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聚,為要對你說:我愛你(晨牧)2018.02.16

晨牧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18.02.16

 

在信中“相聚”

姐姐的女兒小萱,這個暑假送給我3件禮物:一盒水彩顏料,一個髮夾,一袋薰衣草香包。

當她從行李箱裡掏出禮物,遞在我手裡,說實在的,我有些激動。

去年15歲的她,離家去了幾千公里外的上海讀高中,家人們極為不捨。起先小姑娘並不傷感,反而很新奇。沒多久,電話裡就聽見她一聲聲地訴苦。我覺得僅在電話裡安慰她幾句是不夠的,就開始給她提筆寫信,也給她寄去我親手烘烤的點心。

我堅持有規律地給她寫信,就像當年我讀高中時,每週和姐姐書信來往一般。幾個月過去,小萱開始盼望我的信,我也很期待她的回覆。無論是寫信的日子,還是收信的日子,這對於我倆已成為一個快樂的儀式。因為那一天不同於平日,那一天,我們在信與食物中“相聚”。

寫信也好,給她寄去點心也好,這些連接我們情感的儀式,讓我們心生期待,期待下次的“重逢”。我想,只把“我很想你”這句話說在嘴上,總還是顯得輕飄飄的,愛是要能看見,還要能“嘗”到。

因為不能常見面,只能通過信件和禮物,來表達記掛和思念,並且通過信件和禮物告訴她:無論你走得多遠,我記得你,在乎你,而且,我也需要你。如此,我們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將彼此淡忘,等再次相聚時,也不至於感到陌生。

 

渴望擁抱永恆

在家人和好朋友之間,每當節日、生日等特殊的日子,大家總會做些特別的事情,進行情感相連的儀式性慶祝。慶祝讓我們感到快樂,充滿希望,讓我們加深在彼此心中的身份認同,以及對彼此的安全感。

猶太人的家庭或者社群相聚大都和儀式性慶祝相關,比如他們恪守傳統的安息日儀式:打掃家居,洗澡換衣,點燃燭光,準備麵包,母親在酒杯和辮形麵包上念祝頌詞,然後全家人一起唱歌,父親誦讀聖經,祝禱後全家人舉杯慶祝,用餐時,大家可以交流,也可以唱讚美詩。

在同樣的時間,重複做一件事的目的不在於擁抱空間,而是擁抱時間。當我們擁抱時間時,我們也會與永恆接觸,將永恆的價值觀帶到當下這一刻。

畫家莫奈在畫那著名的“乾草堆”系列畫作時,他帶了幾張畫布到選定的地點,等候某些效果的出現。當他以閃電般的速度分析、記錄自己看見的東西後,連續多天他都回到同一位置,繼續在那些畫布上作畫。莫奈希望能夠捕捉到那些永恆的片刻。

每次凝視他那8幅乾草堆系列作品時,我完全為他捕捉到的光線著迷,我渴望擁抱這些畫作中顯出的永恆。

正如莫奈日複一日回到同一地方捕捉某種效果,猶太家庭也周而複始地體驗安息日的意義。作為基督徒,我們也透過研讀聖經、安靜的時刻、崇拜來體驗永恆。

還記得幾年前,我去蘇格蘭愛俄拿島上古老的修道院參與春季修繕工作。這個島位於蘇格蘭海域之中,島上住著不到一千人,我們這些來自各國的義工,與其說是來義務勞作一周,不如說為要享受海島的寧靜,特別是修道院中有規律的儀式性崇拜。

清晨去小禮拜堂進行早間崇拜,在鋼琴和風笛的伴奏下,我們齊唱古老聖歌,讀經,默想,禱告。之後,我們去餐廳吃飯,然後按照工作表上的任務,刷漆,打掃,清洗,做園藝等等。到了晚上,我們又聚到小禮拜堂,夜間的崇拜有種別樣的肅穆和安靜。

好幾次崇拜中,我的淚水不自覺地湧流,是音樂、歌聲、禱告、古老的教堂,還是眼前這群不同膚色和種族的弟兄姐妹?還是上帝在這一切之中的神聖臨在?總之,我覺得自己不是置身於片刻的生命裡,而是正行進在永恆的旅途中。

在崇拜的儀式中,與永恆相遇,越發讓我瞭解到自己不能供應自己所需——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靈性上。

有時候“去教堂”往往破壞我們對“去敬拜”的感受,“去敬拜”提醒我們敬拜是享受,是令人喜悅的經驗,是有上帝同在的神聖時刻。

 

崇拜,與主相遇

有一首古老詩歌《河中的祈禱》(Down to the river to pray):

當我走入河中祈禱,端詳那條神聖古道,誰應戴上閃亮桂冠,仁慈的主將我引導。啊姐妹們我們走吧!我們走吧快快走吧!啊姐妹們我們走吧!走入那河中去祈禱。啊兄弟們我們走吧!我們走吧快快走吧!快些兄弟我們走吧!走入那河中去祈禱。

……

這首無伴奏的清唱歌,由美國藍草鄉村音樂歌后Alison Krauss唱出來,格外寧靜空靈。不斷循環的副歌,簡單重複的節奏,給人一種強烈的儀式效果。每次聽這首歌,我可以感受到清晨的靜謐,心靈的呼喚,群體崇拜的熱情。

聽這首歌也讓我想起19世紀美國南部的黑人農奴,雖然他們生活艱苦,備受欺壓,然而每到主日,全家人定會穿上乾淨得體的衣服去教堂崇拜。對於他們來說,集體崇拜的儀式很重要,通過崇拜,他們的信心得以重建,喜樂得以填充。

我們看為片段的、碎片式的人生,在崇拜中,在與弟兄姐妹相聚的時間裡,變得神聖而完整起來。相聚是為要感受彼此手掌的溫厚,眼睛裡的歡喜和憂傷,為要看見彼此的愛。我們也在相聚中,在彼此身上,看到那看不見的耶穌的同在。

愛需要建立,就需要相聚。相聚需要分別出來時間,共同做一些特別的事,好讓那些平常的日子也能記得起對方的樣貌和溫暖。

在崇拜中,我們又被提醒去記得耶穌的愛,基督徒常用一個字眼“記念主”,記得又掛念,便是我們對看不見的主耶穌的情感。這樣的紀念帶給我們幸福。但這幸福的紀念,卻是上帝的愛子以祂生命為代價換來的。

無論是個人還是群體,我們仍在不住的、循環的崇拜儀式中,不斷地感受上帝的恩典,擁抱祂的永恆,也預備好自己的心迎接主的再來。

 

作者現居中國西北。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