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Picture
成长篇

自由之旅的驿站

邦霍华、编译:山卉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11期        简介:《作门徒的代价》的作者邦霍华,是二战时期年轻有声望的德国牧师。因涉嫌反对纳粹而被捕。狱中他潜心精研圣经,写下许多见解独到、令人信服、感人肺腑的讲章、诗文和书信。           他对生活的热忱,对人的关心,以及他的知识、智慧、胆识和略具孩子气的谦卑,博得了其他狱囚及监狱看守的好感和厚爱。自然,这意味着他因此享受一些特别优待,如可以破例对外传递书信和文章。           邦霍华被公认为廿世纪最有前途的神学家之一,但他不是一位纯理念的学者。他在狱中极有限的条件下,以生命传扬光明之道。本文要介绍的这首诗〈自由之旅的驿 站〉写于他就义前几个月。当时纳粹战败,急于处理一批关押著的政治犯,就在联军解放前几天,盖世太保的头子希姆莱亲自下令,将邦霍华处以吊刑。他时年卅九 岁。仓促中连向未婚妻和家人道别的机会也没有。但这首诗却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望和对死亡的无畏。           人类自堕落以来,便在层层次次、方方面面 受到罪的挟制:或摆脱不了肉身欲望的 牵制,或屡败于血气骄妄之下,或心智上辨别不清,或胆小怕事裹足不前,等等。但无论何人,因着神赐下的印记,都有一 颗渴望摆脱束缚,作自己主人的心,都有一个愿天下好人一生平安的愿望。那么,这首诗便是邦霍华对这一人生追求的探讨后的结论:人要于诸事中自制律己,要大 胆敢为,要勇于承担苦难,不要畏惧死亡。死亡是短暂人生的中继站,信心坚定的人们必要转上通往真正自由的列车,在天国里瞻仰永恒的荣美。           这首诗一共分为四段:律己、敢为、苦难、死亡。Frank Clarke英译,笔者根据自己的感受重新分行。 律己 (Discipline) If you set out to seek freedom, then learn above all things to gove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