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November 2001

  • 李秀全/林静芝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4期 基督快再来         迈入廿一世纪,当人人都“汲汲营营、忙于眼前” 之际,让我们举目观看、放眼全球,必然发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所见尽是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经济破产、天灾频频、人祸不绝……加上科技的发展、资讯的 爆炸,使原已拥挤的地球越缩越小,人类面对人口持续增加的困境,预估全球资源将于公元2030年用竭……         只要是认真的基督徒,当看到如此普世现状时,必定会警觉到基督再来的脚步已经临近。         基督再来时,与祂的第一次“屈尊降生马槽、成为人类救主”的方式截然不同,乃是“有大能力、大荣耀,驾云降临。”(《可》13:26)         基督再来时,与祂第一次来的形像也截然不同,乃是一位公义的审判之君,“照各人所行的”施行审判(《启》20:13,《林后》5:10)。         基督再来时,“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彼后》3:10)         基督再来时,是可怕的日子,也是交帐的日子;我们是否已预备面对再来的基督?         然而,基督再来的“日子”和“时辰”,“没有人知道。”(《可》13:32) 耶稣在世时,只提醒门徒祂再来前的预兆是:“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地震……,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太》24:7-12)         因此,只要是认真的基督徒,当看到这些预兆已一步步应验时,必定会照着耶稣的教导:儆醒等候祂的再来。 如何等候基督再来         一个认真等候基督再来的基督徒,必定是个“传福音”的基督徒;因为耶稣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太》24:14)又说:“福音必须先传给万民。”(《可》13:10)        “传福音”是神给每个基督徒的“本份”,若缺乏“以声音宣扬基督”的口才(《彼前》2:9),至少我们会“以默默发光”的见证(《太》5:14)引领周遭的亲人朋友来到真神的面前。         然而,基督再来之前,福音必须先传遍天下,也就是主在升天前所颁赐的“大使命”:“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28:18-20)又说: “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        “福音遍传地极”是等候主再来的必要条件。        “福音遍传地极”是全球教会总动员的天国大业。        “福音遍传地极”需要:         1.有异象的教会──不但看重“本地宣教”,也强调“普世差传”。         2.肯委身的信徒──不但委身基督,忠心事奉,也肯顺服主的呼召,有一天甚至愿意放下牵累,离乡背井,到远方宣教。 如何装备自己成为宣教士         感谢神的恩惠,给我们机会在美国的华人教会有十八年的服事。这间教会的特色是:“立足本地、胸怀普世”,不但看重本地福音工作,也积极投入普世差传。我们夫 妇于数次短宣后,清楚神的呼召,愿意再度向神委身,离开住惯的美国,到东南亚地区宣教。六年多在宣教工场的经验,清楚看见:宣教士在进工场前的装备极其重 要,没有充份装备就上工场的宣教士,往往一到第一线就成为敌人炮火下的牺牲品。         诚如军人,绝不可以没有装备、未经训练,就冒然上阵;传福音既然是属灵的争战,更当看重装备与训练:         1.灵命的装备──神看重“工人”过于“工作”,要使摩西成为被神用的工人,神必须先藉环境雕塑他、装备他,整整忍耐地等候他八十年,神才用他。         今日,一个有心将自己奉献给神用的人,最重要的装备是灵命上的装备,也就是他与神在生命上的关系。在信心上、爱心上、忠心上是否让神居首位?是否每天借着“聆听神的话”和“祷告的倾谈”,与神保持亲密的关系?          2.生活的装备──神的工人需要“成为圣洁,合乎主用”(《提后》2:21);“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彼前》1:15-17)         成功的宣教士除了要有丰盛的灵命,也需要有发光的生活见证。生活的装备包括:言谈举止、待人处事、家庭婚姻、人际关系、生活型态……每一项都有许多要学习的…

