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與“不願”(姜洋)2017.04.20


姜洋

本文原刊于《舉目》官網2017.04.20

 

一、“不能”與“不願”

面對困境,我們到底是“不能”勝過,還是“不願”勝過?

七八年前,因為婚姻的問題,我們夫妻一起去尋求基督徒輔導員的幫助。記得我說:“我已經很努力了!我真的不能再承受那些重擔了!”輔導員心平氣和地問了我一句:“你可否問問你自己,你是真的‘不能’承擔,還是‘不願’承擔?”

人的罪行或者惰性常常蒙蔽人。一句“不能”,可以輕而易舉地掩蓋內心的“不願”。時日至今,我們夫妻仍常常為輔導員的話獻上感恩。如果沒有那句話,麼我沒有反思。沒有反思,我們的婚姻也許早終結了。

在困境中當捫心自問:我是“不能”,還是“不願”?這樣的問題,也許能改變你的一生。

 

二、要求更多

情人節,我給老婆買了一盒巧克力。為了避免兒子“挑理”,給他也捎帶了一瓶飲料。

看到意外的禮物,兒子非常高興。可是,當他看見媽媽的巧克力時,他有些沮喪地說:“為什麼媽媽的巧克力有好幾顆,可以吃好幾天,而我只有一瓶飲料?”

這種抱怨,怎麼聽起來這麼熟悉?我在心裡問。

是的,聽起來很熟,是因為我們都那樣抱怨過。我們總是在得到之後,還想要更多、更好的。

我問過這樣的問題:人性的貪婪到底有多大?一位學者如此回答:一個人的心臟只有拳頭大小,但是,即使你把整個地球都裝進去,也裝不滿,還會有空隙。這就是人心的貪婪。

如果我們可以學著為我們所擁有的感恩,而不是一味地渴望得到更多,那麼,我們會過得更開心。

 

三、籃球賽

教會裡的幾個弟兄,相約週六打籃球。本是聯絡感情的好事,卻因為一個不愉快,導致不歡而散。

應約而來的一位弟兄,性格比較強勢,凡事喜歡較真。面對比他矮小很多的對手,他防守動作很大,而且小動作不斷。對此,對方起先寬容,接著好言相勸,均未奏效。最後發展成為以牙還牙式的“肉搏戰”。一場本是增進友誼的籃球賽,就這樣如此狼狽收場了。

基督徒的屬靈生命,本應該是鮮活的。基督徒日常生活中,應該表現出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9種屬靈的果子(參《加》5:22)。如果根本沒有這些果子,我們還敢聲稱自己是有生命的基督徒嗎?我是不敢。

 

四、我知道了

在自助餐店排隊、等候拿食物的時候,我前面的一位男子,對在一起的小男孩說:“拿一些蔬菜,不要只拿肉。”“我知道了,知道了!”小男孩嘴上回答,可卻根本不碰任何蔬菜。那位男子有些生氣地問:“你既然知道了,為什麼卻沒有做呢?”面對這樣的追問,小男孩只好隨便選了幾片蔬菜葉,快速地跑掉了。

看到這樣的情景,我想到了我們基督徒。在聽講道的時候,我們常常想:“這些資訊,我都知道了!可不可以講些有新意的東西?”然而我們做到了沒有呢?

在現如今的資訊時代,可以說,只有我們想不到的,還沒有我們Google不到(搜索不到)的。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我們知道多少資訊,而在於我們能否在生活中活出那些教導。只有我們活出來,信仰才是活生生的,否則就是死的知識。

一位滿腹經綸的教練,未必是出色的運動員——理論與實踐是有差距的。實踐能驗證理論的正確,這樣才會吸引更多的人接受你的理論。同理,美好的見證,是福音廣傳的利器。

你我信仰的成長路上,如果在說出“我知道”之前,能夠自問一下:“我做的怎麼樣?”那麼,你我可能收穫不一樣的心態,選擇不一樣的道路。

 

作者來自遼寧,現居北卡州,從事腦功能方面的研究工作。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