,对事情要求太高的人往往不容易喜乐与放松。

3.非理性思考
情绪是源于个体的想法、态度、价值。引起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对于事件的看法或其“自我对话”(self talk)。非理性思考就是一种固定的“自我对话”方式,是顽固而不可变通的,且不合逻辑,与事实不一致,因此它会阻碍人们的心理健康。

        笔者认为人们常有的非理性思考中,有两种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

         (1)“一个人应该被他周围的人,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个重要的人所喜欢和称赞。”宣教士若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喜欢你,这是很吃力、很辛苦的事。

         (2)“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且应该为别人的难题与困扰而紧张、烦恼。”如果宣教士天天为别人的难题与困扰而紧张、烦恼,没有多久宣教士就会累垮了。

、如何增进宣教士的心理健康

         以下列出几个要点,帮助宣教士们增进心理健康:

1.提升自我肯定感

(1)检视过去情绪受伤的经验

         不只是检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情绪受伤的经验,并且试着用另外一个角度,来回顾这些受伤的经验,从上帝得到医治。

         一个人的受伤经验可能来自任何场所、任何人或时间,受伤后的自我认知,也会因为深受伤害的影响,而难以肯定自我。例如,有些宣教士在早年的时候,因为父母受 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而忽略了她的需要,让她觉得在家里毫无地位,因此难以自我肯定。她需要借着承认事实、宽恕加害者的过程,来重建已残破不堪的生命。这 虽然不容易,但若有人陪伴,依靠上帝的医治引导,弃绝旧有的,让一切从头开始,一个新的生命是可以预期的。

(2) 建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每个人各有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也各自面临不同的压力与难处,若仅专注于个人的成就、解决个人的问题,独立的生命体间将没有任何关连,届时个体又会是何等的 孤单。宣教士们要非常清楚自己从上帝而来的呼召,目标越清楚明确,在遇到困境或难处时,就算资源再怎么不足,这个从上帝而来、超越个人的呼召,都可以成为 支持宣教士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2:4),“爱”使不同生命体产生共鸣,因此如果我们的 生活目标是“创造爱的循环”,亦即付出爱,并享受爱的回馈,生命将会是丰富的、生生不息的。也因为“爱”,个人的生命就显出价值,德兰说过:“我们不一定 能做许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做每件小事。”

         我们都是神所造的器皿,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或是在人看来多么卑微的职位,只要是为了爱别人、为别人好而做,对别人而言,你都是很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这样无私的爱使我们与别人连结在一起,别人也从我们身上体会从主而来的大爱,这是何等甜蜜而宝贵的事。

(3)常存感恩的心

          “不要为你所没有的难过,反要为你所拥有的感谢。”我们常以100分作为衡量自己表现与生活满意的标准,不断要求自己朝100分努力,一旦达不到100分,就容易觉得自己很差劲,不如意的心情也随之而来。如果我们凡事“归零”,以“一无所有”为基础,来看自己所拥有的,你就会觉得自己所拥有的(包括有形的物质 与无形的能力)是何等丰富。

         拥有一间小房子时,若不去跟住豪宅的人相比,而与“无壳蜗牛”比,就会觉得满足多了;穿不起名牌皮鞋的人,比 起没有鞋穿的人是幸福有余的;常觉得自己能力平平的人,若看到智障者的“力不从心”,也必然不会再为自己抱怨了。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比较(因为“比较”容 易使人自卑或骄傲),而是藉以提醒自己,应该常常感谢神在我们身上所做的(即肯定自己),多为我们所拥有的感恩,就不会经常自怨自艾、自怜自叹,苦不堪言 了。

2.打破求完美的行为模式

        追求完美是学习自我肯定很大的阻碍,它会使我们经常陷入无法达成目标的沮丧当中。要学会放 弃凡事求完美的习惯,就必须养成先将想做的事完成的习惯,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在无法达到的目标上钻牛角尖,给自己有机会使用多余的时间或精力,发挥更 大的潜能,让自己更有成就感。以下列出具体的做法:

(1)先“有”再“好”

         许多人认为做事要做得尽善尽美,常忧虑不能把 事情做好,所以做每件事都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例如第一次演沟,希望不但把内容准备得很完全,且能表达得很精湛。然而,往往愈想做好,压力愈大,结果由于过 度紧张,讲得结结巴巴,内容结构也七零八落。事实上,没有人第一次演讲就能讲得很完善;第二次就会好一些,慢慢地,就更能掌握状况。所以做每一件事情,应 当抱着先“有经验”,再逐渐变“好”的心态。常提醒自己,愈早尝试,就能愈早开始累积丰富的经验。以这样的态度处事,就不会那么紧张,压力感也就不会那么 大了。

(2)从“固定品质”的想法转为“固定时间”

         我们每天所拥有的时间是一定的,所以做每件事也应限定完成的时间,按我们所能付出的时间来规范品质。例如,今天你必须写好一篇文章,并完成三件事情,规划后发现只有四小时的写作时间,你就要限定自己在四小时内写好,不管品 质是否达到理想。当然这篇文章不见得写得称心,但它不会影响到你的作息,等日后行有余力时,可以再来改善(先“有”再“好”)。相反地,如果你一直写,可 能写了十个小时你才稍稍觉得满意,但却让你因此彻夜未眠,而影响隔天的生活。因此若以“时间”代替“品质”作为做事的准则,看起来似乎牺牲每件事的品质, 却保住生活全方位的品质。

3.改变非理性思考

         前面提到两种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非理性思考,第一个是:“一个人应该被他周围的人,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个重要的人所喜欢和称赞。”我们若把此句子中的“应该”改为“希望”,“每一个”改为“大多数”,就是比较理性的想法,比较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第二个非理性的思考为:“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且应该为别人的难题与困扰而紧张、烦恼。”我们固然应该有爱心,关心别人,但是也要学习,不因为别人的烦恼而造成自己过大的压力,更不能把所有的难处都变成自己的负担。切记“救灾者绝对不能成为灾民”!

         从个人的性格来看压力,会发现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是健康的,他就可以胜过压力,就像《诗篇》所描述的:“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诗》1:3)

         因他连结于神(溪水),不断从神的话语中得着滋养与调整,久而久之,神的形像愈发在他身上彰显,就发展成那种健康而坚韧的本质(性格),也能有美好的情绪管 理;面对外来压力时,就不致于慌乱失措、情绪波动,也不会被压力击倒,所展现出来的生命将会是一股平稳的气息、一种持久不变的喜乐。

作者为大学心理学教授。
编注:本文所讨论的宣教士心理健康原则,也适用于所有事奉的同工。
本文选自中国学人培训材料,宣教系列中的《从献身到宣教》,欢迎向本社、大使命中心、使者书房及其他华人基督教书店订购。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