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全職或帶職〉一文的回響(微音)

微音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11期

         《舉目》內容包羅萬象,作者既有全職、半職教牧同工,也有一般信徒。我十分喜愛這本旨在幫助靈裡有追求的基督徒成長的雜誌。但從不同執筆者的文章中,也看到了人的不同著眼點,我想,這應屬于“萬事互相效力,使愛主的人得益處”了。

         《舉目》第10期崔思凱弟兄的〈全職或帶職〉一文,所提出的一些觀點,本人就十分認同,例如:神聖祭司的身份已被每一信徒所取代,而大祭司就是主耶穌基督。崔 文又引用了前輩加爾文提倡回到聖經裡,來檢驗任何教義與制度,更提到“應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都神聖,而不僅是在教會服事時!”又如關于呼召的觀念,馬丁路德 發展的,“不是到曠野才叫做呼召”。我特別認同的是:“神呼召我們不是到某一個職位上,而是到一個事工上。應把職位與事工的異象分開,不必用職位作為呼召 的對象。”

          由于這幾年一直有機會參與不同教會的事奉,我看到有不少教牧同工,一直抱著為主牧羊的心態,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謙卑敬 虔地事奉。但是確也感覺到,傳播神道的講臺軟弱無力,並時時看到一些標榜著蒙呼召、有異象要牧會的人,卻不致力于事奉主,而是著力于抓住這個職位所帶來的 名與利,甚至不惜運用世俗的手法玩政治把戲,把教會變成了追名逐利的舞台。導致教會日常的支出龐大,用于宣教的奉獻被挪用。記得有一位牧者講過一句話: “用于宣教的費用大過于日常支出的是一個好教會。”此話深得吾心。

          然而,另有一些教牧同工,卻矯枉過正,只著眼于如何領導教會與世界接 軌,著重普世差傳。這並不錯,但是一個宣教的教會,如果忽視了對弟兄姐妹的培育造就,就會宣教後繼乏力。只有信徒的靈命在神的道中得到培育,才能有生命的 改變,才有真正的事工。因此,我非常贊同蘇文峰牧師在《舉目》第9期〈息息相關〉一文中,所提出的:從靈命到生活再到事奉的原則。三者息息相關,彼此互 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將主的大使命變為真實的行動。

          牧者的身教重于言教。中國有句俗話:察其言,觀其行。《雅各書》2:17提到:“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光是吶喊,光是言教,沒有活出來,而沒有一顆火熱的、事奉的心,認真体會主耶穌諄諄叮囑彼得的:“牧養我的羊,餵養我的羊。”那就會將神的羊帶向斜路,偏離了正道。

          牧者的作用是明顯的,忠心的僕人不事二主,必能身体力行主的教導。切盼一切有志于事奉的信徒,或已成為傳道、牧師的,能真正明白神的呼召,明白那不是呼召你我到一個職位上,而是到事奉主的工作中,榮神益人,做神的好管家。

作者原為大學教師,已退休,現住加拿大溫哥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