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會崇拜,以誰爲中心?(章啓攀)2017.06.29

章啓攀

本文原刊于《舉目》官網2017.06.29

 

人類受造、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目的是什麽?《威斯敏斯特信經》第一條告訴我們:“人活在這世界的目的是榮耀上帝,並且以祂為樂。”聖經在《以賽亞書》43章7節說:“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人,是我為自己的榮耀創造的,是我所做成,所造作的。”

這並不是說上帝缺少榮耀,需要人類為祂加上榮耀,才會變得更加榮耀。祂是榮耀的本體,一切的榮耀都是從祂而出的。如太陽光照大地,不需要什麼光使太陽更亮,因為它本身就是光體。榮耀上帝是我們的需要,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的意義。

如何才能榮耀上帝呢?當然,我們每天的生活與言行,都能夠用以榮耀上帝。上帝更要透過教會——基督的身體,彰顯出來。教會是基督用重價的寶血贖買的(參《林前》6:19-20)。我們在教會中榮耀上帝,是藉著教會的崇拜來實現的。

筆者願從聖經所啟示的崇拜原則出發,就當今教會崇拜的現狀,做一些探討。

 

一、聖經中的崇拜原則——以上帝為中心

受世俗文化與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而今人的思想模式與意識形態,“無形地開始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為出發點的生活哲學,同時也影響著個人與社會的發展,教會在其中也不能倖免……特別是教會公眾的崇拜生活。要……崇拜的事上有真正的歸正與更新,必須要撇棄文化負面的影響,歸回聖經所啟示的真理原則中來。”(註1)

聖經所啟示的崇拜原則,到底是什麼呢?主耶穌受洗之後,魔鬼把主耶穌帶到高山上,以萬國與萬國的榮華試探祂,而條件是拜魔鬼。對此,耶穌回答:“當拜主——你的上帝,單要事奉祂!”(《路》4:8)我們看到了非常清楚的原則:唯有上帝是我們敬拜的對象與中心。

真正的敬拜,如蕭壽華牧師所說:“是人對聖經所啟示的神做正面的回應,並以神為敬拜的中心。在崇拜中,我們按聖經所啟示的原則,誠心的承認神的偉大、智慧、全能。藉著詩歌、禱告、奉獻,把我們的尊崇獻上,確認祂是配得的,祂理應得到我們完全的崇敬。”

從新舊約聖經中的一些例子,我們可以清晰看到,上帝是敬拜的中心(註2):

1.從摩西會幕看

以色列民從埃及出來的時候,上帝藉著摩西,把百姓帶到了西乃山,頒佈十誡與律法,設立了敬拜的條例與禮儀。上帝吩咐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建造會幕,並親自啟示了會幕的藍圖(參《出》25:8-9、40)。

會幕分3層,有外院、聖所、至聖所。會幕的裡層是至聖所,在至聖所裡有上帝的約櫃與施恩座。這裡是上帝與以色列民顯現與說話的地方。大祭司一年一次帶著牛羊的血進入至聖所,與上帝會面。

從《出埃及記》可以看出,會幕是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至聖所是會幕的中心,約櫃、施恩座是至聖所的中心。可見,上帝是祭司事奉的中心,是以色列全民敬拜的中心。上帝在律法中明確指出,在以色列境內不可有任何的偶像,除了上帝不可拜其他的神。因為上帝是獨一創造萬物的主(參《申》6:4),除祂以外再無別神。

2.從教會的功能看

教會是蒙上帝呼召、重生之人的聚集。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以耶穌基督為元首的。教會的主要功能,是傳福音,見證主,把人帶到上帝面前,在教會裡成長,一同敬拜上帝、事奉上帝、榮耀上帝。教會是主耶穌用寶血所贖買的,是聖靈的殿(參《徒》20:28;《林前》6:19-20;《弗》2:19-22)。

故此,教會一切的事工都當以上帝為中心,靠主耶穌的名而做。教會若失去了這個目標,一切都失去意義。

3.從天上的敬拜看

《啟示錄》第4章所描述的天上的敬拜場景中,我們看到了永坐寶座的主、我們的上帝,並天上的大敬拜。我們看到了上帝的偉大、尊貴與榮耀——祂不單是教會敬拜的中心,更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中心!

