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文化使命

  • 藝術,是“世上小學”嗎?(王星然)2023.09.04

    救贖就是上帝對我們的“再造工程”。想像我們是一個破碎的藝術品,失去了它原有的功用,上帝在祂的工作室裡,重新改造我們,成為全新的傑作,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閲讀全文…

  • “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談《魔戒》裡的生態神學(王星然)2021.10.04

    在上帝的創造裡,人與生態環境,人與社會文化,人與森林,人與農作,人與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齒唇相依,不可分割,托爾金的作品清楚反應了這一點。

    閲讀全文…

  • 20世紀中葉以來,歐美社會世俗化加劇,傳統價值分崩離析,針對這樣的現象,基督教圈內頻頻出現“文化使命”的呼聲,而“基督徒應主動關注社會和文化”的話題,也在華人教會中引起巨大的迴響。

    閲讀全文…

  • 有人說,“後現代”是一個眾說紛紜、沒有權威和標準,以及“不信”的時代;也 有人說,社會進一步後現代化的趨勢是:“常識被邊緣化,而所謂‘深奧知識’卻被賦予無上權威。”遂特博士(Leonard Sweet)卻在《鴿子型教會》(Soul Tsunami;中譯:校園)一書中指出,這根本是弄錯了!

    閲讀全文…

  • 要把聖經的世界觀注入中華文化土壤,基本上是一場屬靈的爭戰。“文化宣教士”必須與教會緊密合作,同心作戰。另外,台灣的文化土壤主要受“靈覺主義”世界觀 所影響,神州大陸則整体受“自然主義”世界觀主導,兩者有所不同,因此在從事文化宣教時,策略和目標也有所不同,這也是進行文化宣教時必須注意的。

    閲讀全文…

  • 對宗教信仰陌生的人,可 能把基督教與一般的民間信仰等同,對教會裡的神職人員缺乏尊敬。但是對許多認真的基督徒而言,宣教士和牧師是他們觀念中最聖潔、最高尚的職業,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講道高”的心態。其次是青年團契的輔導和福音預工者,再其次是醫生、專業人士、家庭主婦(夫)、藍領階級。等而下之的大約是政治人物,律師和娛樂界了。

    閲讀全文…

  •   “工作”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是人與人之間認識交往的背景。人們多以“工作的成就”來衡量自己或別人。現代功利社會裡,“工作”變成了“身價”,“成就”成為“標籤”。

    閲讀全文…

  • 聖經怎樣看文化?(吳鯤生)

    相對於自然界種種動物,人類算不上強者:         .論速度──跑不過兔子,         .論嗅覺──比不上野狼,         .論視力──輸給老鷹。

    閲讀全文…

  • 《舉目》雜誌將藉著這個“思潮交鋒”的系列,從社會制度、教育、法律、對生命的態度、科學主義、心理學、政治學、福音派的心理轉換等角度,分析和檢討這些主要 思潮的歷史軌跡,其世界觀的交鋒,和對社會的沖擊。我們希望,第一,能夠洞察歷史的教訓,第二,能改變我們的態度,並能影響我們所處的社會文化。這或許也是所有討論“文化救國”的人不可忽視的課題。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