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哈斯——短視與虛偽的借鏡(董家驊)2016.07.27

文/董家驊

本文原刊於《舉目》78期及官網2016.07.27

BH78-49-7993-圖1-By pef-file000446438226 W1000

亞哈斯,猶大王約坦的兒子,20歲登基作猶大王,在耶路撒冷作王16年。

他一即位,馬上遭受亞蘭王和以色列王聯軍的攻擊,被圍困在耶路撒冷。情急之下,亞哈斯派遣使者去見當時正在崛起的大國———亞述帝國的國王。

使者將耶和華聖殿和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金銀都獻給亞述王,轉述亞哈斯之卑躬屈膝的請求:“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求你來救我……”(《王下》16:7)

拿人錢財,與人消災,亞述王頓時來個“圍魏救趙”,派兵攻打亞蘭國的首都大馬士革。他不但大敗了亞蘭軍,還殺了亞蘭王,擄走亞蘭百姓。自然也解了耶路撒冷的圍城之危。

 

有那麼嚴重嗎?

危機解除了,年輕的亞哈斯王沾沾自喜,覺得自己處理危機的能力一流。想想看,他只是用聖殿裡的金和銀(錢嘛,畢竟是身外之物。國王當穩了,之後再撈不就得了),再加上認個乾爹,就把亡國的危機解除了。

從做生意的角度來看,挺划算的!

亞哈斯興致勃勃地趕去大馬士革,要拜會一下亞述王。畢竟,才認的乾爹,總該拜見一下嘛。

BH78-49-7993-圖2-Tiglath Pileser III (745-727 BCE) W900

一到大馬士革,有一個東西馬上抓住他的眼光:大馬士革的祭壇!看到那充滿異國風味的祭壇,他可能心裡一動:“乖乖,這傢伙真美,比我家的銅祭壇時髦多了!設計得真好啊!”

心動,就要行動,於是亞哈斯立刻命人畫下祭壇的結構和樣子,送回耶路撒冷,要祭司造一個一模一樣的祭壇(參《王下》16:10-11)!

亞哈斯回到耶路撒冷後,看到新造好的祭壇,非常喜歡。他馬上啟用新祭壇獻祭,把原本銅製的祭壇移開。他宣佈,以後都用新祭壇獻祭,舊祭壇就用來求問上帝吧(很像小孩子看到新玩具,立刻把舊玩具放到一邊)。

接著,亞哈斯又把聖殿稍作修改。聖經沒有明說為什麼,只簡單提到,他這麼做是因亞述王的緣故。反正,亞哈斯為了討好亞述王,已竭盡所能,現在再改一下聖殿的擺設,又有什麼稀奇!

亞哈斯認為,自己可沒有廢棄聖殿崇拜!只是把聖殿的擺設稍作修改(遷就一下上國君王亞述王的意見嘛),敬拜的器具稍作調整,加入“最新款式”的祭壇,並多拜一個神祇而已,可並沒有不敬拜上帝喔(參《王下》16:11-14, 17-18)!

原本的祭壇並沒有丟掉,只是換個位置,更改用途而已——那本來用來獻祭的銅壇,現在用來求問上帝,好像還升級了呢!平時該獻給上帝的祭物,也沒有少。用今天的話來說,他還是照常有什一奉獻!

既然如此,聖經為什麼給亞哈斯冠上一個“跟隨以色列諸王的道路”的惡劣評價呢(參《王下》16:3-4)?有那麼嚴重嗎?領導者不是應該保持彈性、與時俱進嗎?

 

到底錯在哪兒?

從某種角度來講,亞哈斯的所作所為,和今天很多人(包括基督徒)所做的,也差不多。

他眼光短淺,只要能解決眼前的問題,做什麼都行。他隨自己的喜好,任意而行。而且因為嚐到甜頭,愈陷愈深。他為了“問題立刻解決”、“慾望立刻得到滿足”,為了“權力帶來的安全感”,情願犧牲原則和尊嚴,甚至甘願做奴才!

甚至,亞哈斯王可以說是今天很多領袖人物的原型———包括基督徒領袖。

這類的領袖覺得,在職場上為了自己、公司,甚至教會的利益,把信仰的原則放在一邊,犧牲一點原則,應該沒有什麼錯。在敬拜中,多加一些流行的元素(包裝的價值觀),豈不更吸引人?

亞哈斯到底錯在哪兒?錯在他把流行元素混入對上帝的敬拜中?還是他把成就放在對上帝的忠心之前?聖經《歷代志下》28章和《以賽亞書》7章,記載了亞哈斯王的一些事蹟,我們從中可以看出端倪。

亞哈斯早年的統治時期,充滿著敗戰的屈辱,大批人民被擄走。所以當他跑到大馬士革朝見亞述王,看到亞蘭人拜的偶像,想到自己被亞蘭人打得那麼慘,亞蘭人的神應該很厲害吧?

乾脆,除了敬拜真神之外,再加拜一個偶像。多一點保佑,總不會錯吧!可見亞哈斯心裡敬拜的,並不是上帝,也不是亞蘭人的神,而是“權力”。

他渴望勝利,因此任何可以帶給他成功和勝利的,他都不放過。

如果抱亞述王的大腿可以穩固權力,那就抱吧!如果拜亞蘭人的神能帶來軍事上的勝利,那也拿過來拜一拜吧……亞哈斯的一生,就是這樣,被權力當奴才使喚。雖貴為一代猶大國王,卻過得像個奴才。

BH78-49-7993-圖3-談妮攝-DSC_0542 (2).BH78 W800

 

最好的借鏡

上帝並不是沒有給亞哈斯機會。亞哈斯被聯軍圍困時,上帝透過先知以賽亞,對他宣告拯救,但亞哈斯的回應卻是:“謝謝,但不用了!”然後去求助亞述王,還把聖殿中的金銀都拿去巴結對方。

他選擇投靠世上看得到的權勢,卻拒絕了掌管宇宙萬物的創造主。

亞哈斯善於把自己對權力的追求隱藏在敬虔的外衣下。對以賽亞,他表面上一派謙和,用一些漂亮話推託,實際上卻決定另尋幫助。他看起來仍把上帝捧得高高的,卻挪個位子,把亞蘭神祇的祭壇也放進來———他實際上已不再尋求真神。

亞哈斯的一生,其實是人追求和敬拜權力的最佳寫照。然而,權力真的能帶來自由、平安和興盛嗎?亞哈斯最後到底得到了什麼?

在追求權力的路上,亞哈斯犧牲了自己子女的生命,反過來被擁有權力者所欺壓,失去了尊嚴;他一生努力鞏固自己的權力,卻在壯年被本國的將領所殺。這樣的人生,成功嗎?

亞哈斯的一生,對基督徒是一個警鐘!

多少時候,我們也披著敬虔的外衣追求權力?多少時候,我們也為了得到眼前的利益而犧牲對上帝的忠心?多少時候,我們在對上帝的敬拜中,摻雜了對其他事物的敬拜?

不論在教會中,或是在社會上,當我們把權力和成功當作敬拜和追求的對象,最終我們所失去的,將遠遠超過我們所得到的。亞哈斯王就是最好的借鏡。

 

作者為富勒神學院哲學博士。主修實踐神學。現在洛杉磯台福基督教會牧會,兼北美正道神學院與創欣神學院教師。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