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学 聆听是灵命塑造的基础操练。不操练聆听的人,灵命不可能成长。宣讲(proclamation)在事奉中有极重要的位置,但缺乏聆听的宣讲,至终只成为“鸣的锣和响的钹”(《林前》13:1)。带来生命改变的话语,必定是在深度聆听中孕育的。 谦卑的表现是能够耐心聆听。骄傲的人缺乏聆听的空间,因为急于表现和操纵,而言语正是最有力表现自己和操纵别人的工具。因此骄傲的人不耐烦聆听神和聆听人。 我们需要在个人灵修中、在教会中、在家庭中学习聆听,带动深度聆听的风气,不急于发言,不动辄教训人,更不要随便给别人意见,知道“最重要的不是我们说甚 么,而是神对我们说话和透过我们说话。我们的说话若不是从生命深处发出,则会亳无价值。不能带来基督生命的言语,必只增加黑暗。”(德兰修女 1910-1997)。 神的儿女要操练聆听天父的声音。在聆听神的过程中,我们将经历被塑造、被引导、被更新,最重要的是我们将体验“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伯》42:5),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信仰(an owned faith)。 (一)聆听神的拦阻 拦阻我们操练聆听神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罪、误解和无从入手。 罪使我们活在属灵的平庸和怠惰之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履行作基督徒的起码要求便了事,不肯付代价成长;更因恐惧听到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信息,故把神“驯化”和局限在我们自觉安全、不受威胁之宗教区域中(通常空间上是教堂的四堵墙,时间上是聚会)。 此外,我们误解聆听神的声音为离经叛道的做法。自圣经正典完成之后,便的确不再有新的启示: 神的整个意旨,凡对祂自己的荣耀、人的拯救、信仰和生活所必须的事,或已明记于圣经,或可用良好和必然的推论由圣经而推定;不拘是所谓圣灵的新启示也好,或人的遗传也好,都不得于任何时候加入圣经。《韦斯敏斯德信条》1.6 但聆听神的声音,并不是寻求新的启示。聆听神的内容和结果是完全被圣经规范的,也藉圣经来分辨(discern)。圣经的启示给我们的是“原则性”的教导, 神的微声则是“具体”指引我们怎样在当下之生命和处境中应用这些原则;圣经的教导是对“每一个人”说话,而神的声音是对“个别”的你说话。正如伯纳 (Bernard of Clairvaux, 1090-1153)说,知道神赦罪是不足够的,我们每个人必须听见神亲自对自己说:“你的罪被赦免了。” 听主微声的见证也遍布教会历史中: 386 奥古斯丁(354-430)经历激烈的内心挣扎,在痛哭中听到神的声音:“拿起来读!拿起来读!”他翻到圣经读《罗马书》十三章13节至14节,读后决志悔改信主。 1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