4.小結

從以上的例子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不變的總原則——崇拜,是以上帝為中心。

這裡所說的上帝,是指三位一體的神:聖父、聖子、聖靈。我們唯有清楚認識上帝的三而一的特性,才能在敬拜中保持平衡。保羅‧康安說:“基督徒的崇拜特徵,取決於上帝藉啟示所顯示出來的本質。這啟示基本上是三而一的。所以,廣義來說,三一神觀無可避免地構架了崇拜方向。”(註3)

在敬拜的時候,有人可能只注重聖父的位格,有人只注重聖子耶穌,有的人則注重聖靈。這是偏頗的。三位一體的上帝的三個位格,在我們的敬拜中應得到同等的尊重。因為我們所敬拜的上帝,是完整不可分割的一體。“在敬拜上帝的時候,我們會說:天父,或者主耶穌,或者聖靈。但在我們稱呼每一個的時候,都包括上帝的全部。”(註4)

三一神是我們敬拜的對象,如保羅所說:“我們兩下藉著祂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弗》2:18)就是說,我們被聖靈感動,靠著聖子耶穌,來到父面前,與上帝相交、對話。正如密克斯所言:聖靈上帝授權我們敬拜祂,聖子上帝是崇拜的創始者,而父上帝乃是創造我們,使我們有潛能,可自如地回應祂對我們無盡的愛,使我們能滿心喜樂和感謝祂(註5)。

 

二、教會崇拜的現狀反省

進入21世紀,在現代與後現代思潮的影響之下,教會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包括崇拜方面。

1.崇拜自我中心化

什麼是崇拜自我中心化呢?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崇拜方式。置身功利社會,事事講求快、有效率,不在意過程,只要以最短時間達致目的。

“消費文化”的全面滲透,已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不要以為消費主義只影響人的外在生活,它更是一種建立自我身份的方法——高舉理性的人說“我思故我在”,消費主義者則說“我消費故我在”(註6)。我們不難發現,這句話正表達出以個體為主的個人主義。

受世俗主義潮流的影響,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教會的崇拜也變得越來越自我中心了。從前那種對主的單純、專一,越來越少。參加聚會,目的性越來越強。在崇拜中,越來越注重個人感受、追求感官上的滿足。

例如,有人為了有釋放或興奮的感覺,會播放抒情的音樂,會使用電子樂、打擊樂器;有時大哭,有時大笑——我不反對在崇拜中哭與笑,但不應該是純粹的情感發洩,而應該是聖靈感動的情感流露。“我們要時常提醒自己,我們所敬拜的對象永遠是上帝自己。

在崇拜中,如果我們沒有按上帝的本質,以心靈和誠實去敬拜祂的話,一切都將變得毫無意義。因為,我們崇拜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的感受與得失,而是讓上帝在我們的崇拜中得享受,得榮耀;盡心、盡意地把一切感謝、讚美、敬拜獻給祂。”(註7)

因此在崇拜中,任何影響我們與上帝關係的人、事、物,都應該撇除。因為,上帝永遠是我們敬拜的中心。

2.崇拜禮儀世俗化

而今的社會,早已被“世俗主義”侵蝕到不可逆轉。許多教會在不知不覺中,認同了世俗的價值觀。特別是在崇拜的禮儀上,包括歌唱的方式、講道的方式、所用的樂器等,都隨波逐流。

有些教會認為,只要能引人信主,用任何方法敬拜都沒關係,可以使用舞蹈、小組領唱、現代樂器、投影機加大屏幕、掛彩旗,歌唱讚美時都站立,手舞足蹈。誰都可以上臺,參與帶領崇拜,隨意分享經文。在講道方面,不再注重解經,而是注重心理輔導及實際生活指引……這一切,都是世俗化的表現。

“只要能引人信主,任何方法都可用”,絕對是錯誤的(雖然錯誤的方法也可能取得一些成效)。我們必須知道,不可功利性地衡量崇拜的價值。重點是,信徒在崇拜中、崇拜後的見證,成為了傳福音的管道(註8)。一切的禮儀必須聖化,回歸聖經真理,有屬靈的表徵意義。

3.崇拜音樂流行化

教會崇拜最大的改變是在音樂上。一直沿用的傳統聖詩,被流行短詩所取代。不管歌詞或旋律,都採用現代流行的風格。容易上口的短歌,可以重複頌唱一小時,會眾易投入,宗教感情完全釋放出來。而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曲詞皆優的傳統聖詩,卻被視為“太重”或“過時”……這其實已陷入了世俗的“主觀感受主義”及“實用主義”。

這類型短歌音樂,甚至創造出另一種“聖禮”,成為人體驗上帝同在之媒介,構建出上帝與敬拜者之間的一種神秘關係——崇拜者高舉雙手,反覆歌唱,顯得很屬靈、很滿足(註9)。

我們必須撫心自問:當萬籟俱寂時,自己是不是一樣可以感動?還是沒有這些音樂,我們就不能和上帝親近了?感官的刺激,終究像是使用嗎啡,一旦上癮,劑量就得一次比一次大,例如排場、音效、燈光,必須一次比一次豪華。那麼,我到底是被詩歌感動呢?還是被旋律?我的淚水是出於聖靈的感動?還是硬被音樂“擰”出來的(註10)?

