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无神论

  • 《世俗时代》慕道友的天堂(王星然)2024.04.08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24.04.08 王星然 渴望上天堂的无神论者 几周前在一个学生营会里,两位慕道朋友分别在不同时间点,问了相同的问题:  “我是一名无神论者,虽然不信你们的耶稣,但我都是照着你们基督教宣扬的价值观生活,我以后能上天堂吗?” El Greco画作 Burial of the Count Orgaz 这个有趣的问题,让我想起不久前读Charles Taylor写的《世俗时代》(A Secular Age)。 把时间轴拉回500年前,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如果你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个无神论者,是一件令人难以想像的事。可是来到21世纪,如果告诉别人你不信神,这很正常。反而,信神的人,还需要加以解释一番,特别在知识界、学界,一个头脑清楚的人,怎么会去信神?因此Taylor称我们所处的这个“抛弃上帝”的时代,是“世俗时代”。 这本书就是在研究,过去这50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造成如此巨大的转变! 同时,在世俗时代里,Taylor观察到一个现象:人们虽然不要上帝,却仍在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很多人会形容自己是“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SBNR),尽管不信宗教,但仍然有自己持守的道德价值和信仰,仍然渴望一种永恒的、一种生而为人的意义,正如营会里的那两位无神论慕道朋友一样。(顺便提醒一下,作为基督徒,还是不要整天感叹世风日下,以为外邦人都是金迷纸醉、不学无术、道德沦丧的浪子。) 只是,在寻找生命答案的过程中,世俗时代刻意地把超然的、永恒的上帝排除在可能选项之外,只允许自己在可见的经验光谱里寻找案。Taylor特别给它一个名词“排除性人文主义”(exclusive humanism),描述人类执意建构一个无神的世界,与上帝隔绝。 于是在世俗时代,人类既然不愿在超然的上帝那里,去找自我的价值定位,就只能在我们看得见的经验世界里,去寻找意义和价值,去探索生命的答案。 Taylor为这个被限制的经验世界,取了一个名字:“内在经验框架”(Immanent Frame)——它好像一个画框,把人类囚禁在里面。 El Greco《启示录》揭开第五印 有一回,我造访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到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画家El Greco(1541–1614)的作品《圣约翰的异象》(The Vision of Saint John)。这是Greco在1608年,根据《启示录》6章9-11节使徒约翰所见的异象,画了末日揭开第五印的场景。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El Greco的画作《圣约翰的异象》 El Greco的色彩和笔触非常大胆细致,超越他那个时代好几百年,有一种超写实主义的魔幻感,很适合用来描摩梦境和异象。 这幅画其实很巨大,那位在前景的门徒约翰大约真人的尺寸。观画的人仿佛被邀请进入画中,与众圣徒一起抬头仰望。这些人在仰望什么呢?《启示录》说,天上有公义的白衣(救赎)要赐给他们(参《启》6:11),所以最重要的答案是在天上。 可是在日光之上,那位超然的,赐人白衣的上帝不见了,所有人都被框在这个灰暗可怕毫无盼望的世界中,受困于这个“框架”。 Greco不可能会犯这种“让上帝消失”的低级错误。 原来,这幅画在19世纪,落到西班牙总理Antonio Cánovas del Castillo手里。Cánovas是一位艺术收藏家。他嫌这幅画太老旧,想找人修整,结果把上半部约175公分的画给修掉了。我们不知道Cánovas在想什么,也许是破损太厉害,无法修复?总之,那重要的上半部画,就这样被硬生生地切割掉了。现在只能看到它的下半部——门徒约翰与众圣徒站在那里,呼天唤地,却不知道是在仰望谁? 被切割的世界  这幅被切割的画作,正如Taylor所形容的“内在经验框架”一般。当我们切割日光之上的超然上帝,就只能在有限的人间“框架”里打转,好像我们熟悉的名词“内卷”,即使在其中撞得头破血流,也找不到出路,因为生命意义和答案,不在日光之下的世界。 El Greco的画作《圣约翰的异象》 对我而言,慕道朋友开篇的提问,其实想要说的是:我渴望永恒的意义与价值,我甚至也想要进基督徒所谓的天堂。《启示录》揭开第五印时,赐下的白衣,我也想要……但我不愿意离开这个画框,我也不要这位画框之外的上帝。因为我已经决定了,不能离开我的经验世界,在画框外找答案。 El Greco画作 Burial of…

