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梵蒂岡公會(賀宗寧)2017.10.13

賀宗寧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教會歷史這一週2017.10.13

 

公元1962年10月11日,天主教教宗若望23世宣佈第二次梵蒂岡公會開幕。這個公會將天主教帶進了20世紀新的時代。

教宗庇護12世在1958年過世後,天主教的樞機主教們在11輪投票后,才選出若望23世為新任教宗,時年77歲。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他只是位過渡性質的教宗。但他在即位后3個月宣佈召開公會。

自從1870年第一次梵蒂岡公會宣佈教宗無誤後,教宗大權在握,將近100年來,天主教沒有再開過公會。若望23世本不需要再開公會,但他堅持要用主教們聯合的智慧來更新天主教。他的這個決定讓許多人感到意外。

在正式開會前,若望23世曾多次表達“現在是打開窗戶,引進新鮮空氣的時候了。”他也邀請了天主教以外其他基督教宗派與團體派代表來觀察這次的公會。接受邀請派觀察員的有:俄羅斯正教,埃及科普特正教,伊索比亞教會,敘利亞正教,東方敘利亞正教,亞美尼亞使徒教會,聖公會,路德會世界聯盟,長老會世界聯盟,福音路德宗,衛理公會世界大會,公理會國際大會,貴格會,基督門徒會,自由派國際基督教聯合會,南印度教會等。

1961年教廷成立基督教聯合促進部,協助籌辦公會並與其他基督教派別聯絡。次年,第二次梵蒂岡公會在1962年10月11日,正式在梵蒂岡的聖伯鐸大教堂(基督教翻譯為聖彼得大教堂)開始。大會分兩大派別。保守派希望保持天主教上千年的傳統;改革派則認為教會必須面對現代社會,做出合宜的改革。

 

教宗若望23世

 

教宗保祿6世

 

參與第二次梵蒂岡公會的有2000到2500位主教,另外還有上千名的觀察員。從1962到1965共有四個會期。在若望23世與保祿六世的支持下,改革派大獲全勝。但是,若望23世在1963年6月逝世,沒有看到最後成果。意大利的蒙提尼樞機主教接任教宗,成為保祿六世。在新任教宗的帶領下,第二次梵蒂岡公會於1965年第四次會期後結束。

整個公會前後一共出版了16份文件,主要是針對二次大戰以後社會文化的變遷,來調整教會的運作。這16份文件奠定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天主教。

 

這些文件的主旨之一是“和好”。因此,文件中改革的容包括:允許天主教徒可以與其他基督教宗派的信徒一起禱告;也鼓勵他們與其他非基督教信仰的人交友;天主教的彌撒可以改用非拉丁文的本地語言。其他方面的改革包括教育,媒體以及有關啟示方面的教導。

*保祿六世在1965年梵蒂岡二次公會時,將一份教宗諭旨交給太陽城正教主教長梅里頓。諭旨的內容是取消1054年造成東西教會分裂的、開除東方教會教籍的諭旨。

後來成為教宗本篤16世的德國神學家拉親爾指出,這次公會最重要的核心信息是:“逾越節預表基督救贖的奧秘(Paschal Mystery)是基督教的中心信念,因此也是所有基督徒生活,甚至基督徒一切事物的中心。”這次公會其他的重要信息與改革還包括,不再堅持以拉丁文為彌撒所使用的語言,而改用教會所在地點本地的語言,取消神父華麗的服飾,修改聖餐時的禱告文,簡化教會日曆,允許神父在彌撒時面對會眾,而不是僅能面對十字架。講堂內部的畫像、雕塑及音樂,也朝向現代化改進。

 

 

1962年參與開幕典禮的代表中,後來有四位先後接任教宗的位置。他們是:蒙提尼樞機主教(Giovanni Battista Cardinal Montini,保祿六世);陸其安諾主教(Bishop Albino Luciani, 若望保祿一世);波蘭的沃提拉主教(Bishop Karol Wojtyła,若望保祿二世);以及德國的神學家顧問拉親爾(Joseph Ratzinger,本篤16世)。

教廷花了超過兩年的時間準備這次公會的召開。除了一個協調各方面的總體委員會外,另外還成立了10個特別委員會。除了邀請2100到2300位的主教出席外,還邀請了特別的神學專家為顧問,這些神學專家在會議中成為非常有影響的一群顧問。

除天主教外,有17個東正教與基督教新教的宗派派觀察員列席。

1962年10月11日,在若望23世主持下,第二次梵蒂岡公會正式開始。教宗在開幕式上以拉丁文“歡迎母親教會”(Gaudet Mater Ecclesia)向全體出席的主教及觀察員致辭:

