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时代广场

  • 先知那鸿的故乡抵挡伊斯兰国的故事(黄仁寿、贺宗宁)2017.03.02

    修道院院长迦百列神父说:“我为基督献身给这个教会,给我在基督里的弟兄姐妹。依勒歌斯的基督徒就像是黄金,正在火炼之中,痛苦,但最终被炼净。我看到战争和苦难使人改变,不只是在信仰上,也在行为上。他们亲身感受到:即使所有的东西都失去了,上帝仍然与他们同在。当政府军离开时,当伊斯兰国来攻打时,当自己的枪没有子弹时,向谁呼求?唯有上帝!”

    阅读全文…

  • “有一件事我要敌对你”——潘霍华于宗教改革日的宣讲(邓绍光)2017.02.22

    在这样一个纪念宗教改革的主日、国会大选的日子,潘霍华会怎样宣讲呢? 潘霍华当日宣讲的经文是《启示录》2章4-5、7节: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敌对你(But I have this against you, NRSV),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堕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上帝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阅读全文…

  • 笔者年轻时曾与许多西方宣教士接触,曾经看过少数意气过人,到处使唤人的宣教士。所有的宣教士都是传讲福音的,但是,一个宣教士的行为表现,对他口中讲的福音是否有效果,却有极大的差别。 马丁斯科塞斯在接受一位记者访问时说:“福音的最佳传译是经由个人的例子。传福音的人要能活出福音。”

    阅读全文…

  • 不平安的平安夜(李晋、马丽)2016.12.21

    现代人的空虚,让我们在平安夜,只能通过消费购买虚假的盼望和平安。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退化成可以折算为货币的礼物——感恩节之后,是黑色星期五的狂热购物;平安夜和圣诞节,印制在商场的打折券上。 有谁知道,在那天夜里,多少贫穷的人在旷野牧羊?在那天夜里,多少母亲在为丧失孩子而悲伤?多少旅人在黑夜中远行?多少人在祷告中追问上帝:“主啊,要到几时呢?”

    阅读全文…

  • 公共参与的动与静(董家骅)2016.11.3

    老彼得的公共参与路径,是否过时了?他是否是用忍耐的德性包装自身的无能为力?毕竟,2千年过去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已大幅提升,对物质世界的理解和掌握也愈发精确,对改善自身的处境愈来愈有自信。

    阅读全文…

  • 朋霍费尔会选谁做美国总统?(黄奕明)2016.11.01

    基督新教的传统,是强调政教分离,但德国路德宗国家教会却对纳粹政权采取妥协。朋霍费尔对此做出反省,思考政权的源头,也提醒教会勿忘自己的身份,不要将新教伦理学缩限在个人的层面,也要在实在伦理上负起责任!

    阅读全文…

  • 走出埃利‧维瑟尔的《夜》(临风)2016.10.04

    ……埃利放弃了上帝:“第一次,我感受到内心的反叛。我为什么要赞美祂的名?面对这种杀戮,宇宙永恒的君王,那大有能力、大而可威的主宰却是无声无息。”

    阅读全文…

  • 玩与不玩之外——Pokémon GO与人间游戏(郑海娇)2016.07.25

    2016年的7月,大众文化来了一个劲爆的新生力军:Pokémon GO(简称PG)。(注1)-这是日本的任天堂(Nintendo)与美国公司Niantic联手创建的AR(Augmented Reality。译为“增强现实”或“扩增实境”。编注1)游戏。这创举不但令有20年历史的旧Pokémon游戏再度复活,且新版本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游戏玩家们的新宠。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导,目前每日有2千多万的玩家,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受拥护的游戏。(注2)对这股遽然而至的旋风,相信基督徒可以神学与社会学、哲学、科技等,做多方精彩的对话。此篇是笔者对这现象的浅略反思。

    阅读全文…

  • 究竟经过改造基因的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or Organisms。简称GMOs。又称“Transgenic organisms”,即转基因生物),是如何在农业方面创新,以满足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的需求?什么是此类植物的风险、效益和影响?在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中,包括基督徒在内的有识之士,应该有什么立场?

    阅读全文…

  • 从对阿里形象的改变,我们看出,公平、正义、自由、人权,而非谦卑、谨守、自洁,在现今的美国社会更受重视。 在这个文化框架下,人们不畏权势,敢于表达自己,具超党派(宗派)思维,勇于追求梦想。这就是现今之人,特别是千禧世代,所重视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然而,有一点千古不变,那就是人性。 人性虽然有光明的一面,却也永远是残缺的。没有人可以达到自己心目中的道德高原。人性中的残缺,不论如何隐瞒或修饰,总是以各种脸谱出现。因此,人人都需要福音的拯救,才能脱离自我的牢笼。不过,向不同的是非观和道德观的人传递福音信息,与在同质社会中传递福音,大大不同。最忌讳的就是不寻求了解对方,只用“我”的是非观去评断他人。这会造成对方在理性上、感性上和直觉上都难以接受福音。 这不是对方是否“心硬”的问题,而是观念上的鸿沟。人不可能接受与自己道德观和是非观相抵触的信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