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約書亞原則——如何平衡服事、家庭與事業(劉志遠)

本文原刊於《舉目》71期。

劉志遠

BH71-03-7809-圖4-談妮攝-2014-11-02 11.41 R 官网和博客

 

前言

筆者事奉30餘年,常遇到弟兄姊妹問:如何平衡家庭、事業和教會服事?

這三方面都需要時間、精力,故而容易形成張力,使許多愛主、愛家,又要顧及工作的信徒,感到壓力重重,甚至有很重的歉疚感。

筆者在全時間專職服事之前,也有過相當長的帶職事奉時間,也曾掉在無奈和無力的漩渦裡——要照顧全家,要帶領教會,要在職場上力爭上游……對保持服事、家庭、事業平衡的困惑,深有感觸。

 

一、辭別家人 

聖經裡有一段記載,是主耶穌和門徒正往耶路撒冷。有一個人有感動,要跟從主。不過,他想先辭別家人。 主卻認為這樣的人瞻前顧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上帝的國。”  (《路》9:61)。

我們讀到這段經文,難免產生困惑:難道跟從主,連跟家人道別都不可以嗎?這也太不近人情了吧!殊不知主並不是這個意思。因為保羅在《提摩太前書》講得很清楚,服事教會的監督、執事都得“好好管理自己的家”(《提前》3:4,12)。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主耶穌不是叫門徒不要照顧家人。那麼主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BH71-03-7809-woodleywonderworks攝-官网

我們常聽到牧者教導我們,,凡事要有優先次序。簡單來說,就是上帝第一,家庭第二,教會第三。有些人甚至說,上帝第一,家庭第二,事業第三,教會第四,等等。很多傳道人謹守這個優先次序。

筆者是過來人,家有5口,明白事奉與家庭的張力,理解這個優先次序的來由。我也聽過,一些牧者或長老,忠心服事,卻忽略了家人,最終家庭破裂。或者,忽略了兒女的成長,弄到兒女對教會反感,至終離開了教會……

弟兄姊妹渴望得到一個神奇的公式,能平衡事奉與家庭等的張力。但實際上,上面那個公式並不萬能。比如,我見過一個父親,隨著有網球天份的女兒頻繁地越州比賽,奔波不已,最終離開了教會。我也見過一位長老的妻子,帶著有鋼琴天賦的女兒,在週末到處演奏……這樣周旋於事奉、家庭、事業當中,真是疲於奔命,無法兩全。

真有那樣一個神奇的平衡公式嗎?如果有,為什麼主不給那個要跟從主的人?那個人僅僅是要辭別家人,卻換來主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上帝的國。” 可見,那樣的公式並不存在!

 

二、約書亞原則

在“上帝►家►教會”這個模式(圖一)中,把上帝和教會分割了,還把家插在當中。把事物分割,以便分析和處理,這是希羅文化(希臘和羅馬文化)的思維方式。然而這種方式也有一個壞處,就是有時造成不必要的對立。另外,在分割的情形下,人很容易忘記整體。

BH71-03-7809-圖2-內文圖1 R

希伯來的思維方式,是重視整體。所以聖經啟示,我們的上帝是三而一的上帝——雖然三位,卻是完整的一體。主耶穌臨走之前的禱告,也是要教會與三而一的上帝合一。希伯來重視整體的思維可見一斑。

聖經給我們解決事奉、家庭等之間張力的答案,也是整全的,就是約書亞對以色列人所宣告的:“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我稱之為“約書亞原則”。

當約書亞這樣向以色列民宣告的時候,他已經竭其一生,出生入死,帶領以色列民攻佔迦南。在他快要走完人生路程之際,他用這句話激勵每一個以色列人為上帝盡忠。雖然約書亞沒有談到他家人服事的細節,但他能如此當眾宣告,想必他的家人也做到了為上帝獻上、毫無保留,讓以色列人有目共睹。

約書亞之所以能夠如此,是因為他堅信上帝給以色列民的應許,亦認為給以色列民的應許,就是給他和他家的應許。他相信,沒有以色列這個民族,就沒有他的家。他的家,是與上帝的子民共存亡的。他的家與以色列民族是不能劃清界線的。

現今西方個人主義興起,個人的權益日益受重視。本來,尊重人權是好事,而今卻偏走了極端,個人(包括家庭)的權益,遠遠凌駕在社團和國家、民族之上。在基督的教會裡,亦相效尤。

很多高瞻遠矚的學者察覺到此弊端, 紛紛執筆論述。如 Robert Bellah 的力著:Habits of the Heart:Individualism and Commitment in American Life。又有Robert Putnam 的經典之作: Bowling Alone: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BH71-03-7809-The broken convenant對基督徒來說,Bellah 的 The Broken Covenant:American Civil Religion in Time of Trial, 甚有警示作用。在書中, Bellah 重提美國立國之初,源自聖經的盟約精神——透過 John Winthrop牧師的講道,美國開國之民曾立此誓約:

