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怎么看电子读经?(谈妮)

谈妮

本文原刊于《举目》66期

BH66-14-7448-谈妮摄-DSC_0598.BH66.R20           美国网络圣经Bible Gateway(1993年Nick Hengeveld 在Calvin College 设立。2008年为出版NIV圣经的Zondervan收购)的总经理Rachel Barach ,于2013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基督徒新媒体会议(Christian New Media Conference)中提到,2012年,人们花了4亿小时读电子圣经;2013年,约有41%的美国人用网络读经(http://www.biblegateway.com/blog/2013/11/bible-gateway-app-wins-christian-mobiletablet-app-of-the-year-award/)。

        成立于2008年,被称为世界上最普遍的手机圣经软件YouVersion,目前已经超过124,000,000下载量,其中仅2013年就下载49,000,000(见图);平均每一秒有31人打开YouVersion阅读,9.5节经文划线(highlights),2.1节经文直接藉网络分享出去。

         《举目》杂志在十多年前,即讨论过电子科技与圣经阅读的前景。(注1)2013年,新民与王星然亦分别有专文,谈电子圣经与当代信徒的关系。(注2)

         本文特邀网络基督使团总干事王一乐(下称“乐”),在美国带职牧会、从事电脑网络通讯设计的陈英元(下称“元”),与在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数学与资讯科学系(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Northumbria University)从事商业资讯系统专业研究与教学工作的李红蕾(下称“蕾”),一起就电子圣经阅读这个主题,作更广泛的交流。

 

一、论到电子版圣经的特性,立即在您脑中跳出来的想法,是什么?

         元:携带方便,随时圣经都在身边;有字串搜寻的功能,可以弥补记忆力不足。特别是信主晚的弟兄姊妹,经文背的有限,此功能可以凭著片段记忆,找到相关经文;马上有各种不同的中英文版本可以对照。

乐:是啊,还方便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打开。而且快捷——我用 logos等查经工具,只要花原来翻阅纸本研经的1/3时间查资料,就可以搞定。此外,大量好的电子研经工具,可以普遍提高牧者和平信徒的研经能力,使人更爱上帝,更能达到人人皆祭司的理想;因网络信息普及而去权威化的教会,是用上帝的品格建的,不再仅仅顺服对人的权威,而是更多对上帝话语的爱,在圣灵里有属灵的更新与洞见。当然,这不是建议人人在网上乱找。对于中层以上的教会领袖,可以指定好的电子软件来查经。

       蕾:我喜欢电子版圣经,因为它可以同时存于手机、iPad、电脑等多个我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上。电子设备上有圣经,让我有一种上帝的存在感——我可以在工作的时候,从自己的桌面电脑上翻阅电子圣经;在工作有难处的时候,觉得上帝是触手可及的。

       手机和iPad的最大好处,是易于携带。作为一个现代女性,我的手袋中除了手机和iPad之外,还要放不少东西,如果圣经能够存在移动设备上,可以大大节省手袋的空间,也可以节省力气。

 

二、由于纸版圣经是个实体,因此,是否比电子版圣经更具有象征性?一些象征或仪式,如金边皮面的圣经,早上在晨光中,坐在桌前“打开圣经”这个动作,是否更能帮助人的信仰?

        元:的确,符号能帮助人把抽象概念立体化。圣经里面有很多符号的运用,比如旧约献祭用的香、祭司的衣服、《诗篇》133篇以油浇亚伦,来描写弟兄和睦同居的美善:“这好比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流到胡须,又流到他的衣襟”等。因此,纸版圣经有力的符号功能,是电子版圣经无法取代的。

        乐:纸版圣经确实有空间感、质感、实在感。如不同的图画,在人心里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因此,我认为,电子读经在没有了“一本圣经”的象征或符号后,反能去神秘性,让人对上帝话语的爱慕,更为纯粹。

        蕾:由于我单身居住,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情是祷告,所以觉得上帝的存在感不单单通过圣经来实现。坐在桌前“打开圣经”这个动作,虽然有其象征仪式,但是于我并没有特别的意义。我对那些同样对上帝热心者的亲近感,超过跟我用同样圣经版本的人。

 

BH66-14-7448-图2(原图)-YV-Infographic-2013-Judson三、电子的碎片化特性,是否会使人对圣经缺乏整体的认识?若是如此,如何补救?您是如何帮助自己对圣经有更全面与更具深度的认识?