    阅读全文…

  • 一份伪造的成绩(郭屏)- [海外校园机构]30周年纪念专辑

    我甚至想逃避上帝,但那样一个强烈的念头挥之不去,无论做什么事,总离不开它,更不用说是读经、祷告时。

    阅读全文…

  • “上帝为了祂自己创造了我们。所以,当我们将祂排除在生命之外时,我们的心中就会有一个空虚的地方,以致我们的生命没有意义和盼望。只有上帝才能将这空虚填补起来,让我们对未来产生希望。这就是那些原来是无神论的人今天所感受到的。”

    阅读全文…

  • 6月初,数千名无神论者集合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理性大游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CNN)报导称,他们游行的目的是要提升美国没有宗教信仰者的政治权势。 “我们来这里,以合一的行动庆祝世俗化运动。我们也要求政府更应当如此。” 来自马里兰州的格瑞格里告诉记者。

    阅读全文…

  •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 天下事 专栏 《今日基督教》杂志选出了2014年,最受人欢迎的10篇见证。本刊特分上下两部分为大家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点击阅读:《10篇感人的见证(上)(裴重生编译)2015.04.06》http://behold.oc.org/?p=26801,或英文原文。 5. 一个法国无神论者如何成为神学家 How a French Atheist Becomes a Theologian 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14/november/how-french-atheist-becomes-theologian.html 葛劳米 • 比纳(Guillaume Bignon),一个享受浪漫人生所有乐趣的法国青年。在他的生活中,能听到福音的机会,近于零。 为了把妞——一位基督徒,他开始读新约,目的是想除去她婚前向上帝守贞的迂腐思想。 他甚至祷告上帝:如果你是真的,就显给我看吧! 当他肩膀无故的庝痛,躺在床上时,上帝的话突然临到;耶稣为什么要钉死? 无罪的人为有罪的人代过,是为了使他成义。在他还是罪人的时候,主找到了他…… 最后他进了神学院,得到新约硕士,正继续他哲学理论的博士学位。 4.我如何从摩门教的殿中逃离 How I Escaped the Mormon Temple 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13/december/how-i-escaped-mormon-lds-temple.html 琳 • 维德(Lynn Wilder)和她丈夫麦可(Michael),年青时加入摩门教。 琳在摩门教的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任教,麦可在教会中事奉:任大祭司(High Priest)、主教(Bishop)与摩门教神学院教师。 她看不起遵照圣经的基督徒——他们只有部份的真理。而只有包括约瑟史•夫密斯(Joseph Smith)的摩门教,才是全备的福音。 他们在犹他州的钖安(Zion),过著十全十美的摩门教徒生活。 大儿子麦加,参加了2年的摩门教义务宣教。在麦加即将完成宣教前的3周,他们接到他被送回家的消息,因为他读了新约,发现耶稣不是他以前学到的耶稣。 琳在儿子的要求下,开始读圣经。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她的心路歴程,令人感动落泪。 3.上帝从清真寺尖塔中召我 Christ Called Me Off the Minaret 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14/january-february/christ-called-me-off-minaret.html “经过寻求、梦和异象,耶稣要求我离开我的穆斯林家庭!” 对穆斯林来说,跟随基督的福音,不是回应楼中的祷告,而是死的呼唤!…

    阅读全文…

  • 亚力山大•朱(Alexander Chu)生长在一个几代都是佛教徒的家庭。家的中心位子有一尊神主像,全屋的墙上张贴了至少30张佛像,他从小听到的是,每天2小时重复的佛经和木鱼声。 父母对孩子十分严格,典型的中国家庭,功课只能有A,音乐教育是必需。大学时他去了伊力诺州尔班那(Urbana Illinois)读工程。他发现基督教不是媒体说的狭獈,论断和疯狂……

    阅读全文…

  • 中国社会目前普遍流行的观念:金钱高于人情,人情高于公平,公平高于正义,个人高于家庭和全社会。这是史无前例的道德大滑坡。究其原因,正是中国近代百年,尤其是这几十年来,唯物主义思想于民众心理深层扎根,以及近20年来西方人本主义输入的结果。

    阅读全文…

  • 一位姐妹来信说:“非常感激《神州》的异象和制作,她激起华人对自己历史、思维及生命的重新检验,也许产生自豪,也许产生愤怒,多少让观众坐立不安,希望此时圣灵的呼声被人听见而跟从。”让观众坐立不安,这正是我们当初的期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