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全那失落的夢想(范學德)

范學德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7期

心中話

我是《海外校園》培養出來的一個作者,又是她的忠實讀者,這是我的心裡話。

        《海外校園》給了我一個夢,那是我早已不再做的夢。當我回顧七、八年來與《海外校園》交往的歷程,我不能不為這樣的夢,感謝我的主──耶穌基督。

        1999年7月,當我把三年來寫的散文,編成了《心的呼喚》一書時,我忽然想到了兩個字﹕“成全”。話出于耶穌的登山寶訓﹕“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 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5:17)但我由“成全”聯想到的,不是“律法和先知”,而是耶穌賜給每一個人的不同的才幹。

        當年聽到耶穌呼喚“來跟從我”時,彼得捨了魚網,約翰捨了魚船。但就這樣還捨得不夠,耶穌的命令是“捨己”。耶穌這麼說,當然不是要基督徒捨棄自己的才能,把渾身的功夫全廢了。耶穌要求的只是人不再以“我”為中心,而以上帝為生命的主,將上帝賜給他的才能都充分發揮出來。

        耶穌講過“銀子”的比喻:天國好像一個主人出外遠行,把自己的財產交給了僕人管理。他按照各人的才幹,給了數額不同的銀子。當他回來時,他要求這些銀子要連本帶利收回來。

        解經家對這個比喻自然有不同的解釋,但這個比喻至少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不是上帝賜給了我什麼,而是上帝希望我如何使用祂所賜給我的一切,或者說,我如何把生命中上帝賜我的一切潛能都充分發揮出來。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上帝對人的心意正是如此。

夢中事

        當年我上中學時,在班級的作文比賽中老是在前三名,還在全校的比賽中得了大獎。老師和同學都誇我有文學才能,我也就真以為是那麼回事了,夢中都成為作家了。

        但好夢不長,1972年中學畢業還鄉勞動,修理地球。1978年上大學考了哲學系。幾年之中,那個文學夢就不知道丟在何鄉何土了。人大了,有了一點自知之 明,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文學寫作的那塊料。這心一死,就死了二十多年。雖然還是樂意玩筆桿子,但寫的都是哲學論文和政論文章。

         1995年的那個春天,我在弟兄姐妹中談了自己信主的經歷。他們一再鼓勵我把它寫下來,名之為“見證”。于是就有了我的第一篇“見證文章”──“我為什麼不願意成為一個基督徒”。寫好後,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把它傳真給了《海外校園》。

        5月10日,收到我的稿子五天後,《海外校園》編輯鄭期英就親筆回信,說:“身為編輯,最興奮的莫過于收到一篇好文章,收到你的傳真,看完後心中真是湧出感謝與讚美。最近我們正向神求一些好的見證文章,沒想到神這麼快就應允。您的見證鞭辟入裡,從不信到信的心路歷程刻劃得極深刻,我們深信能幫助許多有同樣問 題的讀者們。”

        這封短短的信箋我一直保留著,我感到主通過它向我發出了一個呼召,讓我用筆來傳祂的福音。于是,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就寫了一本十二萬字左右的書──《我為什麼不願成為基督徒》。

        在現代通訊器材如此發達的條件下,在美國,能看到手書的信件似乎已經是奢望了。但作為一個喜歡用方塊字的人,無論是退稿還是發稿通知,我總是希望能看到幾行 手寫的漢字。這些年我向《海外校園》投的稿,每一篇文章,不論是否採用,編輯總會在回信中親筆寫幾行字。字不在多,貴在編輯尊重作者的勞動和感受。有一 次,另一位編輯蔡越為了修改幾個字,竟然親自打電話同我商量。我們一家人到了加州,《海外校園》社長兼主編蘇牧師、師母,居然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來看望我 們。

        是的,上帝就是這樣,讓祂的兒女們以彼此接納、彼此相愛、彼此建立德行和才能,來彼此成全。

眼中淚

        從此後,這七年來《海外校園》的每一期,我都讀了。有了什麼感想,也願意拿起電話來就打,和編輯說上幾句。我相信基督教刊物的編輯也是人,他們需要聽到反應,哪怕是批評;他們也需要鼓勵。而更重要的是,他們是我主內的姐妹弟兄。

        有時,讀了某一期《海外校園》後,感到還缺了一點什麼,或者火候還不夠。是什麼呢?我以為,就是一針見血的福音。無論怎麼說,一個傳福音的雜誌,總得讓讀者 有勇氣去面對兩個方面:一是上帝、主耶穌,二是自己的罪。“時候到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相信福音。”這呼喚是永遠不變的。

        同時我也希望看到《海外校園》能夠更多面對現代人(特別是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青年)的心靈,使文章能在讀者心中產生深深的共鳴。我把這意見,說了。

        從此後,我就成了《海外校園》的一個作者,就這樣寫著,一直寫到了1998年10月。

        10月初的一天,我坐在電腦前面準備寫作。我先靜心為自己的家人禱告。想到許多親朋好友還沒有信主,我的心沉重了,我的眼淚就嘩嘩地流下來了。我渴望我的親人都早日相信耶穌。

        一股激情從心底源源升起。

        我有話要對親人們說。

        這些話我不能不說。

        帶著滿面的淚水,我寫下了我的盼望,盼望姐姐不要在信仰之門前再徘徊。而當我要寫下我對重病在身的哥哥的心裡話時,我坐在電腦前哭了兩個多小時,泣不成聲, 無法打出一個字。就這樣,在十天左右的時間裡,我寫了十多篇散文。我的心在哭泣,我帶著淚水呼喚親朋好友的心向耶穌敞開。

情中人

        我知道是上帝感動了我的心。在那些日子裡,我耳邊時常響起《耶利米》書中上帝那泣血的呼喚。耶和華說:“背道的兒女啊,回來吧!”“背道的以色列啊,回來吧!我必不怒目看你們;因為我是慈愛的,我必不永遠存怒。這是耶和華說的。”

        那組文章寫完後,我自己並不滿意:它們的缺點實在太明顯了,題材太狹小,感情太外露,有些詞句太華麗。其實,人到中年後,我很喜歡讀一些淡泊的作品,也渴想寫出一些這樣的作品,但我就是做不到。下筆時,我的心太沉重,我要吶喊。我能獻給親友和朋友的,只有一顆誠摯的心。

        於是,我將這組稿子全都寄給了《海外校園》雜誌,聽他們的意見如何,並請他們任意選用。他們在回信和電話中又鼓勵了我,同時也提出了真誠的意見。而在新澤西的夏維東弟兄,更是對我寫的每一篇,都仔細地提出了修改意見。

        就這樣,在弟兄姐妹的愛與幫助中,《心的呼喚》一書出版了。從那以後,我就開始學習使用散文和小說,傳講那古老而又常新的福音。

        我確信,是主成全了我,給了我一個用文字傳福音的夢。我更確信,主成全我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祂使用了在《海外校園》工作的每一個姐妹弟兄。

作者原為馬列哲學講師,現住美國伊利諾州,自由傳道。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