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山下挽別
沙柳 本文原刊於《舉目》47期 主的僕人陳廉秀,也就是張谷泉牧師的妻子——張師母,於2009年7月24日傍晚7點,在新疆烏魯木齊家中離世安息,享年95歲。 7月26日,張師母生前的西北靈工團同工和教會的兄弟姐妹近300人,為她舉行了追思禮拜。 把嫂子帶上吧 張師母的本名叫陳廉秀。1915年生於山東昌邑。自幼裹腳。1932年嫁入張谷泉家。1936信主蒙恩。跟著識字班認字。1940年生下女兒。在張谷泉牧師到濰縣期間,她在家侍奉公婆,料理家事。 張師母回憶道:“1948年,我家裡的聖經被沒收。因為信主,土地和房子也被沒收。女兒玉珍也被接到靈修院上學。我就到了濰縣靈修院。 “我剛到靈修院一個禮拜,軍隊就圈起了濰縣,開始攻打。這種條件下,仍有9個人受感動,要去新疆傳福音。聖經學院的學生和護士學校的學生,都抱在一起,哭著禱告,依依不捨,結果,這些要去新疆的人,錯過了上午11點鐘的飛機——那是最後一班飛機。 “過了幾天,聖靈感動他們,他們就背著書包,裡面裝著聖經和詩歌本,離開濰縣,走路前往青島。 “第二天,我帶著幾個孩子,跟著聖經學校的人,坐著馬車,也前往青島——我在濰縣時,我丈夫張谷泉因為吐血,正在青島養病。等我到了青島了,他卻已經去了南京。 “我到了青島一禮拜後,那群走路的也到了青島了。我說:‘我也去新疆!’他們就說:‘把嫂子帶上吧!’” 河兩邊都打槍 就這樣,1948年,張師母攜帶女兒,隨從靈修院的工人前往新疆。那時,張牧師已經到新疆了。路途上,經常是河這邊在打槍,河那邊也在打槍。 “我們出門時,穿著單衣。他們說:‘過烏梢嶺冷得很。’他們給我們7個人每人一件毛衣。我們感動得不得了。又不敢說。 “我想我啥也不是,我去新疆能幹什麼?就禁食5天,去明白主的呼召。” 1948年8月,張師母一行人到達烏魯木齊市,住在明德巷的明德堂(明德堂:40年代中期,李開煥、翟明霞夫婦帶領聚會。新疆省主席張治中撥款,購買了明德路的30多間土坯屋子,建立了禮拜堂)。 禮拜堂人多,住不下。張師母和孩子就睡在院子裡。後來張谷泉牧師到哈密建造禮拜堂,於是1949年3月,張師母和孩子也去了哈密,在哈密一直住到1950。 心裡唱出的歌 1951年,張師母住在疏勒教會。1953年,她到了烏魯木齊,帶女兒上中學。1954年,張谷泉牧師在烏魯木齊監獄接受復查。1956年9月21日,張牧師殉道。張師母料理了張牧師的後事。 接下來的日子,師母一直探訪、照顧著被抓去勞改的西北靈工團的工人。張谷泉牧師留下的事工,師母接著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