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昔的承諾(蘇文峰)

蘇文峰

本文原刊於《舉目》57期

     美國宣教學家溫特(Ralph Dana Winter,1924–2009),曾說明神國在地上,是由地方性堂會(Modality)和福音宣教機構(Sodality)彼此相輔相成,而持續進展的。這兩種機制如同人體的左膀右臂,在宣教事工上共同完成開荒與建造的功效。

       1992年開創的“海外校園”事工,面向中國學生學者,正是溫特教授所說的福音宣教機構。在過去20年中,我們不斷觀察時事,前瞻探索,努力將學人事工的成果與資源,提供給海內外中西教會,攜手共同拓展上帝的國度。

第一個時機:學人佈道(1992-1997)

       90年代是海內外中國學人的“基督教熱”時期,當時海外中西教會最關切的,是如何向湧入教會的中國學人傳福音。《海外校園》雜誌在1992年創刊,在時機上正是上帝所預備的天時、地利、人和。這刊物集合了福音資源,激發教會對中國學人這一個新群體的負擔和認識。

第二個時機:培訓造就(1998-2003)

       隨著信主人數劇增,海內外中國學人“佈道易、造就難”的問題浮現。1998年起,〔海外校園機構〕出版7個系列的《中國學人培訓材料》;合辦“中國學人培訓 營”;2001年出版針對參與事奉者的《舉目》雜誌;並在亞洲進行定時、定點、定人的校園同工培訓。我們也投入相當心力,個別牧養海內外文字工作者及年輕 傳道人。

第三個時機:海歸時代(2004-2009)

      進入21世紀後,大國崛起,海 歸時代來臨。2004年起,〔海外校園機構〕開始在歐洲定點作校園培訓。計有四對特約同工輪替到柏林、慕尼黑、蘇格蘭、劍橋等城市,配搭當地華人教會的留 學生培訓及牧養,每人每年2至3次,每次2至3個月,每個城市2至3年。歐洲事工的目標是培育絕大多數將會回國的準海歸,使他們成為可以親近上帝、事奉上 帝的小組長。

       在亞洲,隨著大城市中自發性的海歸小組和團契興起,〔海外校園機構〕的特約同工也應邀扶助其成長。2008年起合辦海歸事工研討會,2009年正式出版《海歸手冊》和VCD《踏上回國之路》,都提供了海歸事工所需的研發和材料。

現今的時機:“80、90後”及網路宣教/培訓

       在海歸事工興起的同時,另一個新的群體已在海外留學生和國內城市中日漸突顯,就是中國大陸在1980至1989年間出生的、高達2億的“80後”。今天“90後”也已進入國內及海外的大學。如何面向這一個新的群體,已成為海內外眾教會和〔海外校園機構〕共同關心的新課題。

       “80後”及“90後”常流連的互聯網,也是急待耕耘的宣教園地。《海外校園》雜誌面對日益年輕的新讀者,從文字刊物進展為網上佈道媒體,進而與網上聖經、神學課程、教會領袖材料與培訓事工相輔相成。這是燃眉之急的挑戰,我們已從2010年起投入大量資源,全力以赴。

期許與承諾

       “心懷神國,舉目遠眺,洞察時機,開拓分享”是〔海外校園機構〕的自我期許,也是我們對中西教會今昔不變的承諾。

註:本文刊於2009年11月海外校園通訊。2012年6月修訂。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