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乌龟有约——在母亲节前夕
在一个会议中,我留意到一位安静、但观察力敏锐又冷静的80后。会后,我们有机会聊聊,就决定请他写篇 “小海龟的宣教梦”。
文章来了,很不错,果然点出一些中国教会,在传统观念中的盲点。文章在登记后,要给其他编辑过目、审阅。然后,修改成印刷的格式,再经过数次改稿和校对…..最后是选图片。
图片具有多重目的:呼应文章内容、吸引读者注意、美观版面、增加阅读趣味、以及舒缓大片文字所带来的视觉压力,等等。而此文顾及版权,一时找不到海龟的照片;那么,来张乌龟的特写如何?
母亲节前夕,我打了几个电话给一个朋友,他关机。这人养了只乌龟,擅摄影,有个很棒的单反与很酷的镜头。两、三天前发了个短信给他,一直没回音。我只好发电邮,还给他女友留言,堪称全面搜寻,就只差没找牧师帮忙了。结果他立即回信:1. 短信没收到。2.正闭关、全力预备第二天的成人主日学中。
这可怎么办?脑中灵光乍现——另一位朋友的儿子,好像3年前也养过乌龟。不知男孩离家上大学后,乌龟是否还在?终于联络到在外面与家人餐叙的朋友,她告诉我,乌龟还在,可以自己去她家后院找。
这天特别热,阳光炙烈。我戴着墨镜,拎着相机和橡皮手套。溜进朋友家的后院,先仔细凝视水泥地上的一个玻璃鱼缸,见浑浊的泥水中,只有几只颜色难辨的死虫…..正要放弃的时候,注意到院中一角,有个废弃的水缸。我走进一看,不得了,两只巴掌大的巴西乌龟,正在水中浮木上晒太阳。一见我,立即敏捷地钻进水里。
我看着浓浊、墨绿的水色,深吸一口气,将相机谨慎摆好。再套上手套,小心翼翼地伸进水中摸索,一方面在猜:乌龟会不会咬我?试了几回,从谨慎到大胆,终于让我摸出了一只乌龟。放在太阳下,然后艰难地扯下手套,拿起相机,趁乌龟从龟壳里伸出脑袋,还没来得及快速爬到阴影里照相。试了几个来回,又怕弄脏相机,又怕乌龟爬走,又担心自己被后院凌乱的桌椅绊倒,还忧虑会热坏乌龟,搞得我汗流浃背,墨镜上全是雾气。
还好,回家看照片,效果很满意——长镜头照出来的乌龟,看起来像是在凝神思索:深沉、困惑,而仍有向往。
把乌龟放回水缸,离开朋友家前,注意到她家的批把树,已经累累结满金黄色的果实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