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年前,筆者在洛杉磯靈糧堂的退修會中,以禱告為題講道。聚會後,有位姊妹單刀直入地問我:“牧師,我為丈夫禱告多年,為何仍不見效?”
她的疑惑,正代表著無數基督徒在禱告上的掙扎和猶豫。
不少人剛信主時,內心火熱,靈裡單純,許多禱告蒙允。然而,在教會中愈久,信仰就愈趨教條化或表面化——禱告有時如對著空氣說話,沉悶而呆板;若不禱告,則感覺未盡基督徒的義務,忐忑不安。面對此靈性困境,該怎麼辦呢?
危機:缺少禱告
屬靈偉人慕安得烈(Andrew Murray, 1828-1917)指出,對於傳道者而言,最應該引以為咎的,即是:“缺少禱告”!(註1)
作為21世紀的信徒,我們把許多時間耗費在電視、網路(如微博、微信)上,卻很少懇切禱告,這正是犯了“不禱告”或“少禱告”的罪。
以撰述“禱告”聞名的邦茲(E. M. Bounds, 1835-1913),在《禱告的目的》(Purpose in Prayer)中,用犀利的筆鋒寫道:“祈禱遭受攔阻而完全被擠掉,往往是很簡單的幾個階段。首先,禱告只是敷衍了事。不安和焦慮──敬虔操練的死敵──進到心中。接著,時間開始縮短,對這操練感到索然無味。再後來,它被擠進角落,只在零碎的時間裡苟延殘喘。它的價值被貶低了,它的責任失去了重要性。祈禱不再被看重,也不再帶來任何好處。它被排除在我們的思緒、心靈、習慣、生活之外。我們停止了禱告,也停止了屬靈的生活。”(註2)
這雖然是針對一百多年前的信徒所下的屬靈診斷,如今仍舊適用。
有位弟兄原本熱心愛主,但當他的禱告逐漸流於形式、膚淺,他就陷入外遇中,成為情慾的俘虜——敷衍塞責、不關痛癢的禱告,比沒有禱告更糟。
1998年初,我們夫婦開始在芝加哥的某教會事奉。有段時期,教會禱告會只有四、五位較年長的同工出席。禱告時,大家顯得軟弱、無力——難怪那時該教會一直無法突破屬靈瓶頸。
缺乏禱告,常讓教會成為撒但攻擊的目標,危機四伏。
主耶穌的禱告
耶穌道成肉身,具有神人二性。祂在世時,全然美善。祂那崇高、聖潔的性情,實奠基於祂的禱告生命。
在受洗過程中,祂全神貫注地不斷禱告(參《路》3:21),完全降服於天父的旨意,甘願站在罪人的地位領受洗禮。接著,聖靈引導祂到曠野(參《太》4:1),在荒漠孤獨的環境中,祂靈裡的眼睛透亮,看穿撒但的技倆,在嚴峻的試探中得勝。
耶穌傳道的生涯無暇休息,然而,祂天未亮即前往曠野禱告(參《可》1:35)。對祂而言,沒有任何事比單獨與天父交通更加重要。
為了揀選12位使徒,祂徹夜禱告(參《路》6:12),因為這關係到未來上帝國度的拓展。這位慈愛的人子,用五餅二魚使5000人吃飽。在這令人嘆為觀止的神蹟之後,祂卻選擇到山上禱告(參《太》14:23)。眾人對祂的擁戴和崇敬,全然無法影響祂對父神極深的渴慕。祂要獨自安靜等候上帝。
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是耶穌生命中最富戲劇性、最痛苦的一刻(參《路》22:39-44)。祂對天父的仰望與呼求,可謂達到巔峰。祂的汗珠如大血點般落在地上,祂內心的掙扎、人性對十字架的恐懼,在禱告中完全呈現出來。是的,祂是在熱切、沸騰的祈禱中,走完各各他的窄路。
豐富屬靈寶藏
主耶穌的禱告激發門徒,比傳道和行神蹟更令他們震撼。這些門徒極其羡慕耶穌與天父的親密相交,因而要求祂教導他們禱告(參《路》11:1)。《馬太福音》第6章所記載的“主禱文”,只有97個字,卻蘊含著豐富的靈訓。
馬丁路德熱愛主禱文,他說:“整本聖經中,沒有一段經文像主禱文這樣的奇妙。”因為主禱文提供了重要的屬靈指南,使人知道如何正確地禱告。主禱文含括四方面的屬靈原則:
首先,“我們在天上的父”這個稱謂,把我們與禱告的對象,在愛裡連繫在一起。
