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Picture
詩歌選粹

主手所造(周瑞芳)

聖詩的作者喬凡尼(Giovanni Francesco di Bernardone)出生在意大利一個優越富裕家庭裡。他不但沒有被奢華所腐蝕,反而處處流露出謙卑、溫和、饒恕,以及對神的信靠。 […]

No Picture
成長篇

教會史話(34):景教來華(呂沛淵)

   聶派在中國取名為“景教”的原因,乃是“真常之 道,妙而難名,功用昭彰,強稱景教”(景教碑文)。唐朝當時對外來宗教,都歡迎優待;對待景教,更是如此。朝廷禮遇阿羅本,唐高宗封其為“鎮國大法王”, 在各州建立景寺。景教在歷任皇帝的愛護之下,迅速發展,景教碑文記述“法流十道,寺滿百城”。其興盛狀況,招來佛教道教的嫉妒埋怨。 […]

No Picture
成長篇

耶穌受洗(施瑋)

拿撒勒人耶穌走在通向悔改、施洗的約旦河路上。他不需要悔改,但他定意與渴望悔改的人同在。他的身影,除去了人們走向悔改時的懼怕,除去了人們走向悔改時的疑慮,除去了人們走向悔改時的羞恥。因為,聖潔的主也曾走在這條路上,他的腳印是軟弱者的安慰,是疑惑者的保障。 […]

No Picture
成長篇

我終於有了一個家(李建宏)

我痛苦卻無處訴說,為此我多次試圖自殺,但未遂。為了戰勝內心的巨大痛苦,我將全部精力用在學習上。於是學習成了我的精神寄託,讀書成了我克服孤獨感的武器,成績成了我戰勝自卑感的法寶。 […]

No Picture
成長篇

模範傳道者(傅才英)

很多愛主的基督徒,從神領受了救恩後,心中很願意向人傳道,然而心卻有疑惑:神呼召我去傳道了嗎?我既無才能,又無地位,似乎也沒有傳道的恩賜,實在是太渺小了,根本不配被神使用。況且好像主也沒有差遣我,我怎能為主去傳道呢? […]

No Picture
成長篇

美國兩週行(榮子)

有一天上午,伯母忙著切冬瓜。我想幫點忙,她說什麼也不讓我動手,我只好在一旁看著。伯母說:“我只放一點點醬油,不放鹽,讓你們當水果吃。冬瓜對身体很好。”我和先生津津有味、大口大口地吃著,伯母在一旁看著,笑得臉上的每一條皺紋都綻開,比她自己吃還高興。 […]

No Picture
成長篇

探親散記(南鄉子)

這是我們第一次進國內教會,看到那麼多人聚集一起敬拜神,特別是有許多高校的學生,心中很受鼓舞。在繁忙的旅程中,有這樣一段時間到教會親近神,得享主賜給我們的安息,真是心情歡暢。 […]

No Picture
詩歌選粹

完全的愛(周瑞芳)

當一對戀愛中的男女踏進禮堂,走上地毯,在神的面前立約、交換信物,在眾親友的祝福下,見証一個婚姻的承諾,但愛的操練卻即將開始。二人之間的愛能經風雨而歷久彌堅嗎? […]

No Picture
成長篇

淺談聖經考古(陳慶真)

聖經考古不是神學研究,不能証明 “三位一体”,也不能証明“道成肉身”。聖經考古乃是將古代歷史中與聖經記載有關的文物,以科學方法將其挖掘、解讀、評論、分析並發表。考古學家也是歷史 家,只是他們對聖經的興趣,超過了文字,是親身到野外實地勘察挖掘。他們的研究成果,可以增加了我們讀經時多一度思維的亮光。 […]

No Picture
成長篇

當神學家的意見不同時(陳濟民)

陳濟民 本文原刊於《舉目》39期       有人問:“我敬重的兩個神學家對同一段經文的意義有不同看法時,我該怎麼辦?”這是一個令人頭大的問題,也是一個嚴肅的問題,筆者個人也曾深受困擾。在這篇文章中,筆者要嘗試與讀者們分享一些個人的心得。 現象的成因        首先,我們要分析一下造成困擾的原因。基本上,一般信徒常接觸到的,可分兩類: 一、神學系統引起的問題。         我們解釋聖經時不可能避免系統性的處理,因而產生不同的說法。在華人教會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四種現象:加爾文宗與衛斯理宗的差別;時代主義與非時代主義的差 別;靈恩派與福音派的差別;新派與福音派的差別。由於篇幅的限制,加上筆者自己學識有限,我們不能在這裡詳細說明,只能用兩段經文做為例証,說明不同神學 系統對同一段經文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1) 《羅馬書》8章29節。“他(神)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這節經文談到預定論的問題。衛斯理宗的人談到這段經文,會說“預先所 知道”這個字(希臘原文是一個動詞),表示神的預定是基於他先預知我們會信主耶穌。加爾文宗的人卻會說,“預先所知道”這個字真正的意思,其實是指神看中 我們,是他的主權,不是因為預先知道我們會相信。         (2) 《使徒行傳》19章1-7節。這段經文涉及聖靈充滿的問題。靈恩派的人解釋這段經文,常會指出這段經文談的是一些“門徒”沒有聖靈的洗,表示聖靈充滿是在一個人信主以後才發生的事。有些福音派的人則會說:這裡所說的“門徒”根本不是基督徒。 二、象徵性語言引起的問題。        這是由於這種(象徵性)語言基本上就是另有所指,因此我們解釋經文時,難以準確地掌握經文本身的意思。我們也可以用二段經文說明。         (1) 芥菜種的比喻(《可》4:30-32;《太》13:31-32;《路》13:18-19)。這是主耶穌說過的比喻,顧名思義,用的是象徵性的語言,內容相 當簡潔,我們也知道它必定與天國有關。可是,這比喻要表達的是什麼?有人說,這是表示天國擴展的時候,特別是基督教成為國教的時候,魔鬼會混進教會而使它 變質;另有人說,這是天國擴展的時候,天下萬國的人都要接受主耶穌的福音。        (2)《啟示錄》6章1-2節的第一印。經文說約翰在異象中看到一個騎白馬的,“拿著弓;有冠冕賜給他;他就出去,得勝並且要再得勝。”(新譯本)這個異象的內 容相當簡短,我們得到的印象是一位常勝將軍。但是,倘若我們問:這常勝將軍在人類歷史中出現時,會是誰?有人認為這人是敵基督以武力征服世界,也有人認為 這是指基督以福音在普世傳揚。 實際建議 一、基本要點:唯獨聖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