不適當的歌唱,會破壞崇拜的精神與目的,使崇拜亮起紅燈。

 

三、對教會崇拜的建議

1.神學院、教會要教導“崇拜學”與“禮儀學”

雖然不同的教派、不同的教會,有不同的敬拜方式,但崇拜的原則,應該是相同的。如果神學生在神學院沒有學好“崇拜學”、“禮儀學”,出去帶領教會就可能不知所措——要麼放棄帶領崇拜的責任,要麼只好模仿大教會的崇拜方式,學唱別人唱的詩歌,要麼隨便讓沒有信仰根基的弟兄姊妹,在主日崇拜擔任領唱,向會眾傳遞錯誤的神學理念……

為了教會有更好的崇拜規範,神學院、教會都應教導崇拜學、禮儀學。

2.教會應建立完整的聖樂系統

牧者應多方協助聖樂同工,為教會建立完整的聖樂體系,為上帝國度培養音樂人才。可以建立兒童詩班、少年詩班、青年詩班、成人詩班,以至樂齡(長者)詩班,等等。並組織樂團、手鐘隊等,讓彈奏樂器的弟兄姊妹,也有機會服事上帝。如此聖樂體系,不僅造就教會的音樂人才,更讓教會的弟兄姊妹不論年齡大小,都能以音樂服事上帝。

教會當重視聖樂教育,加強信徒對聖樂的認識,引導信徒多欣賞聖樂,在聖詩、聖樂中與上帝有更深切、更甜蜜的交通,得到靈命的造就。並且,讓一些有音樂才能與負擔的弟兄姊妹,參加更高的聖樂訓練與神學訓練。還可以建立專門的聖樂部門,進行更有效的服事。

3.教會要建立正統的崇拜神學

耶穌指出:敬拜上帝在於“心靈與誠實”(參《約》4:24)。“誠實”原文或作“真理”,也就是說,敬拜上帝要按真理來敬拜。一切程式、禮儀、音樂、詩歌內容及講章內容等,都要受真理的約束與規範。

學者指出,敬拜使用的音樂,與聖經與神學是密不可分的。預備禮拜時,必須站在神學的立場,就禮拜本身,及其與音樂的互相關係做出分析,才能找到理想的互動方式。故處理這些問題時,除音樂學、禮拜學之外,更須仰賴神學批判(註11)

有的音樂人,因缺乏詩詞及神學方面的素養,無法發現歌詞有神學問題,亦不知其是否與禮拜程式相吻合(註12)……可見,建立崇拜的神學基礎與批判,是何等的重要!

神學可使得音樂不只達到音樂本身的目的,神學還能指明音樂的來源,歸榮耀於上帝的創造。音樂可避免神學成為純粹理性,感動人心思考神學的宗旨,歸榮耀於上帝。神學需要音樂,音樂也需要神學,二者密切的配合,可在禮拜中發揮最大的功能。音樂、禮拜與神學,三者均應追求信仰上的真、善、美,且不斷地進步、成熟,才符合基督福音的精神,及耶穌對人的要求(註13)。

 

結語

現今教會需要反省,何為以上帝為中心的教會崇拜。基督徒跟上帝的關係,應當是恒常的、永久的,所以基督徒敬拜上帝,也應當是固定的、持恒的,就如吃飯、睡覺一樣,不可或缺,不可不行,也不可隨感而行、隨緣而作(註14)。

註:

  1. 黃達強,《崇拜的更新》(香港:建道出版社)頁18。
  2. 鄭麗霞編,《宣道會崇拜模式指引》(香港:宣道出版社,2003版)頁62。
  3. Paul W.Hoon ,The Integrity of Worship(Nashville :Abingdon Press, 1971) P.114
  4. 同1,頁24。
  5. 參:密克斯,《敬拜上主的喜樂》(臺北:使者出版社),頁45-46。
  6. 關啟文、張國棟編,《後現代文化與基督教》(香港:學生福音團契,2002。),頁283。
  7. 李映嬌編,《宣道會北角堂崇拜手冊》(宣道出版社2000版)頁3-4。
  8. 朱裕文,《現代崇拜》,頁4。
  9. 曾立華,《世俗主義下的崇拜取向》。《教牧期刊》第4期(1997年11月),頁35-36。
  10. 葉啟祥,《生命飛揚時我就高唱:敬拜讚美的迷惘與整全》,Saturday, 27 September, 2003, 16:25:21,下載自http://www.pctpress.com.tw/news/2514-2.htm#信仰言論版,頁3。
  11. 駱維道,《音樂、禮拜與神學的初步對話》,頁157-158。
  12. 12. 同上,頁162
  13. 同上,頁173。
  14. 馮錦鴻,《現代敬拜與教會更新》,頁15。

作者為浙江溫州教會全職傳道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