    阅读全文…

  • ,

    我的牧师

    简强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4期         我们教会有几个牧师,很有特点。我特别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之一         杨牧师说话声音浑厚,面对上百人可以不用话筒来讲道。而我,即使只带十几人查经,一不小心也会失声。一次我向杨牧师寻求秘诀,他讲解了发声原理之后,教了我一个简单办法:         “你呼吸的时候,要吸到肚子里去,不要吸到肺里。肺里涨满了气,声音就出不来了。”         虽然学过生物医学的我,到现在还不能明白空气怎么能够吸到肚子里,但这以后,我的声音一点点地变坚实了。不仅带查经时游刃有余,还有了勇气去参加教会诗班的练唱。         杨牧师生于牧师之家,早年曾和赵君影、于力工牧师同工,为传福音奔走于大江南北。四十年代末来美国专攻圣乐。他将许多重要的圣经经文谱上了朗朗上口的曲调, 既不失典雅,又有很浓的中国味。他常在查经时教我们唱他的新作。记得那时许多同学面临毕业后的身份问题,杨牧师就教我们唱“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依 靠他,并依靠他,他就必成全。”在那寒冬的夜里,神的话就借着一遍又一遍的歌声,进入了当时还是慕道友的我的心田。(注) 之二         初次见到王牧师的时候,因为他有一头白如银丝的头发,我不由想到了过去在武侠小说中描写的“得道仙人”。王牧师可谓一生戎马。早在中日战争时,他像当时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投入军中服务,面对过饥饿,面对过枪林弹雨,面对过生死。他常说,在他身上至少有66个神蹟,可见証主的大能。四十年代,他随军去了台湾,在 花甲之年入神学院学习,准备进入为主争战的新战场。         王牧师住在离我们有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大学城里,每月他都应邀来我们教会讲道。每次来之 前,他都会通知我们要讲的内容和题目。但有一次,他讲台上所讲的和预先通知我们的全然不同。他讲起自己,怎样凭著信靠耶稣度过了八十多年的日子。主日崇拜 结束后,在与他一起吃午饭时我问起原因,王牧师答道:“这是早晨祷告时神要我讲的内容。虽然没有准备,但神告诉我今天有人需要听这样的信息。”         确实那天上午正好有一个人第一次来教会听道,他在学业上正面临很大的难处,极需来自上帝的安慰和鼓励。         王牧师还有从神而来的治病的能力。过去我对王牧师在讲道后为病人或有需要的人按手祷告总是不以为然,至多以为只是一种祷告的形式。有一次我的岳母在星期天去 教会前,突然耳痛异常,我一方面为她担心,另一方面却有些“兴奋”。因为这个星期天正好是王牧师来讲道,心想这不正是个好机会可以试一下王牧师医病的水 准?         于是那天崇拜后,我就急忙带岳母去见王牧师。讲明情况后,王牧师看了我一眼,我不由得有些心虚:是不是他看出了我的心思?只见王牧师伸手按在我岳母的耳朵上,做了个简单的祷告,就和他人交谈去了。在回家的路上,岳母告诉我说:         “王牧师祷告时,我觉得有股力量进入我耳朵里,顿时就不疼了。”         过去我对圣经上记载的神蹟奇事虽然能凭信心接受,但自从这事以后,我不再有任何的怀疑,我也更明白“神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这句话的意义了。 之三         Weng牧师是美国人,留着大胡子,一眼看上去真好像画上的使徒彼得。我所在的华人教会,一直是在一个美国教会中活动与崇拜,而Weng牧师正是该教会的宣教牧师(minister of mission),自然就兼管我们这个华人教会。         我们教会原采取的是长老负责制。那些“长老”可说是名符其实,因为都是当年开创并建立这个教会的人。但由于他们之间意见不同,已使教会难于进一步发展。作为 新会员且是新基督徒的我,虽然清楚这些问题,却苦无对策,正可说是“报教无门”。上任一年多的Weng牧师大概终于了解华人教会的问题,在一次主日的简短 讲道之后,即举行了期待已久的会员大会。         “我觉得华人教会进一步的成长需要建立议员(counsel)制度,由他们来规划、负责教会的事务。”Weng牧师开门见山地说道。“议会需要三位成员:一个是年长的弟兄,一位女性会员,一个年轻基督徒。”         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都在思索Weng牧师的建议。         “有没有人愿意成为教会的议员?John(我的英文名),你是否愿意?”Weng牧师打破了沉默。         我大惊。虽然平时Weng牧师英文讲道时我做过英文翻译,但成为教会的议员,或者称为顾问、同工,却从没有想过。但环顾左右,可以称为“年轻”的大概只有我一人了。加上在大陆成长的背景,服从领导、服从分配已成为本能,我对Weng牧师的提议点点头同意了。         大概既然像我这样的人都可成为议员,另外两个人选就没有什么争执,很快就决定了。        …

    阅读全文…

  • ,

    唱诗的基督徒

    薛玉光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4期         四福音中记载主耶稣和门徒在一起唱诗,似乎只有一次,就是在共领圣餐后和进入客西马尼园之 前。他们唱多久?唱哪些诗?我们无法知道。我想他们不会唱很久,可能是唱诗篇中关于争战的诗章。唱诗时,谁的声音最响亮?想必是彼得吧。他的个性外向,这 一型的人通常比别人更喜欢音乐。唱完了诗,他就对主夸说即使与主同钉死也不会否认主。当时可能是他的心情受到诗歌的鼓舞,自以为比谁都站得更稳。         可是,就在本章(《马太》26章)结束之前,彼得竟然三次否认主,创下门徒背弃主的惊人记录。这种情形,令我们联想到今天教会中那些最会唱诗和祷告,最属灵 的基督徒。他们常常唱:“全所有我献与耶稣”,而实际上对圣工却是一毛不拔;有的唱:“到遥远的地方传福音,我必去,我必去……”,而表现出来的都是“我 不去,我不去”。类似此种唱而不行的事还有很多。         今天在遥远的非洲、印度、南美洲,有很多年老的宣教士还不能退休;正因为没有更年轻的宣 教士去接替他们所守的岗位。多玛肯培的诗:“众人涌进主的国度,十架少人负。”仍是今日教会很真实的写照,若我们聚会时所唱的诗,所献上的祷告很属灵,但 生活却十分属世,岂不是欺神又欺人吗?         我们若是真的爱主,唱诗与祷告应当是出自心灵与诚实的敬拜。彼得虽然跌倒三次,他仍能爬起来再向前 走,这是因为他向主说话是出于一片真诚。他的失败乃因太过相信自己,以为靠自己丰富的情感和一时的决心可以撑得过去,他还不懂得应当完全靠主的恩典与圣灵 能力才能得胜。犹大平日也会唱诗,但他背弃主之后,竟然一去不回头。         有人说,主耶稣是世界上最大的失恋者,因为有数不清的人在主面前立誓 愿爱主到底,但不旋踵却都背弃他。有人向主祷告:“主啊!我愿为你而死。”过后却只为自己的名誉地位卖命。有人写诗时,慷慨激昂,过后却只顾服事玛门。加 略山的道路,不是单凭情感冲动就能走得上去;乃是有血有肉的长期战斗。         当日主的门徒们唱了诗,就往橄榄山去。我们也在主面前唱诗,唱完了往那里走呢? 本文转载自1984年4月号《校园》杂志。《校园》杂志是一本“深思信仰,对应时代”的杂志,由台湾校园出版社出版。欲订购者,本刊可代转。 作者曾为菲律宾圣经学院院长,曾在六十岁后前往非洲宣教,现退休住在马来西亚。