        元:的确如此,电子圣经,尤其是在手机上使用的,无法很清楚地看一卷书(跨越几章)的前后文。除了聚会时是用手机圣经,我个人是在桌面型电脑的大银幕上使用电子圣经,如此一次可以看很多经文,也很容易前后“翻”。

        蕾:在我使用电子化圣经之前,我已经完成了整本圣经的阅读。所以从纸张转移到电子圣经之时,我没有感觉到电子是碎片化的。相反,因为我有一整套朗读版圣经,而觉得圣经以电子形式存在非常完整。信主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写见证,这个写作的过程需要用到很多的经文,在网上翻阅圣经,反而带给我完整感以及上帝的存在感。因为机器和电脑本身是缺乏人性的,圣经的存在,给电子设备赋予了人性之感。

        乐:电子碎片化的好处,是能更有效地使用时间。比方说,在慢跑的时候听圣经,在上下班的时候祷告……甚至把一些原本需要面对面做的事,在虚拟中完成。

         但电子圣经也产生一种影响,是将圣经的整体感解构了,变成一点一点的。这好像回到印刷术出来之前,看圣经都是一卷卷的,如此书卷的顺序感会被打乱,可整部圣经的编排是有清楚的神学意义的。在使用电子圣经前,我为查经看经文汇编翻得很辛苦,却因此使我对圣经的排列,很有把握。所以现在教孩子,会特别在圣经目录歌、背诵经句方面加强,而不是顺着(电子)文化,缺乏警惕地顺流而下。

 

四、电子银幕的闪光,虽然人在主观意识上不见得感觉到,但是否会让人眼睛容易疲劳,也在无形中,让人比较浮躁、缺乏仔细阅读的耐心?

        元:手机小银幕会,但电脑上不会。

        乐:这方面,从心理和生理上,不同时代(generation)出生的,感受可能不一样。

        蕾:其实我很喜欢电子银幕的阅读,比如iPad,因为贴膜(protective film/screen protector)的原因,萤幕闪闪发光,每次阅读都带给我梦幻般的感觉。早期的萤幕虽然没有贴膜,但是我最早用的是IBM的笔记本,液晶的显示幕让我觉得非常安心。简单的说,作为一个穷学生,我在电子产品上面的投入,是在自己最大的经济许可范围之内的。由于这个原因,我几乎期待电子产品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带给我回报。

        能够在电子萤幕上读经,对于我来说,是除了工作以外的一种奖励、一种意外、一种生命流动感。因为圣经代表上帝的话,代表生命,能够阅读它,给我喜悦感。有些电子圣经可以自己设置背景,字体颜色,实现个性化的功能,反而更能吸引我,让我觉得自己对于圣经有归属感。

 

五、专心读经与默想圣经是生命成长的基本功。但在电子时代快速和随时的干扰中,如 邮件、社交网站和短信(IM),电子读经(如,手机读经)是否比较难以专心?要如何处理?

         元:个人研经和默想,是一个属灵上的操练,电子时代的确增加这操练的困难度,但是只要渴慕上帝话语的心是强烈的,加上事奉的使命感,应该可以克服这个困难。

        乐:电子时代使时间、资讯都碎片化,每天接受的,是海量但不深入、概括的信息。新媒体更是让人一天无时无刻地、跟各种人对话。

        很多人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去看微信、微博,因为人与人的互动是很有吸引力的,因此要有意识地不让某段时间碎片化。我处理的方式,是刻意拿一个纸刊来读。

        我还有一个挑战,就是灵修时,用手机查资料,最后变成很细的研究,而不再是灵修了。虽然灵修也需要有基本的研经,好对上帝的话语有较准的把握,但不应该是进入技术性的研经。现代人都很忙碌,一早起床就忙着送孩子、上班;因此,我平日读《诗篇》什么的,但一周另有数次,以20-30分钟的时间,把自己整个人带到上帝的面前——读经、祷告、默想,在灵魂中与上帝对话。

       灵修不是为任务性的完成,而是自己的灵魂需要安息。因为世界和我们都太浮躁了,往往在过程中,人就迷失了。因此,整段与上帝亲近的时间,是不能被取代的。

       蕾:早期笔记型电脑上的读经干扰,主要是来自IM。记得那个时候,我将所有的话语和干扰都理解成上帝的介入和旨意;后来为了专心读经,我会在读经和祷告时,把IM关掉。等到手机和iPad上都安装了圣经后,我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读圣经。这个习惯从05年坚持到2012年,但由于社交媒体和email的介入,这个习惯渐渐消失。

