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I
舉目
BEHOLD
I
Issue 74
I
2015 July
在齒上凝固之際,牙醫分明仍在我們對話的思潮之
中,忽然有感問道:
“有沒有興趣,重活一次?”分不清他是自問,
還是問我。
我開不了口,拼命地搖頭。
劫事,加上我自己親手打破寶貝之憾—我的
真寶貝,賊雖一樣都沒拿,我卻在善後清掃的時候,
自己幹掉了一件—給了我一個啟示。
我這房子,自己打掃了不下幾千次了吧? 所向
無恙。可就有那麼一天,時間、空間到了一個定點,
無端多手一舉,牆上掛著的一隻瓷碟,便連同掛釘
一同掉了下來。
啪啦一聲,“柳繞長堤”的春色立刻粉碎一地。
瓷碟成雙,畫家朋友華之寧手繪、送我們的結婚禮
物。留下“楓葉如霞”的秋色對偶,空牆獨掛。
徒呼荷荷之餘,發現人生原來不就是一條拋物
線?由赤腳到繡花鞋、到敝屣,赤身出於母胎、赤
身歸回是必然之理。一個自然的弧形,不失對稱之
美。許多擁有,與其束手待拋,何不活得負責一點,
積極自拋個痛快?
於是,凡是還有實用價值之物,一一送走。賴
以維持精神生活的個人寶貝,不論是藝品還是鹹菜
瓶,准予保留。
最後,無多餘床、無多餘鋪蓋、無多餘箱子、
無多餘椅子,無多餘鍋子、無多餘碗碟,無多餘一
切,盡量接近身後蕭條的理想。踏著一雙越穿越接
近天足的敝屣,又是一條幾乎赤腳的好漢,隨時可
以上路了,就像馬上要出埃及的亞伯拉罕的子孫。
不意,還有“家徒四壁”之樂:今日打掃起來,
一雙敝屣推著一台輕吸塵器,由空房滑至空房,橫
衝直撞,通行無阻。
家之初、四壁之樂。
自忖空屋意外收至此,心中忽然醒起,剛才我
那斬釘截鐵的搖頭、會不會被牙醫誤以為本人厭
世?開得口之後,連忙補充一句:
“活了這一輩子,”我笑著跟醫師解釋:“很
滿意了!”
不曾想過再活一次的可能。此刻一憧其憬,非
同小可,又要再來一次由四則運算開始,然後代數、
幾何、三角、解析幾何?那不就是希臘神話裡,西
希弗斯的刑罰? 一塊大石頭由山腳推上山,一到山
頂,石頭隨即滾下,於是從頭來過,永不失業,永
不畢業。如此之學校,送你去上!
我是一個平凡人,接受、甚至戀戀於平凡之人
最為平凡的拋物線人生,這是造我之主所給。這旅
人是有永恆之家可歸的。
古今旅伴中,還另有不平凡之人,不甘於平庸、
被動的拋物線,選擇了彷彿是切線的人生。例如選
民之祖亞伯拉罕,有一天聽見了呼喚,便斬釘截鐵、
切線一般地踢掉了舒適軟履,毅然綁上草鞋,背著
帳棚,踏上征途。
出來時還不知道下一步,唯定睛於遠遙在望的
更美家鄉。
四則、代數、幾何、三角、解析幾何,何需重
複,重複幹嘛?拋物的藝術,窮一生還學不完呢!
u
作者為作家,現住美國北卡州。
主題文章
FEATURE ARTICLES
本書以
70
篇文章,呈現了
1950
至
1980
年代,美國華人教會從查經班成立成長,轉
化為教會的史實和評述。
詳情見
: http://behold.oc.org/?p=27351 。並歡迎參加
2015
年
9
月
9-12
日的“美國華
人查經班回顧與展望”特別聚會
: http://cbsghistory.org/ 。《大洋彼岸的長河
—美國華人查經班回顧與展望
》
〈
2015
年
8
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