    阅读全文…

  • 熊璩 本文原刊于《举目》05期 一.青少年教育的现状          笔者2001年12月在北京,看到电视上介绍两本畅销书。一本是《不要“管”孩子》,一本是《孩子不可不管》。大意都是要尊重孩子,要讲理,不要动辄用权威来压制他们。相对于中国传统所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观念,这种新论点真是一大进步!          无论在家庭或是学校,随着社会的开放和现代化,中国教育方面的许多观念和方法都已被重估。这让笔者想起另一本书,就是1946年初版的《照顾婴儿与孩童的基 本常识》(The Common Sense Book of Baby and Child Care)。小儿科医生斯巴克(Benjamin Spock)这本一反传统观念的畅销书,至今已经翻译成三十九种语言,销售量超过五千万册。          该书引进了革命性的观念。他呼吁父母亲不要用 一刀切的(one size fit all)态度和权威性的方法来管教,要尊重孩童的个别性。他拒绝美国老式清教徒把儿童当作“蛮不讲理、爱干坏事、是应当学习礼数的小顽童”的观念。他要求 父母把孩子当作是一个不断蜕变的精灵,需要大量的注意力。譬如,若是学龄儿童有偷窃的行为,他建议父母亲给予孩子更多的赞许、鼓励,甚至增加孩子的零用 钱,使他不必偷窃。         这种新观念到了1960-1970年代就更为“前进”。最畅销的育儿书(注一),要求父母们从严厉的“道德家”角色, 转换为同情的“医疗家”角色。不论孩子如何无理取闹,父母亲应当保持冷静,不下判语,用专业性的态度,帮助孩子厘清他自己的是非观。逐渐地,孩子的责任感 被不可剥夺的权利感(entitlement)所取代,孩子就是行为不当,父母的角色也不在于告诉他对与错,乃是帮助他发现自己的价值观。          因着这种理论推行到极至,美国许多年轻人已失去了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观念。          那么,这最近廿年又如何呢?实际情况是,不仅是美国的家庭教育处于困境,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更是陷在危机之中。          改善公立学校的教育,是布什总统竞选时最大的诺言。美国国会在2001年12月通过了教育改革法案,布什统总在今年1月7日正式签署,这証明了公立学校教育 问题的严重性受到了大众重视。历年来,美国各级政府在教育上所投的经费,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然而在中学里,不但暴力与枪击事件为全球之冠(例如 Paducah, Jonesboro, Littleton等惨案),美国学生的教育水平可能也是先进国家中最差的。         在1983年发表 的一篇报告(注二)中,比较二十一个国家,美国高三学生的数学与科学水平排名第十九,物理学则敬陪末座。美国大学本科生对历史和公民的知识也是极其贫乏。 以优异的长春藤盟校来说,竟然有四分之三的学生不知道发表葛低斯堡(又译盖兹堡)演说的是何许人(注三)!          反观美国训练师资的学府,其所 着重的并不是专业的知识,乃是探讨一些合乎政治风尚(politically correct)的课题。例如:性别和种族对学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我形像(self-esteem)、平等,等等。一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警 告一批年轻教师:“不要随便修改学生在拼音与标点上所犯的错误,让他们自我创新远比遵循法则为重要。”(注四)。难怪有人认为,美国学生的学习素质虽然低,但学生的自我形像却是全世界最高的!         难道这就是华人青少年教育将来所要依循的样板吗?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不可能以一篇文章来涵盖全面,让我们单单从其基本理念来探讨这个问题吧。 二.流行教育理念的哲学基础         任何指导我们生活的指南背后都有其理论基础,都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延伸。         人们或许认为,进化论的影响仅限于生物科学。其实它对人文社会的影响更为深远。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若提(Richard…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