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隱與亞伯 ──善與惡的抉擇(下)(蔡金玲)
蔡金玲 本文原刊於《舉目》28期 (續上期) 在該隱謀殺了他的兄弟亞伯,並且受到神的刑罰後,故事提到該隱就離開耶和華的面。該隱的出生本來是從神而來(《創》4:1),可是現在卻是離開神的面,去住在伊甸東邊挪得之地。 這裡出現了反諷性的文學技巧,“挪得”(《創》4:16)與“流離飄蕩”(《創》4:12,14)的希伯來文發音相似,且出於相同的字根。聖經所要強調的 是,該隱受咒詛,成為一位將要到處流離飄蕩(nad)的流浪者。結果也正如神所命定的,他至終到了一個地方,就是一個令他無法得歇息的流浪之地(挪得之 地,land of Nod)。 神對該隱的懲罰是迅速的,並且確實地發生。該隱雖然身處咒詛之中,但仍舊享有神起初賜給人生養眾多的應許(《創》1:28),因此經文也記載了該隱後代子孫的名字。然而聖經對於他子孫的記載,傳遞了一些不尋常的訊息。 兩種後代(《創》4:17-26) 從故事情節的發展,可以看到亞當夏娃的後代中分出了兩個譜系,且這兩譜系的子孫在尋求神的事上有不同的傾向。當該隱居住在挪得之地,並且有了後代之後,他以自己的兒子以諾之名,建立了一座城市,這個行動似乎暗示出他對神的不信任。 城市通常能對人的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神曾應允保護他,並給他留下記號作為憑據,但是該隱覺得這還不夠安穩,於是建造一座城,想藉此增加自己安全的保障(註1)。 故事繼續記錄該隱的後代,直到拉麥。拉麥是從亞當開始的第七代子孫(《創》4:18),從拉麥這條族譜的記載,可以看出他們的文明在各方面的發展已經到了一 種發旺的情況。由此再次看到,神的恩典繼續在受咒詛的人群中彰顯出來,人類文明的進步帶來許多富足的享受。然而在這些文明富足的同時,透過拉麥的家庭和他 們的言談,傳達了當時人們生活的現況。 拉麥是一個破壞神聖婚姻制度的人,他同時娶了兩個妻。並且,他也是一位殘酷的人。從他的言談中可以 查覺到,自從該隱謀殺兄弟的事件之後,人類殺人的行徑,似乎不曾間斷。拉麥在殺害一個少年人之後,作了一首詩歌,誇耀他如何地英勇(《創》4:23),這 顯明了罪惡在社會中的蔓延(註2)。 拉麥甚至揚言,若有人向他復仇,神要寬待保護他,免遭報復。他自豪地說道,若殺該隱,遭報七倍;殺拉 麥,必遭報七十七倍(《創》4:24)。事實上,神保護該隱的原意乃是避免任何私下的復仇。那是顯示神寶貴人的生命,並且讓該隱有悔改的機會,拉麥卻把這 樣的保護加以曲解,並且吹噓,若有人傷害他,他就要毫無止境地攻擊那人。 聖經這段故事說明了,事隔七代,人類的婚姻已偏離了神起初原本所設立的關係,仇恨與暴力繼續滋長,且較古時更盛,人類犯罪的情況已達到愈演愈烈的地步。從這些經文的記載,可以看到亞當夏娃的罪已逐漸地擴展開來了。 該隱的譜系記載至此,故事情節驟轉,以簡短的兩節經文,重新回到亞當夏娃那裡(《創》4:25-26)。亞當夏娃又從神那裡得到另一個後裔,塞特(派任或重新開始之意)。夏娃充滿希望地說道,神另給我立了一個兒子代替亞伯,因為該隱殺了他。 夏娃現在知道該隱不是所應許的女人的後裔,亞伯才是,由於該隱殺了亞伯,所以神將要藉著塞特,來延續女人的後裔這條譜系。塞特的出生重新燃起夏娃的希望,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