第二,祈求者所最應關注的,是上帝的名、上帝的國度,和上帝永恆不變的旨意。基督徒必須學習這種以上帝為中心的禱告。
第三,上帝當然也顧及我們在身、心、靈三個層面的需要。
最後,以頌讚結束,把一切榮耀歸給上帝。
上帝喜悅的禱告,必然是對上帝全然的敬拜與依靠。這樣的禱告,每次都會加深我們與上帝的關係。
最主要的障礙
禱告是基督徒用來擊退撒但的利器,那麼,魔鬼勢必會想盡方法,攔阻人禱告。慕安得烈強調,基督徒之所以無法過有能力的禱告生活,主要是由於他們活在肉體中(註3)。如果我們所掛慮的,是食、衣、住、行,念念不忘的是股票、韓劇、NBA球賽、孩子上名校等,甚至被不良嗜好所捆綁,那麼,我們如何能有效地禱告呢?慕氏認為,美好的禱告生活,只能從“住在基督裡”開始。
有不少基督徒以忙碌為由,不專心禱告。馬丁路德卻認為,自己太忙了,所以每天必須花2小時來禱告。這位宗教改革家深知,禱告讓他做的事更有效率。
這樣看來,禱告最主要的障礙,是人靠肉體行事,而不體貼聖靈。
禱告容易灰心,乃是信徒的通病,所以耶穌用比喻鼓勵人堅持禱告(參《路》18:1-8)。比喻中的寡婦,因她晝夜不停地呼求,最終要求蒙應允。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是禱告需要操練的美德。明白禱告的理論是不夠的,唯有付諸實行,才能產生奇妙的果效。
進入真實禱告
對有些基督徒而言,禱告是可有可無,或是流於形式的習慣。要如何才能進入真實、有效的禱告呢?
第一,我們必須明白,除非禱告,並活在禱告的靈中,否則就無法得勝。通常,基督徒經歷上帝的管教後,才懂得“破碎”。而只有等到完全順服,我們才能體會禱告的甘甜,脫離“履行宗教義務”,進而享受上帝的同在。
此外,追求被聖靈充滿的生活,是進入真實禱告的關鍵。聖靈是禱告的靈,祂要引導所有愛慕上帝同在的基督徒,進入奇妙的禱告生活。主耶穌在離世之前告訴門徒,聖靈保惠師要將受於祂的,告訴門徒,使他們能過像耶穌一樣的禱告生活(《約》16:12-15)。
涵蓋每一環節
年老的使徒約翰,為了信仰,在拔摩海島上,忍受著被放逐的淒涼與孤獨。在揭開“七印”異象中,他看見金香爐和祭壇在天上呈現,天使將眾聖徒的祈禱獻在寶座前(《啟》8:1-4)。這一幅榮耀的景象,使我們明白,上帝何等看重聖徒的禱告。我們在地上出於真誠的呼求,必在永恒中蒙上帝記念。
筆者從15歲時開始學習禱告,不僅自己受益無盡,家人也因此蒙福。從上帝而來的福祉,涵蓋生活的每一環節,大如事工、婚姻、前途、疾病,小如日常瑣事、工作與旅行等,上帝都清楚引領並眷顧。
禱告可以改變我們的個性、氣質,使我們屬靈的生命逐漸豐滿。在寶座前的屈膝呼求,讓失喪的靈魂得救、教會建立、福音不斷拓展。
邦茲每天清晨4點就起來禱告。他深刻明白,祈禱所產生的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這位忠心的守望者,引用教父屈梭多模(John Chrysostom)的話:
“祈禱的能力征服烈火的猛勢,箝制住獅子的震怒,安定混亂的局面,消彌戰爭,平息各方爭議,驅除鬼魔,斷開死亡的鎖鏈,擴張天國的門戶,減緩疾病,斥退虛謊,保衛城市免於毀滅,讓太陽停在空中,使霹雷止息。祈禱是全方位的盔甲,無價的珍品,無盡的寶藏,烏雲無法遮蔽的高空,風暴不能侵擾的天庭。它是萬千祝福的根本、泉源、母親。”(註4)
讓我們起來禱告吧!
註:
1. Andrew Murray, The Prayer Life, p. 15.
2. E. M. Bounds, Purpose in Prayer, p. 86.
3. Andrew Murray, p. 21.
4. E. M. Bounds, p. 19.
作者為恩福文化宣教使團會長。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