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裂後的王國 ──北國以色列(下)
陳慶真 本文原刊於《舉目》27期 (續上期) 以色列與亞述國的第一次短兵相接,是在“卡卡之役”(Karkar)。公元前853年,亞述王撒縵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向西討伐,一路所向披靡,直搗敘利亞。此時敘利亞王聯盟12國兵馬迎戰。 這件事聖經沒有記載,但是卻記載在撒縵以色三世的年鑑上:“我殲滅,燒盡了卡卡城。……敘利亞王聯盟了大馬色王的一千二百戰車、一千二百騎兵、二萬步兵;哈 馬的七百戰車、七百騎兵、一萬步兵;以色列亞哈王的二萬戰車,一萬步兵……阿拉伯王的……亞捫王的……總共12個國家來對抗我。我在阿述(Ashu,亞述 人的眾神之神)保佑之下,把他們打得七零八落,屍体遍野,血流成河……”(註5) 由這個考古文獻,我們確知以色列的亞哈王不僅參戰,由他帶領的兵馬數目看來,遠超過其它的國家。可見亞哈王時以色列的軍備,在鄰邦中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除了年鑑文獻,撒縵以色三世的好戰及好炫燿,也牢牢地刻劃在亞述皇宮正門的古銅框上。(圖五)考古家在巴拉瓦宮(Balawat Palace)舊址挖掘出來的皇宮大門,高度超過20呎,飾以多條寬約1呎的銅框,功用在固定大門以免被敵人火炬燒倒。圖中所示的部分銅框,記錄了撒縵以 色三世的戰績:上框描述亞述軍隊一城接一城快馬加鞭地進攻,下框刻的是亞述軍射殺敵人及將俘虜殘忍地倒掛示眾。 4. 亞述國的壯大 亞哈王在治理國家與對外戰爭上可謂稱職,但是他為了拉攏腓尼基娶了西頓王公主耶洗別,卻是不可饒恕的一大敗筆。為了平息和南國猶大不斷的戰爭,又把他和耶洗 別的女兒亞他利雅嫁給南國約沙法兒子約蘭。企圖以“南北合”的婚姻止息雙方的戰火,反倒因此也斷絕了雙方的關係。耶洗別野心勃勃,誓死要立巴力及亞舍拉為 以色列“國神”。為將亞哈一家從地面剪除,先知以利沙從軍隊中膏了耶戶為以色列的王。 可惜耶戶另有謀算,“並不盡心遵守耶和華以色列神的律法”,包括他毀壞巴力神廟也是為了對抗巴力先知們的一種政治表態。耶戶在殺了耶洗別之後,露出狐狸尾巴。 公元前842年,藉猶大王亞哈謝協助北王約蘭在基列拉末對抗亞蘭王哈薛之戰,耶戶擊殺了南北二王,保住了他的王位,卻因而喪失了他與鄰國的外交關係。他既殺 了猶大王,從此北南更是老死不相往來;殺了耶洗別,破壞了長久與腓尼基國家所建立的友好關係;參與基列拉末之戰,當然也不再是亞蘭王的盟友。因此當公元前 841年,亞述王撒縵以色三世再次西征時,耶戶再也找不到他祖先在“卡卡之戰”參與的12聯盟國家。亞述軍隊長驅而入,直搗黃龍,活擒耶戶。 這件事生動地刻劃在撒縵以色三世一塊黑色方尖形石塔上(Black Obelisk,圖六)。這個石塔出自尼姆魯德(Nimrud,原稱為Kalhu,即聖經迦拉[Calah]皇宮),是撒縵以色三世的凱旋塔。石塔上浮彫 第二排展示出一長列滿載貢品的使者。他們身上穿著華麗長袍,頭戴尖頂帽。有關文字寫著:“這是暗利王朝的供品:包括了金、銀、一隻金碗,幾個金質高腳杯、 一個金燒杯、幾個金水罐、給國王的權杖、以及他給我的檀香木。”(註6) 圖中以色列王耶戶雙膝跪拜,下巴碰地朝貢。石塔並刻劃了亞述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