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要快(熊璩)

──“国际互联网对商业的冲击”座谈会记录(二)

熊璩整理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4期

        《海外校园》杂志社四月举办的座谈会(见本期<超越网络文明>),也谈及了国际互联网(万维网)的起源,对工商业的冲击,以及对基督徒传福音步调的冲击。

一.国际互联网的诞生

        熊: 从国际互联网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不争的事实:一是美国国防需要对整个工业界,特别是高科技界,影响之深;二是与文字相比,图像与多媒体更易被读者吸收。

        早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美国国防部就在计划在核子战争中,保持电脑宽带网络的通讯能力,成立了ARPA网络。到了1973年,“以太网” (Ethernet)的发明,奠定了异质电脑间沟通的基础。当时网络最大的非军事(在大学和政府机关)用途,就是电邮和文件的传送。到了80年代末、90 年代初期,才有了“在线”(online)服务,Prodigy, CompuServe, 和AOL等相继出现。只是它们都是采用各自的专用软体。

        一位在日内瓦的研究机构CERN工作的英国研究者,在1989到1993年间建立了一个简陋的“浏览器”(browser)。接着,伊利诺大学超级电脑应用 中心(NCSA)的学生,给浏览器加上了图形和多媒体系统的功能,并将整个软体(称作Mosaic)用在通俗的服务器上(视窗系统、UNIX系统、苹果系 统),这就是万维网第一代的浏览器,也就是Netscape的前身。

        张:当年我正在伊大唸书,亲眼看到Mosaic的发展。因为当时电脑网络已经相当普遍,我并未觉得Mosaic是什么技术上的大突破,所以没有预期到它会引起这样大的变革。

        熊:可见得对消费者而言,简单易用是很重要的。当年“鼠标器”(mouse)的发明,苹果公司于1983年推出极便于使用的MacIntosh个人电脑系统,改变了消费者对电脑的态度,是个人电脑开始普及的主因。

二.商业

        熊: 万维网不但引进了所谓e-商业,它对今天一般商业的作业方式也带来了基本的变革。

        区: 今天万维网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根据我以前服务公司的资料,2000年4月的统计数据称,全美国经常使用万维网的人口是七千六百万,另外加上图书馆、学校 等等,全美万维网的使用者大约是一亿四千万人。根据1998-1999年的资料,万维网使用的年成长率是30%。今天几乎没有公司是没有网站的,没有网站 几乎就等于不存在,没有身分。

        阮:我曾经在一家行销公司P&G(Proctor & Gamble)做事。当P&G开始在网上行销产品时,他们利用在电脑收集的顾客购买习惯数据库,和网上的回馈资料,以对产品种类、库存量、和价格 做出迅速而机动性的调整,以争取顾客,减低成本。

        Tom Murphy在《网上规则:万维网怎样改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一书中(注),访问了许多专家。这本书强调了网上作业“顾客至上”的重要性。在网上,价格必须有竞争力,品质一定要好,售后服务必须周到,建立信用。并能提供资讯、帮助顾客比较、选择。

        张:这很重要,许多消费网站利用网上查询器(Search Engine),自动收集资讯、比较产品、提供有用的情报。因为消费者的选择多,网上公司必须用各种加值(value-add)、诱因(incentive)和牵引力(traction)以争取顾客回笼。

        经过一年多市场的动荡,现在许多网络公司倒闭,前两年那种对万维网的狂热造成的泡沫现象,一扫而空。今年3月26日出版的《商业周刊》,其中一篇〈重新思考 万维网〉的文章,对网上经济给了一个很中肯的评价。万维网最大的功用,就是增加资讯的收集和通讯的效率,缩短决定的时间,刺激新构想的传播,促使公司重 编,以增加竞争力和生产力(productivity)。其实万维网本身并不能独自创造奇蹟,不能代替制造业解决所有问题。连AMAZON.COM的总裁 Jeff Bezos都说,“最终的问题还是在营造、管理仓库,而不是资讯的处理”。

        该文并以美国高速公路的修建对美国人的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为例,证明万维网的影响力。万维网虽然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它对商业界也产生了类似高速公路的影响。当然它还有些瓶颈,例如带宽(bandwidth)的限制,尚待突破,才能达到更大的效用。

        万维网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每日股客(day trader)的兴起。万维网赋予个人极大的自由和权力感,但是若没有相应的知识和智慧来使用这种自由和权力,是极其危险的。

        熊:是的,万维网的泡沫虽然已经破了,但是我们还是不能低估它对商业带来的冲击。今天硅谷仍然是美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所谓“新经济”已经促使工业模式做基本的改变。今天我们已经逐渐从以制造为中心的工业模式,进入了以服务为中心的模式。

        今天的顾客要求“高接触”(high touch),而且是个人化(personalized)的服务,才能维持他们对某种产品的忠诚,万维网就是一个增进“高接触”很好的工具。也因此,公司 一定要对顾客的需求和胃口敏感,能够推出专门化(customized)的产品,迎合需要。DELL电脑公司在网上直接行销的许多作法就是一例。现在许多 新的软体公司,提供“经营顾客关系”(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软体,增进公司对顾客的服务和照顾,也是这个道理。

        再者,万维网增加了产品出货的速度。以前,电脑产品的开发需要三到五年。今天,因为竞争的激烈,效率的提高,已经缩短到至少每六个月就要推出新产品。以前公司可以每一两年作一次策略计划(strategic planning),现在却要先冲上战场,再想法修正策略。因为变化的速度太快,无法太早未雨稠缪。

         张:同样地,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因为功能的特殊化(specialized),公司间的合伙关系将会越来越普遍。

         熊: 导致公司普遍合作的另一因素,是零件的普及化(commoditization),包括电脑主机、PC板、硬盘等等,以及零件组合之间接口 (interface)的标准化。现在,很少有公司能够将从上游到下游的产品一手包办。将来,垂直整合(vertically integrated)的公司会越来越少,横面整合(horizontally integrated)的公司会越来越多。由于参与作业的公司增加,利用外延网(extranet)作为公司间合作的中介,就成为这种商业模式极重要的一 环,万维网也就益形重要。

        区:在这种模式下,中介公司就会被消灭,除非它能引进新的加值。

        阮:另外,谈到网上作业就不能不谈到资讯保密的问题,以及实际上和心理上的困难。这个瓶颈可能是万维网继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熊: 万维网的普及刺激了社会变化,影响了我们的商业行为、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形成了新的文化环境。若我们能掌握这种新文化的波浪,使其成?我们宣教和承担文 化使命的工具,我们就可以突破瓶颈。但若只是被动地承受冲击,没有主动相应,我们就可能成为文化的受害者,甚至会失去下一代的心灵。

三.传福音

        万维网对商业的冲击给了我们一点启示,即传福音者反应要快,对变动的现实要有机动的回应,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而且正如对电脑使用者而言,电脑的简单易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传福音者也应当减少表达形式上的障碍,使我们的信息浅显易懂,容易认同。

        一个机构不可能什么都做,在网络事工上一定要有机构之间(或机构与教会)的整合与合作。由于我们无法控制听福音者的喜好,所以我们的声音要多、要广,但是不能吹无定的号角,宗派相斗,彼此攻击。网络文明是民主的,没有中央控制,基督徒在网上可以凝聚为一个有机的社区,形成一种整体的力量。

注:Tom Murphy, “Web Rules, How 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the Way Consumers Make Choices”. Dearborn Trade, April 15, 2000.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