“大公會議的任務在使教會自我革新,推進基督徒中間的合一,為能向人類更有力地宣講福音。接著,他特別提及大會的工作要則。例如:教會不得遠離教父所傳授的真理之神聖寶庫,同時應該顧到當前時代的趨勢。教會固然有保存看守真理寶庫的責任,但為盡好這天職,不應只滯留於研究古蹟而應以欣勤、愉快、勇敢無畏的精神,切實地努力工作,使能符合當代的需要﹔保存啟示真理是一事,其傳達的方式為另一事,所以在表達上該按照實際需要。對所有的謬誤,教會過去無時不在竭力抵制,並以嚴格方式予以懲罰﹔然而,今日教會卻願以仁慈對待它們,就是以充份地闡明福音的真義來辯明謬誤的道理。”

在開幕詞中,教宗也提到所有基督徒的合一:“耶穌基督受難前夕向天父熱切懇求

信從祂者的合一﹔天主教深感有職責努力促成這合一。”教宗說耶稣的祈禱,恰似放射上天救恩的三道神光:

第一,天主教友本身的團結﹔這一團結應堅強固守,放出光輝來作典範。

第二,與宗座分離的基督徒,亦顯示他們的熱切祈禱,深切盼望與天主教會合一。

第三,崇奉其他宗教的信徒,亦對天主教一致寄予重視和崇敬。教宗更盼望

聖教之光得普照大地,透過她超性的團結力,能有助於人類大家庭的團結合一。

第一會期在將近兩個月後,於12月8日正式休會。但在休會期間的1963年6月3日,若望23世逝世。按照天主教的傳統,一位教宗所召開的公會在這位教宗逝世後,是否繼續需要繼任教宗決定。6月21日選出保祿六世為新任教宗。他就任後立即宣佈繼續這次的公會。

保祿六世在宣佈繼續開會後,修改了第一會期中的一些組織與程序上的問題:邀請更多的平信徒以及非天主教的觀察員參加,將討論的主要項目減為17項,並取消全體大會時的秘密會議。

他在1963年9月29日第二會期開幕式強調這次公會的牧養性質:

  • 要更完全的確認教會的性質以及主教的角色;
  • 要更新教會;
  • 要恢復所有基督徒的合一,包括為因天主教造成分裂的事尋求寬赦;
  • 要開始與現今的世界對話。

第二會期於12月4日結束。但在結束時,比利時的樞機主教蘇能斯(Leo Joseph Suenens)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憑什麼可以討論教會的現實狀況,如果有一半的教會成員根本沒有代表參加?”他所指的是女性信徒。教廷因為這個提議,在1964年第三會期中任命了23位婦女旁聽(auditor)。她們雖然在正式的辯論中沒有發言權,但她們參加公會委員會的文件起草,也每星期聚集討論並對文件草案加入意見。

第三會期從1964年9月14日到11月21日。在這個會期中通過了大公教會運動宣言(Unitatisredintegratio),承認新教徒與東正教徒為“分離的弟兄”,稱呼東正教為東方的教會( OrientaliumEcclesiarum)。

第四會期在1965年9月14日開始,討論尚未有結論的11個議程主題。其中包括信仰自由,教會牧養與現今世界,神父的事奉與生活,宣教事工。此外,並完成對神啟示的教義,主教的牧養職分地位,神父應受的教育,一般信徒的教育以及平信徒的角色等等議題。

大會最後一天,12月8日,教宗與東正教主教長發表共同聲明,為過去雙方造成教會分裂的行為表示遺憾。

主要改革內容

第二次梵蒂岡公會在教宗保祿六世的主持下於1965年結束。主要結論是:

  • 修訂彌撒及其他聖禮的儀式,採納不同文化與族群的特點;
  • 鼓勵信徒讀聖經;
  • 視平信徒與聖品人員為同等;
  • 重建受洗前的信仰問答;
  • 恢復執事的職位;
  • 重思“權力”的內涵,強調事工的合作;
  • 承認神在天主教以外的工作;
  • 支持信仰自由;
  • 接受世人基本是良善的看法。這點在基督在榮耀與權力中再來時得以完全。

第二次梵蒂岡公會有許多正面的成果,包括以本地語言進行彌撒,神父在主持彌撒時不再背對信徒,以及鼓勵信徒讀聖經等。但是,“承認神在天主教以外的工作”這一項結論不只是與新教及東正教和好,並在後來更進一步,成為教宗與達賴喇嘛會面的根基。將教會合一運動推廣到與所有宗教合一的方向。天主教不再堅持“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的教導。這應該是一大錯誤。

 

“教會歷史這一週”已經制作成3-5分鐘的視頻(蘇文峰主講),在橄欖社區網站(http://ocochome.info/)播出,《教會歷史這一周》的頁面短鏈接:http://wp.me/P5KG8P-7dW

或點擊后面網址觀看本期視頻:http://pan.baidu.com/s/1jI461F4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