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y 2013

  •             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往往是他內在的價值觀和處世態度的反映。而一個以上帝為中心的人,是一個常常“以天父的事為念”的人。這樣的人,必會列出人生中的優先順序(priority),區別日常生活中的需要(need)和想要(want),因此他可以活出討上帝喜悅、不是苦行僧的簡樸生活。             簡樸生活是指“純一的心意,專一的心志,只有一個願望:凡事順服主;只有一個目的:凡事榮耀主;只有一個使用金錢的方向:擴展上帝在世上的國度。”            你願意透過支持《舉目》雜誌經費的需要(不論多少),來擴展上帝的國嗎?

    閲讀全文…

  • “譚長老,我們想在教會裡成立一個專門作90後事工的學生團契。” 一群年輕同工,剛剛參加完美國華福主辦的校園創意聚會充電講座”,果然是電力飽滿、火力充沛,滿腦創意和點子,迫不及待想學以致用,“我們想……”

    閲讀全文…

  • 一個陰沉的2月下午,有人跑來教會告訴王牧師,張弟兄在家中自殺了﹗ 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使王牧師十分震驚。前兩天在主日崇拜,才見到張弟兄坐在往常的位置。散會時,王牧師握手問候他,張弟兄臉上還掛著微笑回答:“還好,老樣子﹗” 他怎麼會自殺了呢?王牧師心裡又悲痛又沉重。

    閲讀全文…

  •   基督徒相信,人生中的難題是上帝容許臨到我們身上的,目的是教導我們。這些難題帶來的痛苦,有些甚至是我們似乎無法承受的,讓我們跌入了抑鬱的低谷。如何走出抑鬱的低谷,最終看到上帝的祝福呢?憂鬱症真只是疾病嗎?

    閲讀全文…

  • 靈恩問題一直困惑著不少信徒,尤其有心追求的。 我們都渴慕被聖靈充滿、服事滿有聖靈的能力。不過在追求時,當分辨,那是在“追求真理”,還是“渴慕現象”?

    閲讀全文…

  • 基督徒的個人靈修,在很大程度上傳承了先賢們的美好傳統。讀經,默想,禱告,讚美,成為靈修的必備內容。有些認真的基督徒還特別學習古人早起的習慣,在天亮之前就起床靈修。

    閲讀全文…

  • 回首2012年,我們發現,一位又一位屬靈的典範回到了天家,享受安息。這當中包括“牧師中的學者”約翰•斯托得牧師(Rev. John Stott)、在香港教會史上有著精彩一頁的鄧溥年牧師,和華人教會界敬重的釋經、講道權威沈保羅牧師等。原來,回天家近在呎尺﹗

    閲讀全文…

  • 《三過幽谷》是施芬德(Valletta Steel Crumley)女士的見證(編註:施芬德、耳德華,Thrice Through the Valley,蔡麗娟翻譯,增訂本1997年由中國主日學協會出版)。她一生坎坷,苦難重重。然而在黑暗的日子中,她始終堅信上帝的信實,以讚美面對悲傷,一次一次地越過幽谷,並把福音帶給世界各地的人。

    閲讀全文…

  • 把2個孩子放到Mother’’s Day Out托兒所出來,摸摸腹中的老三,走入停車場。 幾陣冷風襲來,突然意識到:這是我在休士頓的第6個冬天了﹗已經是2012年11月了,休士頓這才開始有點冬天的感覺──一點像北京冬天的感覺。

    閲讀全文…

  • 謝博偉(George Beverly Shea),這位葛理翰(Billy Graham)佈道團著名的男低音,於4月16日安息主懷,享年104歲。在與葛理翰配搭的近60年歲月中,曾在全世界2億的人面前獻唱詩歌;他也曾在1965年獲得葛萊美獎(Grammy Award),一生中灌錄超過50張聖詩專輯。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