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 題 文 章
15
假面具,就如好友的父親隱忍一輩子,戴著一副
溫和的面具一樣。
八福絕不是道德教訓
八福的第一福,若按著和合本的翻譯,“虛
心的人有福了”,的確像道德修身的教訓。然而
其真正的意思是:“靈裡貧窮的人有福了。”
所以八福一開頭,就開門見山,指出兩點:
第一,這裡講的是屬靈生命——和上帝的關係。
第二,這裡講的不是屬靈生命要達到什麼標準,
而是人要認識自己的屬靈光景有多無藥可救(與
路德所說的律法的功用一致)。
接下來的三福,都和第一福有關(在此只
能簡單說明):一個人深切體會到靈裡的貧窮
(和上帝有多遠),接下來就會為自己的光景哀
慟(奥古斯丁在《講道集》說過:不要為死亡哀
慟,要為罪哀慟)。為自己的屬靈光景哀慟的
人,自然會對救恩及上帝的話語產生溫柔、馴良
的心,會接受與降服,進而對上帝的義(法則)
有饑渴的心。
奧古斯丁將八福理解為聖靈轉化人生命的7個
的進程(註1),而且不斷循環(到了第八福,又
因為面對逼迫而感受到靈裡貧窮,開始另一個循
環)。
前四福講的是:對自己不好的屬靈光景的體
會愈深,就對上帝救恩及話語愈發強烈渴求。我
謂之“張力神學”——生命實際光景所帶來的痛
苦越大,產生的張力愈大,愈使我們深切、迫切
地渴慕上帝,對上帝的恩典感動與感謝,聖靈進
而賞賜給我們更豐盛的生命(註2)。
因此,雖然前四福看起來,好像是向下負面
的發展,但其實是要經歷保羅所說(基督也已經
成就)的與基督同死同埋葬。到了谷底之後,就
會浴火重生,經歷與基督同復活的向上轉化。
這樣的轉化,會帶來人的心態改變,就如同
好友父親,後來的溫和是因為有喜樂的心。
下圖是費樂仁(Lauren Pfister)詮釋奧古
斯丁對八福的理解,再加上他自己發現的對應式
的轉化關係(如:體會到自己靈裡貧窮的人,會
對別人產生憐憫)。由於篇幅有限,在此不詳述
他的洞見。
因此,八福不是道德教訓,而是聖靈轉化
人生命的循環過程。正如馬丁‧路德所說,上帝
的義不是對人的要求(因為人沒有能力),而是
賜給人的禮物(聖靈的能力轉化人的生命)(註
3)。
前者是道德教訓,後者才是福音。
與“承受地土”何干?
八福中的應許,都不是物質性的。“承受
地土”也和屬靈生命有關,而非成功神學式的理
解:“渴慕信靠上帝,就會擁有土地”。
上帝按著祂的樣式造人之後,授予人治理
全地的權柄及召命,所以人和土地,是治理(管
理)和被治理(管理)的關係。人是“一神之
下,萬物之上”。然而人犯罪、墮落之後,不但
沒有成為萬物的管理者,反而成為被他物轄制的
奴隸。
因此,承受地土,可以理解為人重歸“一神
之下,萬物之上”的地位,不再受外物的影響及
攪動。
(圖:八福的轉化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