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鹿畫話:訪蔡蘇娟暗室、李曼故居(林鹿)2018.07.18
我希望藉創作這些屬靈前輩的肖像畫,向主獻上感恩贊美,用視覺藝術來表達蔡蘇娟的肺腑之聲:“但願我主耶穌自己的香氣,藉著我沉重的擔子、長期的病痛、人們的誤會、日漸衰弱的身體、經濟的困頓、對未來的茫然,在這個幽暗的房間、黑暗的角落裡,自由放送。” […]
我希望藉創作這些屬靈前輩的肖像畫,向主獻上感恩贊美,用視覺藝術來表達蔡蘇娟的肺腑之聲:“但願我主耶穌自己的香氣,藉著我沉重的擔子、長期的病痛、人們的誤會、日漸衰弱的身體、經濟的困頓、對未來的茫然,在這個幽暗的房間、黑暗的角落裡,自由放送。” […]
本文原刊於《舉目》54期 羅博學 某天,聽Z兄分享時,談起《暗室之后後》的作者蔡蘇娟。作為後生晚輩,我一向對充滿靈性又頗多坎坷的前輩,極為瞻仰與敬佩。於是從那時起,“蔡蘇娟”這個名字,便一直回響在我心裡。 近日,無意中發現一本裝幀格外醒目的圖書,名為《暗室之光》。翻開書頁,看到蔡蘇娟年輕時姣美的面容,幾十張黑白留影,記錄了蔡蘇娟以及那一個時代的風貌: 她在暗室中看似柔弱,卻滿有平安的身影;她與葛培理家人以及無數訪客的留影……所有這一切,都衝擊著我的心,也衝擊著這個日益繁榮卻漸顯荒涼的時代。 最早接受現代教育的女性 蔡蘇娟(Christiana Tsai,1890年2月12日─1984年8月25日),祖籍杭州。 1890 年(清朝光緒16年),蔡蘇娟出生於南京的一個官宦世家。16歲時,她在美北長老會(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傳教士查理.李曼(Charles Leaman)設立的明德女子學校就讀,不顧家庭反對,接受了基督信仰,隨後又帶領全家55人信主,並與瑪麗.李曼(Mary Leaman)到處傳福音,且到美國各地基督教會和神學院證道。 蔡蘇娟是中國最早一批接受現代教育的女性,她精通英文和鋼琴,周遊中國大部分省份。 1931年冬天,蔡蘇娟在上海患了嚴重的瘧疾,又時值日軍侵華,無法得到適當治療,最後導至眼睛無法見光,行動不便。此後多年,她不得不關在暗室之中。 1949年,59歲的蔡蘇娟,與瑪麗.李曼一同遷往李曼的故里,美國賓州蘭開斯特的樂園鎮養病。 1953 年,芝加哥慕翟迪聖書出版社,出版了她的口述見證《暗室之后後》(Queen of the Dark Chamber)。該書非常受歡迎,譯成50多種文字。之後,蔡蘇娟在她的密不透光的暗室裡,招待了許多訪客,作見證,並出版了更多著作,包括《暗室之后 後續本》、靈修默想集《暗室珍藏》等。 […]
海外校园OC《举目》 | 网站:behold.oc.org | ☎️:(310) 328-8200 | 微信:FollowChrist | FaceBook | 1753 Cabrillo Ave Torrance, CA 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