        我回顾在这个过程中,社交媒体渐渐成了我起床和睡觉前要做的事,而不是读经和祷告——读经的习惯渐渐被社交媒体侵占,读经的过程也被社交媒体打扰。

        目前我正在学习处理这两种干扰。第一个要处理的是夜晚睡前和早晨起床的干扰。我觉得这种社交媒体的侵占,恰恰反映出我在处理社会资讯和社会关系上的薄弱。我一直在学校读书,接触的一直是文字世界。另外,学习和工作都需要对于文字快速反应,这种越快越好的习惯和思维模式,也反映在处理社交媒体上。这几个月,我开始反思,可以选择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社交媒体的回应,也开始分优先级,或选择忽略。简单地说,要学习一套新的社交媒体礼仪。当社交媒体资讯被合适地处理之后,也淡化了早晨和夜晚第一优先读经的干扰。

         BH66-14-7448-图1-谈妮摄.DSC_0838.R20第二个要处理的,是读经时社交媒体的干扰。我觉得这来自于两个原因:首先,是上面所说的处理社交媒体资讯的方式没有建立。其次,是我处理人际关系的模式。在人际关系上,我基本上是一个被动型和讨好型的人。也就是说,我是别人有要求就答应或尝试帮助的。由于过去我所接触的人不多,所以应付起来不觉累。但是社交媒体和电子邮件的介入,让我接触的人大量增多,而我仍用反应式的模式来处理,对于社交媒体上的资讯几乎每个都细致地回应。这让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疲于应付,甚至打断读经。这样的模式大概持续了一年多,我渐渐觉悟,要学会对很多人、很多事说不。我重建自己的人际关系模式:什么样的人可以深度互动,什么样的人可以浅度互动,什么样的人可以避免互动。这样,通过社交媒体学习人际关系的方式,让我成熟,也渐渐地恢复了专心读经的习惯。

        总结地说,要学会建立自己内心的资讯处理模式、跟上帝沟通的模式,与自己的人际关系模式。当这些模式建立以后,就容易处理外界的干扰。虽然只是小小的读经方式,但却让我的内心重建,生活更加有秩序!

 

六、电子读经是否是一不可逆的趋势?是否有可能完全取代纸本圣经?

       元:“完全”就不太可能了,但是越来越普遍是不可改变的趋势。

       蕾:这好像问,电子书是否能够取代纸本书、电子书店是否能够取代实体点、网络购物是否可以取代实体购物?

       我认为作为生活的体验,短期内,应该是50-100年之内,没有这种可能。简单地讲,人和自然和媒介,是有一个体验在那里,电子书和电子媒体所带给人的体验,还没有可能完全取代纸张。比如,目前教育的主要书写方式,是手写而非打字;我们的阅读体验,还主要依赖于纸张、书籍。除非有一个完全不依赖于纸张书籍的人群出现、并且慢慢发展,电子媒体完全取代纸张书籍的时代,不可能到来。但圣经作为一个相对简单的电子媒介,应该是先于其它实体物质可以被取代的。因为纸本圣经的体验,基本上可以被电子圣经来代替。

 

七、纸刊圣经可以划线、随时作笔记,快速翻阅,这是否是电子圣经的限制?您是否相信在可见的未来,电子圣经能超越这个限制?

          元:我相信这个可能性是在不久的将来。目前许多E-reader 已经有初步的功能,只会越来越成熟。

         乐:电子圣经在做即时注释,留感言等,目前还很有限制。我认为纸刊书是3维的,电子书是2维;纸刊可以随时前后翻、可快读,电子版则方便旅行。

         电子读经应该是我们读经生活的一部分,而纸版可以在上下文比较的时候,展开来看。乔布(Steve Jobs)在推出iPad 的时候,人人怀疑。但他的观点是,在多元的时代,关键在于使用者的需要。因此,手机、iPad、PC、纸刊……都能满足某种需要。需要有如一个罐子,以各种大小不同的球,甚至是沙子,才能填满。重要在于放各种球的优先次序,如什么时候用什么设备。

例如,提姆‧凯勒2012年出版的Center Church,其页面设计上,同时放置了与文章相关的笔记,加强了纸刊阅读的愉悦感,这是电子书(kindle)达不到的。

蕾:我的案例恰恰比较特殊。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很多钱买书,不少书籍是借来的,所以我极少在书上做笔记,也因此培养了我良好的记忆力。所以,我在圣经上一般不作记号,尽量背诵经文。电子圣经反而更能提高我的翻阅效率。我习惯写见证,电子圣经方便我拷贝经文,我觉得这是纸张圣经没有办法比较的。

 

八、您如何回应电子读经是否属灵的质疑?

