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I
舉目
BEHOLD
I
Issue 74
I
2015 July
成長篇
聖 經 信 息
I
樓
健
I
什麼是信心?
隨
著“信心”這個詞在社會上越來越頻繁地使用,
其所涵蓋的範圍也越來越廣。很多基督徒受到
了世俗文化的影響,常常誤用、濫用“信心”,導
致自己的信仰生活出現偏差。
對基督徒而言,“信心”是關乎信仰的“根基
性”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那麼,信心的對象和
內涵是什麼?到底什麼才是聖經所啟示給我們的
“信心”?
基督教的“信心”,是不是很多人所說的“信
則有,不信則無”的那種信心?是不是許多宗教的
“善男信女”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信心?是不是現代
心理學衍生出來的所謂“自信心”?又或者是現今
無數基督徒“只要我要求,上帝就一定為我行神蹟”
的自我式信心?
不,都不是!新約聖經給了我們信心的定義: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來》
11
:
1
)
信心是什麼?信心是“底”,是目前還沒有來
到、卻是我所盼望的一定會來的事情的“實底”;
信心是“證據”,是暫時還沒有看到、但我知道一
定會發生的事情的“確據”。
聖經所啟示的信心,並不建立在我們生活中所
遭遇的事情上,也不建立在可視的物質層面上。保
羅說:“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
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
後》
4
:
18
)
這是基督信仰非常重要的特色:基督徒的信心,
是從目前所生活的暫時的世界,向永恆的國度,做
出的跨越時空的飛躍;是站在今生,朝著永恆的方
向,對創造了宇宙萬物的主宰所發出的呼召,做出
的正確回應。
因此,基督徒雖然生活在今生,但是憑著信
心,不僅可以認識永恆,並且在今生就享受永遠
的未來所蘊含的福祉。
我們由此看到,基督信仰跟其他任何信仰之
間,有一個鮮明的、本質上的區別:我們擁有永
恆的盼望,這盼望是有“實底”和“確據”的,
因為我們憑著信心看到了別人所看不到的,享受
到了別人享受不到的。
這個“底”是什麼?
只要稍作瞭解,我們就會發現,幾乎全世界所
有的民族,其思想和文化中,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
“永恆”觀念。
人類不可能在一個暫時的、會滅亡的世界上找
到人生真正的盼望。可是,任何民族要在世上生存,
就必須有肯定的、積極的、正面的人生方向—這
就是信仰產生的必然條件。
然而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在追尋人生的意義和
價值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犯了一個根本性的錯
誤:以人為出發點,通過對自然界的研究,去探索
永恆的價值。結果是建立了各種各樣、名目繁多、
讓人眼花繚亂的哲學思想和宗教信仰。
這當然是死胡同。我們永遠不可能以這樣的方
式,找到從今生邁向永恆的道路。以這樣的方式,
亞里斯多德即便推斷出一定有“宇宙第一因”,也
想不明白“第一因”到底是什麼;中國的老子雖然
發現:“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
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人法地,地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