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的教會——倫理觀》(陳培德)2017.07.03

 

陳培德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品書香專欄2017.07.03

 

《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的教會——倫理觀》出版於2015年3月,本書榮獲香港基督教出版聯會第七屆金書獎。作者李文耀博士被評選為“最佳新晉作者(學術)”。

李文耀博士於1992年自香港浸會大學獲文學士(社會學)學位。2000年,他入讀建道神學院,先後取得道學碩士、神學碩士學位。2003-2008年,他在播道會港福堂任傳道。之後,他赴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攻讀,專研潘霍華神學、莫特曼神學與吉祖拉斯神學。

2013年李文耀返港,在建道神學院任神學系助理教授,教授系統神學、基督教倫理學及西方哲學等科目,現為該院副教務長。論文著作甚豐。

《為他者的存有》一書厚達464頁。作者選取“為他者的存有”為主題,結合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的教會論和倫理觀,一針見血地表達了潘氏神學的重點和精髓。

全書共有9章,分別是:第1章“導論——潘霍華的關注”;第2章“教會自成一格”;第3章“上帝在教會的啟示”;第4章“教會乃上帝的形象”;第5章“教會在宣認信仰的時刻”;第6章“倫理乃教會的行動”;第7章“潘霍華論爭戰與和平”;第8章“在及齡世界中的教會”;第9章“潘霍華神學的貢獻和限制”。

《為他者的存有》一書文筆流暢,說理清晰,作者通過大量引述德文原著,務求更全面、準確地介紹、探討潘霍華的神學思想。並且,他還在各章後適當地插入潘氏的生平介紹,讓讀者瞭解潘霍華發表講論的來龍去脈。

因《作門徒的代價》、《團契生活》兩本中譯著作廣為華人教會認識的潘霍華,原是德國教會牧師和神學教育工作者。他也活躍於“認信教會”(Confessing Church),積極參與推翻納粹政權。他在1943年被逮捕,並於1945年在弗洛森比格(Flossenbürg)集中營被處死,為信仰和公義付上生命。

潘氏的神學主張是鼓勵信徒敬虔度日,在世過分別為聖的生活。但在面對政治與公義時,他卻敢於放棄“廉價恩典”,強調信徒要進入黑暗世間,重建上帝眼中的公義世界,與受壓迫的人站在一起。他自己即是這樣以身作則去踐行,並付出生命代價。

潘霍華在時代的衝擊面前,所作出的信仰反思和行動,對當前華人信徒面對的境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啟示、參考意義。在有關潘霍華神學思想中文著作中,本書稱得上是最具深度的一本,不容錯過!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