“當我們踏入美洲這塊地土的時候,我們已經進入與上帝的盟約裡頭,這是存在於我們與上帝當中的旨意……現在唯一能幫助我們避免翻船,和供應我們後代的辦法,就是跟隨彌迦的訓導: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朝著這個目的,我們必須要如同一人地緊密連在一起,我們一定要彼此愛護如同兄弟,我們也要願意為著供應大家的需要自我節儉,更要彼此欣賞,彼此擔當。”(The Broken Covenant, p.14)

可見美國立國的時候,跟約書亞時代有相似之處,領袖都呼籲認同整體的目標和利益,按著聖經的教導,來履行上帝的呼召和旨意,並立為盟約。

約書亞原則即是建基在這樣的一個盟約當中,教會愛護、扶持自己的成員,成員個人與家庭有獨立存在的空間,個人與家庭均認同和委身在神國的大家庭裡面——這個大家庭在地上的代表,就是教會。

 

三、付諸實踐

要把約書亞原則付諸實踐,我們要問自己和家人:我們認同上帝給教會的應許嗎?上帝給教會的應許,就是給我和我家的應許嗎? 沒有上帝的教會,有我和我這個屬基督的家嗎?我和我的家是否與上帝的家(教會)同興衰? 我對家人是否有這樣的教導和榜樣?

“我”和“我家”是整體,是不分割的。我們事奉上帝,是全家的事奉——至少理想的情形是這樣。採用這樣一個整全的事奉模式,我們無需把家庭插在上帝與教會之間,那其實是把上帝與教會對立起來。

主道成肉身,把自己獻給祂深愛的教會,怎麼會讓我們把祂與教會對立?在神學上,這是講不通的。所以主對那要辭別家人來跟從祂的人,有這樣的回應:“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上帝的國。”

假如這件事發生在現在,一位愛家且真心要跟從主的人,按照約書亞原則,他應該怎樣回應主耶穌的話?他會說:“好!我和我家立刻跟從主。”然後就拿起手機,呼喚家人,讓他們立刻前來,和主匯合。這就是“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事奉耶和華”!

主不願意我們把祂和教會分割,在正常情形下,也不會要我們與我們的家分割。祂要的是整合(integration),乃是家庭和事奉的整合。

祂要的不是圖一,

而是圖二:BH71-03-7809-圖3-內文圖2 R

首先,家庭必須認同上帝給教會的應許和方向。主耶穌給教會的使命,就是每個基督徒都應知道的大使命──使萬民作主的門徒 (《太》28:19-20)。教會也必須認同主給每一個門徒的應許。主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然後以此彼此服事。

第二,家庭應該確認,教會是上帝的家,就是我們的大家庭。我們的小家是屬於這個大家庭的。教會的興亡就是吾家的興亡。 教會也必須以興旺家庭為己任,家庭衰敗,教會也必戚戚。

這些都是實行約書亞原則的前提。要做到並不容易,因為不是所有基督徒家庭,都認同教會的應許和方向,也不是所有教會都意識到,使家庭興旺是教會的責任。

假如我們能夠達到這樣的理想前提, 事奉與家庭的整合就容易多了。

 

四、我家的故事

我的3個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和妻子有一個共識:不管孩子多小,都要把他們帶到教會,一同敬拜,讓他們跟著我們一同服事。所以,我們的孩子是在教會長大的。

BH71-03-7809-basketball孩子小的時候,妻子就在兒童事工服事。孩子大了一些,我就在主日學教初中生,又與孩子在一起。我帶初中生出去打球,我的孩子最高興,因為他們也有份。所以我的孩子從不覺得父母為了事奉不理他們。 我們也不會因為服事而疏忽孩子。

我的孩子非常愛這個生活方式。他們在教會裡有一群在種族上、信仰上都認同的小朋友。這對他們心理的發展是很有益的。他們在教會也能看到父母。他們已經意識到,教會就是他們的大家庭。

我跟妻子結婚的時候,已經有同一心志,願意共同服事上帝。所以我們在教會裡一起服事,是順理成章的。然而這個整合的收穫,還是出乎我們意料——我們夫妻一同成長,而且兩人在一起,有講不完的話題,都是拜一同服事所賜。

當然,每個家庭成員的性格不同,整合的方法也會不同。我的見證,只能權充參考。不過我相信,整合是家庭事奉的理想之路。弟兄姊妹不妨帶著禱告的心,試試看,說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作者來自香港,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教務主任。

 

討論題目:

1. 你生活的優先次序是什麼?你對作者圖二的建議,有何看法?

2. 如果,你要重新調整你生活的優先次序,在具體上打算從哪裡著手?需要什麼幫助和代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