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格那丟(李亞丁)

本文原刊於《舉目》53期

李亞丁

       伊格那丟(Ignatius,又譯作伊納爵),是第二世紀初時安提阿的教會領袖。“伊格那丟”意為“內心懷有神的人”或“為神所生的人”。當年主耶穌曾為一群小孩子祝福,據說,伊格那丟就是其中的一個。並且,主耶穌把他抱在懷裡。

        由此推測,他可能生於主後30年左右。對於他的出身、受教育的情況等等,我們所知甚少。只是根據他自己的作品,可以略知一二。他可能出生於一個異教的奴隸家庭,他的名字雖然是一個拉丁名字,但根據他後來被處死的方式來看,他不是羅馬公民。

        伊格那丟自年少時蒙恩得救後,一直在羅馬帝國的第二大城安提阿,服事那裡的教會。據《使徒法典》和一些歷史家考証,伊格那丟先由保羅按立為安提阿教會長老, 使徒約翰在晚年時,又按立他為安提阿教會的監督,接續伊佛丟斯(Evodius)成為第二任安提阿教會的監督。因此,教會傳統上稱他為“使徒約翰的學生, 安提阿監督伊格那丟”。

最具代表性的殉道士

       伊格那丟是古代教會最為生動、最具代表性的殉道士。一般認為,他於羅馬皇帝圖拉真逼迫教會時期為主殉道,大約是在主後98-117年間。伊格那丟被捕後,在圖拉真皇帝面前受審,接著被押赴羅馬,拋入鬥獸場處死。意在殺一儆百,震懾基督徒。

        從安提阿到羅馬,要經過小亞細亞大片地區。這一帶的教會尤為興旺,所以伊格那丟沿途受到各地教會英雄般的歡迎和接待。許多人對他表示極大的同情和渴慕。也有 的教會,如羅馬教會,要設法營救他。他在士每拿和特羅亞短暫停留的時候,小亞細亞各地教會的監督、長老都來看他,向他表示敬意,與他交通,給他帶來極大的 安慰和鼓舞。

        在士每拿,他受到士每拿監督坡旅甲(又譯波利卡普)很好的接待與照顧。那時坡旅甲還很年輕,才三十30多歲,伊格那丟從心底 喜歡他。在寫給坡旅甲的書信中,表達了他對坡旅甲的讚賞、勸勉與託付。這對於一個年輕的教會領袖,影響是巨大的。正是這種力量的支持,使得坡旅甲在以後幾 十年的歲月中,成功地帶領與服事了那個時代的教會,以致最終追隨伊格那丟的腳蹤,為主壯烈殉道。

        伊格那丟在寫給各地教會書信中,謝絕了某些教會的援救之意,表達了自己甘心樂意、義無反顧為主殉道的心志,許多段落讀起來感人至深:

        “大地萬端與這世上的萬國,都與我無益。我即使作全世界的大王,也不如在基督耶穌裡受死為好得多。我尋求、渴慕那為我們的緣故而死,又為我們而復活了的基督。”(註1)

       “最要緊的是應在耶穌基督裡獲得真生命。除他祂以外,不要以任何一事為樂。我今在祂他裡面戴上鎖鏈鐐銬,這是屬靈的珍珠。”(註2)

        “請你們不要攔阻我,我甘心樂意為主而死。我懇求你們不要對我抱有不合神意的同情。就讓野獸吞噬我吧,借藉此我就可以與神同在了。我是屬神的麥子,要在野獸的 牙齒裡磨碎,這樣我就可以成為純潔的餅獻給基督。讓野獸們來作為我的墳墓吧!讓我的肉身全然消失,當我沉睡後,就無須勞煩任何人去掩埋我了。當世人再也見 不到我的肉体時,我就成為一個真正的基督的門徒了。”(註3)

        “讓一切都來吧!烈火呀,十字架呀,與野獸搏鬥呀,以及粉身碎骨,撕肉斷肢,血肉模糊,全身縻糜爛,與魔鬼的殘酷暴行都臨到我吧。我只要得著耶穌基督。”(註4)

       “我離開世界歸向神,就如日落,是件美事。當我如日再升之時,就可以與神同在了。”(註5)

       伊格那丟的書信,既反映出圖拉真迫害教會之殘酷,也使我們看到,以伊格那丟為代表的眾多殉道士,面對殘酷逼迫的心願和態度。他們之所以能夠視死如歸,至少有兩方面的原由:其一,他們藉此就可以“真的是一個耶穌基督的門徒了”;其二,這樣,“我就成了神的一個見証”。

跟著信、愛而齊備

        經過一個半月的艱苦跋涉,伊格那丟一行終於到了羅馬。他殉道的年代,大約在107-109年間(據耶柔米記載)。按教會傳統,他的殉道日是10月17日。

       伊格那丟被拋入羅馬的夫拉維安大鬥獸場,死於獅子的利爪之下,留下不朽英名,為歷代世人所傳誦。他的遺物被信徒帶回到安提阿,葬在殉道士墓地。五5世紀時,羅馬皇帝提奧多修二世又將這些遺物,移入古安提阿的“幸運之神殿堂”,此後該殿堂被改稱為“伊格那丟教堂”。

        伊格那丟繼承並維護了使徒傳統,堅持純正信仰。他強調基督身体的完整性,高舉基督的教會,注重教會生活。

        他是使徒約翰的學生,不論在言語和行為上都得了約翰的真傳。他為人柔和謙卑,以柔克剛,以德報怨,在任何境況下,都盡力使人和睦,與人為善。“你們當為別人 ‘不住地禱告’(《帖前》帖前5:17)。別人若發脾氣,你們應報以溫柔;別人若口出狂言,你們應答以謙遜;別人若褻瀆,你們就祈禱;別人隨從錯誤的思 想,你們卻‘在所信的道上恒恆心’(《西》西1:23);他們行強暴,你們要柔和而不可以惡報惡。總當顯出溫良來証明我們實在是他們的弟兄。”(註6)

        這是何等寬廣博大的胸懷!這就是基督的道理。

        伊格那丟強調信心和愛心的結合,信心與行為的一致。他說:“信是起頭,愛是結局,兩者合而為一,就是神,而一切其他崇高的東西都跟著信、愛而齊備。凡有信心 的人,決不犯罪,有愛心的,決不憎恨。‘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樹’(《太》太12:33)。所以那自認是屬基督的,憑他們的行為就看出來了。行為不是一時承認 就算,它必須靠著信的能力,堅持至終,才得表明。”(註7)

        這些話和使徒們的教訓是何等的一致,為歷世歷代基督徒的屬靈追求,提供了可依據的準則。

        讀伊格那丟的書信,也讓我們看到教會當時的社會處境和靈性光景。教會除了要面對外來的逼迫和攻擊,還要對付異端邪說的擾亂。所以伊格那丟在書信中,特別強調 教會監督和長老的權威,以保証教會的團結合一,不受異端的侵害。他把教會比喻為一個大唱詩班,監督就如同指揮,信徒和監督的關係就如弦與琴的關係,同心合 意歌頌耶穌基督,讚美聖父。他的書信,給教會帶來很大鼓舞和幫助;他的殉道,使教會的見証更有果效。

註:
1. 伊格那丟:《致羅馬人書》第6章。

2. 伊格那丟:《致以弗所人書》第11章。

3. 伊格那丟:《致羅馬人書》第4章。

4. 同上,第5章。

5. 同上,第2章。

6. 伊格那丟:《致以弗所人書》第10章。

7. 同上,第14章。

作者來自中國大陸,現居夏威夷。富勒神學院哲學博士,從事教會歷史研究、教學與寫作多年。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