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全那失落的梦想(范学德)

范学德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7期

心中话

我是《海外校园》培养出来的一个作者,又是她的忠实读者,这是我的心里话。

        《海外校园》给了我一个梦,那是我早已不再做的梦。当我回顾七、八年来与《海外校园》交往的历程,我不能不为这样的梦,感谢我的主──耶稣基督。

        1999年7月,当我把三年来写的散文,编成了《心的呼唤》一书时,我忽然想到了两个字﹕“成全”。话出于耶稣的登山宝训﹕“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 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5:17)但我由“成全”联想到的,不是“律法和先知”,而是耶稣赐给每一个人的不同的才干。

        当年听到耶稣呼唤“来跟从我”时,彼得舍了鱼网,约翰舍了鱼船。但就这样还舍得不够,耶稣的命令是“舍己”。耶稣这么说,当然不是要基督徒舍弃自己的才能,把浑身的功夫全废了。耶稣要求的只是人不再以“我”为中心,而以上帝为生命的主,将上帝赐给他的才能都充分发挥出来。

        耶稣讲过“银子”的比喻:天国好像一个主人出外远行,把自己的财产交给了仆人管理。他按照各人的才干,给了数额不同的银子。当他回来时,他要求这些银子要连本带利收回来。

        解经家对这个比喻自然有不同的解释,但这个比喻至少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不是上帝赐给了我什么,而是上帝希望我如何使用祂所赐给我的一切,或者说,我如何把生命中上帝赐我的一切潜能都充分发挥出来。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上帝对人的心意正是如此。

梦中事

        当年我上中学时,在班级的作文比赛中老是在前三名,还在全校的比赛中得了大奖。老师和同学都夸我有文学才能,我也就真以为是那么回事了,梦中都成为作家了。

        但好梦不长,1972年中学毕业还乡劳动,修理地球。1978年上大学考了哲学系。几年之中,那个文学梦就不知道丢在何乡何土了。人大了,有了一点自知之 明,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文学写作的那块料。这心一死,就死了二十多年。虽然还是乐意玩笔杆子,但写的都是哲学论文和政论文章。

         1995年的那个春天,我在弟兄姐妹中谈了自己信主的经历。他们一再鼓励我把它写下来,名之为“见证”。于是就有了我的第一篇“见证文章”──“我为什么不愿意成为一个基督徒”。写好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它传真给了《海外校园》。

        5月10日,收到我的稿子五天后,《海外校园》编辑郑期英就亲笔回信,说:“身为编辑,最兴奋的莫过于收到一篇好文章,收到你的传真,看完后心中真是涌出感谢与赞美。最近我们正向神求一些好的见证文章,没想到神这么快就应允。您的见证鞭辟入里,从不信到信的心路历程刻划得极深刻,我们深信能帮助许多有同样问 题的读者们。”

        这封短短的信笺我一直保留着,我感到主通过它向我发出了一个呼召,让我用笔来传祂的福音。于是,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就写了一本十二万字左右的书──《我为什么不愿成为基督徒》。

        在现代通讯器材如此发达的条件下,在美国,能看到手书的信件似乎已经是奢望了。但作为一个喜欢用方块字的人,无论是退稿还是发稿通知,我总是希望能看到几行 手写的汉字。这些年我向《海外校园》投的稿,每一篇文章,不论是否采用,编辑总会在回信中亲笔写几行字。字不在多,贵在编辑尊重作者的劳动和感受。有一 次,另一位编辑蔡越为了修改几个字,竟然亲自打电话同我商量。我们一家人到了加州,《海外校园》社长兼主编苏牧师、师母,居然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来看望我 们。

        是的,上帝就是这样,让祂的儿女们以彼此接纳、彼此相爱、彼此建立德行和才能,来彼此成全。

眼中泪

        从此后,这七年来《海外校园》的每一期,我都读了。有了什么感想,也愿意拿起电话来就打,和编辑说上几句。我相信基督教刊物的编辑也是人,他们需要听到反应,哪怕是批评;他们也需要鼓励。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我主内的姐妹弟兄。

        有时,读了某一期《海外校园》后,感到还缺了一点什么,或者火候还不够。是什么呢?我以为,就是一针见血的福音。无论怎么说,一个传福音的杂志,总得让读者 有勇气去面对两个方面:一是上帝、主耶稣,二是自己的罪。“时候到了,上帝的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相信福音。”这呼唤是永远不变的。

        同时我也希望看到《海外校园》能够更多面对现代人(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的心灵,使文章能在读者心中产生深深的共鸣。我把这意见,说了。

        从此后,我就成了《海外校园》的一个作者,就这样写着,一直写到了1998年10月。

        10月初的一天,我坐在电脑前面准备写作。我先静心为自己的家人祷告。想到许多亲朋好友还没有信主,我的心沉重了,我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了。我渴望我的亲人都早日相信耶稣。

        一股激情从心底源源升起。

        我有话要对亲人们说。

        这些话我不能不说。

        带着满面的泪水,我写下了我的盼望,盼望姐姐不要在信仰之门前再徘徊。而当我要写下我对重病在身的哥哥的心里话时,我坐在电脑前哭了两个多小时,泣不成声, 无法打出一个字。就这样,在十天左右的时间里,我写了十多篇散文。我的心在哭泣,我带着泪水呼唤亲朋好友的心向耶稣敞开。

情中人

        我知道是上帝感动了我的心。在那些日子里,我耳边时常响起《耶利米》书中上帝那泣血的呼唤。耶和华说:“背道的儿女啊,回来吧!”“背道的以色列啊,回来吧!我必不怒目看你们;因为我是慈爱的,我必不永远存怒。这是耶和华说的。”

        那组文章写完后,我自己并不满意:它们的缺点实在太明显了,题材太狭小,感情太外露,有些词句太华丽。其实,人到中年后,我很喜欢读一些淡泊的作品,也渴想写出一些这样的作品,但我就是做不到。下笔时,我的心太沉重,我要呐喊。我能献给亲友和朋友的,只有一颗诚挚的心。

        于是,我将这组稿子全都寄给了《海外校园》杂志,听他们的意见如何,并请他们任意选用。他们在回信和电话中又鼓励了我,同时也提出了真诚的意见。而在新泽西的夏维东弟兄,更是对我写的每一篇,都仔细地提出了修改意见。

        就这样,在弟兄姐妹的爱与帮助中,《心的呼唤》一书出版了。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学习使用散文和小说,传讲那古老而又常新的福音。

        我确信,是主成全了我,给了我一个用文字传福音的梦。我更确信,主成全我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祂使用了在《海外校园》工作的每一个姐妹弟兄。

作者原为马列哲学讲师,现住美国伊利诺州,自由传道。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