        乐:教会其实很早就使用电子读经,如主日崇拜中的PPT投影。我认为,聚会、个人灵修,可用手机。讲道,可用PC(个人电脑 )……

        有些弟兄姐妹对时代的改变,感到一种威胁或有危机感。资讯的丰富,也让牧者的权威受到挑战。教会不可避免要面对各种观念、思潮的影响,但以往用传统、宗教的方法控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教会不如以社交媒体建组,使信徒有更多的牧养和互动,教导弟兄姐妹更认识、更“纯”地回到奠基在死而复活的基督的福音,彼此帮助对基督的委身。

        信仰的最大危机,是把福音变成文化性的宗教,却把有冲击性、搅乱天下性的福音,关在门外。

         元:许多教会在挣扎讲台上是否可用电子版圣经,网络上甚至对此有严厉的指责( 参Matthew Barrett , “Dear Pastor, Bring Your Bible to Church”  http://thegospelcoalition.org/blogs/tgc/2013/08/19/dear-pastor-bring-your-bible-to-church)。反对者多半认为,不拿着一本厚重的、可翻的陈旧圣经上讲台,是一个不好、不忠心、妥协世俗的行为;赞成者则肯定,这是开拓文化对话的桥梁。事实上,厚重陈旧的圣经,是一个“符号”,而“符号”表达的意义,往往超越理性上的认知,而进入价值和感情的层面。因此,拿着tablet(平板电脑)上讲台,也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符号”。“符号”是随着文化情境改变的。

         今天教会要问:哪个符号最能帮助我们达成引人作主门徒的使命?今日“高举自我内在判断的个人主义”(Expressive Individualism) ,认为一切价值和真假的判断,是来自个人主观的认定,拒绝一切外在客观的价值和真假判断。这样的人若听见圣经真理而 “接受”,不一定是认定圣经在客观上为真,而是圣经在主观上、“对我来说”是真的。

        要从圣经“对我”是真的,到认定圣经是“客观的真理”,需要一段时间改变。他可能先决定了“圣经对我来说是真的,我可以利用圣经来帮助我”;在一段时间后,他才在心里决定“圣经无论如何都是真的,因此不论对我有没有用,我都必须顺服、改变!”

        教会要建立一个成长环境,使人能慢慢做出许多这类的决定,最后把整个人的生命、生活的每个层面,都交给上帝、顺服真理。

         那么,哪个符号是最有效的呢?讲台上“厚重陈旧的圣经”,可能表达了权威和重要性;也可能表达一个教会陈旧而脱节的传统。同样的,讲台上拿着tablet ,可能让人对信仰的决定,是因真理本身,而非教会传统;但也可能鼓励了听者内在的个人主义,认为圣经不过是众多电子资讯之一。

         其实真理与文化对话,是教会的挣扎和使命。在挣扎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 “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与其坚持某一种符号,不如坚持真理的本质和对彼此的恩典心。要是基督徒为了这个吵架,在网上彼此谩骂,我想无论拿什么上讲台,都是假冒为善的。

         因此,拿陈旧厚重圣经的教会,和拿tablet的教会,不如都彼此鼓励和自我询问:坚持这个符号或这个文化的切入点,是否带来传福音的优势?

        BH66-14-7448-图3-谈妮摄-DSC_0354.BH66.R20福音的真实和力量,表现在于两极化的张力和挣扎中:恩典与真理;死与生;尊荣与谦卑;领袖与仆人;公义与慈爱……张力越大、挣扎越大,就越显出福音的真实和力量。真理的坚持与文化的对话,也是同样的挣扎。在挣扎里面,我们需要的是努力思想、反省、尝试和相爱!我们都在同一个挣扎里面,存谦卑的心彼此相爱,一起走出一条坚持真理,又能有效与文化对话的道路出来。

 

注:

1.刘帝杰,《电子圣经会否取代纸张圣经?──传通科技如何影响圣经的阅读与诠释》,《举目》9期。http://behold.oc.org/?p=6830

2.新民,《E时代的灵修实践》,《举目》61期。http://behold.oc.org/?p=14211。王星然,《读哪种圣经更显敬虔?羊皮版?印刷版?还是Apps?》,《举目》官网“言与思”栏目2013-8-12。http://behold.oc.org/?p=15757

2 responses to “你怎么看电子读经?(谈妮)”

  1. michael Avatar
    michael

    Thanks for the nice article. Most of the time, I use my Nook tablet for Bible reading since it is easy on my eyes. For occasional reading or verse memorization, I use iphone. I can take notes on both tablet and iphone. For more serious Bible study preparation, I use eSword on my laptop. BTW, I put together a resource page for people who just bought a tablet.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XR0lRo4z5aFBl-wfvsRVDkECCtjqNylmm6ibN7COOs/edit#heading=h.udsrfpwp6ol0

    1. admin Avatar
      admin

      谢谢宝贵经验分享。上帝赐福。

Leave a Reply to admin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