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裡外一致(過河卒子)2020.10.20
而在新約也有清楚的經文:“惟有裡面作的,才是真猶太人。真割禮也是心裡的,在乎靈,不在乎儀文。” […]
而在新約也有清楚的經文:“惟有裡面作的,才是真猶太人。真割禮也是心裡的,在乎靈,不在乎儀文。” […]
哀歌本來就是我們信仰的一部份,因為我們雖然相信神,但我們的所知所見卻是那麼的有限,所以我們常常無法理解上帝的作為。 […]
曾劭愷 本文原刊於《舉目》44期 此次應《舉目》編輯之邀,撰文討論“如何塑造80後的年輕人成為基督門徒”。執筆之時,頗 有“強不知以為知”之愧。筆者僅有5年牧會經驗,且專攻系統神學研究,對於華人教會事工的發展史及現狀,無法以專業的角度蒐集數據,進行全面的分析。因 此,本文僅是筆者牧會的心得,以及筆者所事奉的教會的事工經驗。謹盼本文成為“認識華人教會80後事工”拼圖中小小的一塊。 進入討論之 前,先介紹一下筆者本人以及我所事奉的教會的背景。筆者本身亦屬於“80後”,1981年出生於台灣,父親是所謂的“外省人”,母親則是”本省人”。筆者 12歲時,隨父母移民到加拿大。因此,筆者在北美的80後中,介於”以英文為主要語言”和”以中文為主要語言”之間,也介於”第二代台灣外省移民”及”第 二代台灣本省移民”之間。 由於父母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我們全家在溫哥華”信友堂”——一間以中國大陸移民為主的中型教會(約500人), 聚會了十多年。教會的主任牧師洪予健博士,本身亦是中國大陸背景。90%以上的會友,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 筆者5年前,成為該教會的教牧。除了英語崇拜外,還負責兩個青年團契:一個團契的主要成員是”80後、90後中,以英文為主要語言的第二代移民”;另一個則 名為”提摩太團契”, 是”以中文為主要語言、來自中國大陸的80後留學生及專業人士”為主,同時包括少數”80後、90後中,以中文為主要語言、來自台灣及中國大陸的第二代移 民”。該團契近幾年增長迅速。 本文願以提摩太團契的主要成員為研究對象,輔以筆者在北美十多個城市的事奉中觀察到的現象,來探討對這一群體的80後事工。 觀察一:美東、美西和溫哥華的80後 筆者在美國東岸的幾間教會講道、服事中,發現美東華人教會內,有許多在名校求學的留學生。例如,在紐約及普林斯頓的兩間華人教會中,留學生常來自哥倫比亞、 普林斯頓、紐約大學等高等學府,或茱莉亞、柯蒂斯、曼哈頓等一流音樂學院。費城的華人教會中,也有許多留學生正在賓州大學、柯蒂斯音樂學院、西敏神學院求 學。 這些華人教會中還有許多年輕的專業人士,是所謂的”社會菁英”,從事學術研究、法律工作、醫學、音樂、財經等。 西岸方面,加州有許多留學生在史丹福、柏克萊等名校求學,而年輕的專業人士,則有不少科技新貴,或自行創業,收入豐厚。 除了美東、美西名校、企業林立的都市外,加拿大西岸的溫哥華,也吸引了許多中國人前來留學及求職。然而,溫哥華畢竟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或大企業,其兩所主要 的大學,University of […]
海外校园OC《举目》 | 网站:behold.oc.org | ☎️:(310) 328-8200 | 微信:FollowChrist | FaceBook | 1753 Cabrillo Ave Torrance, CA 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