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宣教三要(一)——李秀全、林靜芝

李秀全、林靜芝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11期

         一般而言,各地華人教會對“普世宣教”是冷漠的。究其原因,不外 是“錢”與“人”的兩大因素:教會牧師及長執們生怕過度推動海外宣教,會引起金錢和人才的“大量外流”,以至教會本身會受很大的“虧損”。教會的本地事工 已自顧不暇,哪裡還有閒情逸致關心遠方的需要?很明顯的,大使命普世宣教的工作就這樣卡在“教會領袖”的身上。

          當我們嚴肅地面對普世宣教急迫的需要,再環顧華人教會“立志宣教由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的困境和矛盾時,我們深感華人教會在進入跨越文化的宣教事工之前,有三項基本條件是不可或缺的:

一、靈命的更新

        “什麼樣的工人帶出什麼樣的工作”,“工人”的“靈命”與“靈工”有直接因果的關係。

         在主耶穌用西門彼得打開一個嶄新的使徒時代局面之前,必須先與彼得有一段相處與對話的“靈修”時間,給彼得在“開拓新疆域”出征前,一番耳提面命,給他帶來 一次屬靈的更新。因此,在《約翰福音》21:15-17的記載中,主耶穌必須嚴肅地三次問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直到西門彼得肯定他對主 的愛以後,主耶穌才將牧養和餵養群羊的責任託付給他。在這裡,主耶穌提醒我們,要事奉(牧養、餵養祂的群羊)以先,必需先肯定我們對祂的愛。只有我們“愛 主”,才能“愛主所愛”。過去我們常常只注意強調五旬節對初期教會領袖們的影響,卻忽略了提比哩亞海邊使徒們的經歷;“奉差遣”必需在我們“靈命被更新”之後。

         約書亞從摩西手中接下了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的重責大任,他們才剛過約但河,就要面對強敵。要攻克耶利哥大城談何容易,但他不膽 怯不害怕,知道耶和華會與他同在,一定會與他併肩作戰。原因是:在進入戰場之前,約書亞已先與耶和華“對面站立”,他已認定耶和華是統領軍隊的元帥,以至 以色列人在耶利哥城之役,全面獲勝(《書》5:13-15)。藉這段記載,主再次提醒我們,若要與上帝“併肩而戰”,必須先與祂“對面而立”,讓祂居首 位。在事奉工場上,我們需要事奉的熱誠、工作的策略和穩操的勝券,但更重要的就是不斷與莊稼的主保持正常而親密的關係。

         就各地教會參與普 世宣教的角度來看,教會普遍有兩個靈性的破口與漏洞:第一,信徒在靈命上“麻木冰涼”,對周遭失喪同胞骨肉的需要視若無睹。第二,許多教會領袖的靈命已被 “污染”。在這種情況之下,事奉往往成為“打腫臉充胖子”,在教會例行的事工中,只維持一個門面,內心卻早已冰涼。今天一個令人憂心的問題:乃是對自己的 “漠不關心”已經“漠不關心”了。更叫人痛心的是:我們不但沒有心意更新而變化,反而效法這個世界,被世俗所腐化。聖經明說:“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來》12:14;《太》5:8),要“成為聖潔”,才能“合乎主用”(《提後》2:21)。今天華人教會要推動大使命、把天國的福音傳遍天下、對萬民 作見證(《太》24:14),“靈命的死角”是我們第一個要跨越、勝過的攔阻。

         總而言之,在普世宣教的事工上,天父上帝絕不會使用一個在靈命上沒有準備妥善的器皿來完成祂的大使命。主耶穌自己尚且常常專一盡力的禱告,所以祂能輕鬆不費力的工作。(我們卻剛好相反;我們費力的工作,是因為我們的禱告太過於“輕鬆”。)

二、觀念的突破

         西門彼得在《約翰福音》二十一章與復活的主耶穌處理了他靈命的“疲軟症”之後,又在主耶穌升天之前,與其他同工上了主耶穌四十天的“專題講座”。復活的主耶 穌親自“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徒》1:3)。結果,門徒們最後還是執迷於只關心:“什麼時候才是以色列國復興的日子”,很明顯的,主 耶穌正面的以超越地上國界的“先見”,來挑戰他們狹窄偏激的“成見”,然而,要改變人的“觀念”和“成見”何等不易。

       “國度的胸襟”是主耶穌升天前,不厭其煩在門徒當中建立的基本“觀念”和“心態”。

        到了《使徒行傳》第十章,主耶穌要差派西門彼得去向一個外邦人哥尼流全家傳福音,對當時耶路撒冷的教會而言,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無法接受的事。為了改變彼得 的“觀念”,神讓他看見天開了,有一塊大布繫著四角從天上垂下來,裡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神又讓他聽到有聲音對他說:“彼得, 起來,宰了吃。”他說“主啊,這是不可的,……我從來沒有吃過。”(《徒》10:13-14)可見當時彼得是這樣地被捆綁、限制在“從來沒有”的“傳統成 見”之中。我們發現,在這段熟悉的經文中,主耶穌不是要在“靈命上”復興彼得,而是要在“觀念上”調整他。

         常常聽到有弟兄姊妹善意的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的骨肉之親有十三億之眾,絕大部分還不是基督徒,甚至有人一輩子從來沒有聽過耶穌的名字,我們現在談遠方跨文化宣教,不是有點好高騖遠 嗎?”很明顯的,這個誠懇的關切絕不是“靈性”的問題,而是一個“觀念”的心結。是的,我們對自己同胞的靈魂責無旁貸,但不要忘記,當年馬禮遜、戴德生、 馬偕醫生如果都要等到全英國、加拿大福音都傳遍之後,再來關心到中國靈魂的需要,中國人不知又要晚了多少年才真正得著福音的救恩?同樣的,我們海內外華人 教會已蒙恩將近整兩百年,我們懇求主給我們一個靈裡熾熱的負擔,也賜給我們一個宣教“觀念的突破”,同心把福音帶“進中國”﹔更要有信心的準備把福音帶 “出中國”。

         新約聖經從不同的角度,挑戰歷代教會投入宣教事工﹔與“大使命”、“作門徒”、“傳福音”、“作見證”的相關名詞是﹕“萬民”、“普世”、“世人”和”地極“。可見,天父對眾教會有一個深切的“普世”傳福音的期許、盼望和計劃。

          甚願今日海內外華人教會,亦能“順服主旨”、“破除成見”,成為神重用的器皿。

作者現任美國校園團契/海外校園宣教部主任。

本文選自《宣教知多少》一書。此書是中國學人培訓材料新出版的宣教系列的第一冊,于2003年9月出版。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