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Picture
成长篇

宣道的异象(吕沛渊)

初代教会从复活的救主耶稣领受了“大使命”,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 使万民作主门徒(《太》28:19-20)。正如《使徒行传》所记,福音从耶路撒冷、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传到罗马。 […]

No Picture
成长篇

教会史话36:固守真道的奥秘(吕沛渊)

罗马皇帝尤斯丁尼(Justinian)在553年在康士坦丁堡召开的“第五次大公会议”,想要赢回“一性派(Monophysites)”(主张道成肉身的基督,只有一性)的民心。虽然尤斯丁尼胁迫罗马主教 认同此“第五次大公会议”的决议,但是却造成了西方教会内部的分裂。 […]

No Picture
成长篇

教会史话(34):景教来华(吕沛渊)

   聂派在中国取名为“景教”的原因,乃是“真常之 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景教碑文)。唐朝当时对外来宗教,都欢迎优待;对待景教,更是如此。朝廷礼遇阿罗本,唐高宗封其为“镇国大法王”, 在各州建立景寺。景教在历任皇帝的爱护之下,迅速发展,景教碑文记述“法流十道,寺满百城”。其兴盛状况,招来佛教道教的嫉妒埋怨。 […]

No Picture
成长篇

教会史话33: 从《以弗所》到《迦克墩》(吕沛渊)

罗马皇帝提尔多修二世,于主后431年的五旬节,在以 弗所召开《第三次大公会议》,目的是要解决“聂斯多留派之争”。由于康士坦丁堡主教聂氏对于主基督神人二性的看法,几乎到了“神人两位格”的地步,招致亚 历山大主教屈利罗的严厉反对。屈氏获得罗马主教克力斯丁的支持,然而聂氏有安提阿主教约翰的撑腰。皇帝看到东方教会陷于分裂之际,盼望借着“以弗所会议” 能平息争端。 […]

No Picture
成长篇

教会史话32:义人的根基(吕沛渊)

奥古斯丁于主后430年离世,所留下的著作存留至今,其数量之多,无任何古代作家可与之相比。他对当代以及后代的西方世界,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他在书信中,曾说自己是“边学边写,边写边学”的人。他敬虔地研究圣经,针对当时教会的需要,著书立说,实为一代忠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