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下斧頭!(鄭期英)2021.03.17
放棄!為了自身的好處,將已經舉起的那報復的斧頭放下。憤恨是人自然的反應,它能毒害並毀壞我們的心靈,它不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做決定。但是寬恕卻是一個意志的行動,是一個只能靠著神的幫助所做的決定。 […]
放棄!為了自身的好處,將已經舉起的那報復的斧頭放下。憤恨是人自然的反應,它能毒害並毀壞我們的心靈,它不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做決定。但是寬恕卻是一個意志的行動,是一個只能靠著神的幫助所做的決定。 […]
就像耶穌基督降生的目的是為了受死,上帝以祂獨生愛子生命的犠牲,來拯救我們脱離罪悪和死亡的權勢。但願在此記念耶稣基督降生的日子,我們都能效法祂的榜樣,願意付代價地跟随主。 […]
2017年才將進入下半年,編輯的行事曆已進入了2018年。歡迎讀者針對《舉目》2018年的主題,踴躍投稿。 […]
偶然間讀到一篇英文短文《活在恐懼中必讀的10節經文》(10 Scriptures to Read When You Are Living In Fear)。作者不但列出10節經文,還提及每一處上帝的應許。上帝的話語的確大有能力,上帝的應許絕不落空。 […]
對於基要真理–我們信仰的核心,我們絕不妥協;但對於一些非基要的、實用性的應用,我們秉持尊重的態度。也就是“在基要的事上,合一;在非基要的事上,自由;在一切的事上,相愛。” […]
鄭期英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編者心專欄2016.09.23 有位殷勤筆耕的老弟兄,每週都會投來一、兩篇稿。基本上,他的來稿我們都會退稿。可是這位老弟兄,卻是屢退屢投,編輯跟他溝通了數次,說明他的文風和內容不合適我們的雜誌,建議他改投其他雜誌,但他仍然不懈怠地投稿。 其實,每份雜誌都有它獨特的對象和宗旨。以《海外校園》來說,它是以中國背景的學生、學者為對象的福音性刊物;而《舉目》則是針對認真的基督徒,討論生活的方方面面(個人靈命、家庭生活、教會事奉、職場生活等)。我們強調的文風是:有理、有情、有靈。 每一篇在《舉目》或《海外校園》刊登的文章,都是經過嚴謹的編輯過程,平均每篇文章所花的時間,至少20小時以上。請讓我慢慢道來: 一、來稿、審稿 每篇來稿我們會先登記,然後由6位編輯審閱。審稿的原則是: 1.是否合乎雜誌的宗旨 2.是否合乎主題、內容、及本刊風格 3.可讀性(readable)如何 4.注意事項 (1)就事論事,不受面子、人情、名氣影響。 (2)內容重於文筆。 (3)注意作者之潛力:有時為鼓勵而刊登。 6位編輯批注意見後,最後由主編決定用、退,並決定放在哪份刊物,哪個平台。通常我們會在兩週內通知作者審稿結果,對有潛力但遭退稿的作者,會給予改進的建議。 二、編輯 錄用的文章會按性質放在不同欄目或刊登月份的文件夾中。一篇文章編輯的過程,我們分成四個部驟: 1.V1格式修改:我們有專門負責的同工將文章中的標點、數字、用字等,按照我們慣用的格式先修改。 2.V2改稿:《海外校園》由各欄目編輯負責;《舉目》則由文字編輯改稿。 我們認為改稿是編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編輯多花一點時間,將稿子改得通順易懂,可以省去讀者許多時間。因此,編輯會根據刊物宗旨,公正的立場,以及對讀者閱讀心態和理解力的深刻瞭解,對原稿進行盡心盡力地修改。 改稿時有幾處地方要注意: (1) 幾不改 作者的立場、觀點不能改。 原稿的文字風格不能改。 原稿中描述的事實不能改。 (2)幾改 改正錯字、別字。 刪除文中無關緊要的文句。 […]
戴繼宗牧師說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偶爾還會冒出幾句台語,因為他當年讀的是台灣的公立小學,奠定了中文說讀寫的根基。海宣是華人宣教機構中,少有的從事跨文化的宣教機構,今年的夏令會是第38屆,因此他這次講道的主題,也圍繞在宣教上。有天晚餐我們正好坐在一起,我就問起了關於發現戴德生的原配瑪莉亞的墓碑一事。 […]
這一週審到一篇文章,是一個30歲女孩的故事。文章第一段她就寫到:“常年隻身奮鬥,社會閱歷和心理年齡算頗成熟,然而情感經驗值卻遠低於大多同齡人:已是而立之年,除了倒置的母女關係與去年信主後與阿爸父建立的關係,其餘親密關係為零——包括人間父愛。” […]
我發現這一代的許多年輕人,要麼是跟祖父母輩長大,要麼是成長在父母爭吵或暴力的環境下,造成性格或人際關係上的扭曲和問題。即或和父母同住,但父母忙於事業,能和父母談心相處的時間並不多。這種情況,基督徒中也不例外。 […]
當我們即將慶祝母親節、父親節之際,讓我們再次提醒自己,也教導我們的兒女,孝敬父母,這是上帝所喜悅的。 […]
海外校园OC《举目》 | 网站:behold.oc.org | ☎️:(310) 328-8200 | 微信:FollowChrist | FaceBook | 1753 Cabrillo Ave Torrance, CA 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