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 題 文 章
16
在舊約,承受產業,主要的是指得到土地。而在屬靈層面,
承受地土,可以理解為得人最好的產業,就是耶和華,也就是得
享以耶和華為樂、為滿足的關係(參《民》18:20;《申》10:
9;《詩》16:5)。
從“已然且未然”(already and not yet)的末世觀點來
看,我們既已得救,就已進入上帝的國及永生。雖然還沒有進入
新天新地,但我們已預嚐天國的美好,過著“在地如在天”的生
活。這其實可以算綜合上述兩層面的意義。
用現在比較流行的用語來解釋,就是當人意識到自己與上帝
的關係貧窮,因而對上帝的恩典及話語,渴望且柔順地接受時,
聖靈就會轉化其生命,使其內心強大,不被外在的人、事、物影
響與攪動。
這是因為他的內心有上帝不能被震動的國(參《來》12:
28)。他在上帝裡面有滿足與安全感,就不再被外在所控制、激
怒或傷害,反能影響環境。
因此,靈裡的貧窮與哀慟,對上帝及上帝話語的柔順與饑
渴,不會使人懦弱、膽怯(當然更不會驕傲、自大),反而使人
得到聖靈轉化生命的恩典,產生強大的內心,可以勝過任何困
難。
這就是上帝應許的“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
土。”
加拿大宣教士馬偕博士,在臺北的淡水逐家叩門傳福音時,
一戶人家的主人開了門,卻是將一桶糞便往他的頭上澆下去。馬
偕仍然溫柔、真誠地對那人說:“耶穌愛你!”這就是例證。
註:
1. Augustine of Hippo 2004 Our Lord’s Sermon on the Mount
The Catholic Prime:
http://tinyurl.com/jut3rad.2. 可參見《約翰福音》7章37-39節,能得著聖靈所賜從腹中流出活水
的江河的生命,是口渴的人。
3. Martin Luther,
"
Preface to the Complete Edition of
Luther’s Latin Works," 1545, Trans. by A. Thornton
,
Internet
Christian Library.
http://tinyurl.com/h.6yc59h.Accessed7.5.2016.
作者出生於台北,在台灣及北美牧會。現在英國進修博士,
並從事生命轉化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