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吧!(小剛)2019.04.24

本文原刊於《舉目》90期和官網2019.04.24

小剛

 

我剛剛出來傳道,就聽老牧師說:“不會做夢的傳道人,不是好傳道人。”我先不說自己好不好,那有點傻。我想說的是:“牧者若不學著做點夢,是很容易抓狂的。”

 

我直白地對教會的同工說過:“你們和我一樣愛主,甚至有人比我更愛主。然而我既然蒙召成為牧師,生命中就有一個點,是你們少有的,那就是我總在思考:教會下一步該怎麼走?這就是我為什麼常常做夢,並總想叫別人也一起來做夢!”

夢,多少都帶著期盼。夢的對立面,就是似乎難以改變的現實,像一堵厚實的城牆。

我所牧養的,是一個內斂有餘、外展不足的教會,充滿了恩典,卻在幾近半個世紀內從未植堂。主日講道時,往台下一看,會員的頭髮大多白了(平均年齡53歲,平均信主年齡18歲)。再不起來,路都要走不動了!

前年的會員大會,我藉著教會主題“擴張你帳幕之地”,代表教牧、長執提出了“3年植堂計劃”。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我收到各小組歸納出來的意見書,整整6大張,大多是負面的、懷疑的。

那一年,我真像耶利米說的,有燒著的火閉塞在骨中,一面是神開啟的異象,一面是滯後的會眾。我火燒火燎,連著講了16篇擴張帳幕的道。那份急切,真的有點像當年連著向百姓喊話的哈該和撒迦利亞,他們一個話還沒有講完,另一個已經插了進去。

我不斷鼓勵同工:不要怕!我們是領袖!教牧長執退修會,我們一起學習、探討:如何創建一個領導導向的團隊——不是牧師一個人,而是教會的一群人!學習材料裡說:“我們越是往領導而非代表會眾的方向走,我們會眾的合一度和支持度就越強。”是的,我們不能做四平八穩的“分析師”,我們要做“牽引師”,抬頭看準神的旨意,再把大家帶起來。什麼是領袖?中文很傳神,就是“領子”加“袖子”,因為那地方最容易磨損,所以領袖需要多一點的耐受力。

 

我們教會有過兩次帶著分裂意味的植堂。一次是20年前,一群住在南邊的弟兄姐妹嫌教會遠,希望能在自己的居住地獨立聚會。他們沒有得到牧師的首肯,憑著血氣開始了主日崇拜。於是,分裂的陰影就一直隨著他們,直到有一天,他們到牧師向主悔改,討到了祝福。

另一次差不多是10年前,被教會解聘的牧師和一些弟兄姐妹,在教會的不遠處,建立了一個新的教會。因為屬靈的秩序不對,就給日後的發展帶來了諸多的難處。

屬靈的事,真是一個奧秘。如果人都懂得守秩序、討祝福,即便像雅各一樣,死皮賴臉地討要,都會蒙神的憐憫,不會像以掃輕看自己的長子名分而遭咒詛。

教會與其在病態中分裂,為什麼不趁著健康去分植呢?兒女長大是要婚嫁的,這是常理,也是常識。教會不一定要往“大”裡走。當年耶路撒冷大教會被打散,帶來的益處豈不就是賜福給了更多的地方教會嗎?

好幾位同工對我說過:咱教會的錢用不完!我回答:不是我們教會錢多,而是我們教會根本就沒有異象,不懂怎麼用錢!不錯,我們每年拿出差不多15%的奉獻,支持世界各地的幾十位宣教士,但自己的會眾,卻從來沒有親身參與海外的宣教。

我們不斷地積累各樣的屬靈資源,卻少有發散。這些年經過EE(三元福音個人佈道)培訓的會員有100多位,如今都走出教會去實踐過。經過TEE(為期一年半神學延伸制)培訓的有20多人,經過MER(家庭更新)培訓的家庭也超過50……受培訓的密度之高,就是在整個北美華人教會中也是少見的。

如今教會人滿為患、車滿為患。這當然是好事,大家都說哈利路亞!不過,其中隱藏的危機,也是明顯的。

讀過聖經的都知道,有3種恩膏是從天上來的,那就是先知的恩膏、祭司的恩膏和君王的恩膏。一個人同時得到3種恩膏的,好像不多。摩西是一個,大衛是一個,撒母耳是一個。

當牧師的,也要向神求恩膏——若沒有一點先知的恩膏,沒有辦法講道;若沒有一點祭司的恩膏,不能把人帶到神的面前;若沒有一點君王的恩膏,無法領導會眾往前。

前兩種恩膏,我們都很熟悉,但我們卻很少強調後一種恩膏。其實除了心裡的純正,牧者還得要有手中的巧妙!可惜我們善於平衡,卻少有堅持。我們因為缺乏屬靈的領導力,反倒常常被會眾或大或小的聲音、或好或壞的慾望所左右。尊重人過於尊重神,害怕人過於害怕神,討人的喜歡,過於討神的喜歡,時不時就發生在我們這些牧師的身上。

就如我們教會,有Awana事工,提供孩童的教導和照顧。結果,教會眾多的小組(即使空巢的),都以Awana為中心——只要Awana放假,小組就跟著停止聚會。能否突破教會的圍牆,讓小組的弟兄姐妹回到自己所居住的社區聚會,積極地去影響和祝福社區呢?就此,我差不多講了兩年,但大家都是大眼瞪小眼,毫無實際改變。

要更新教會的屬靈生態環境,是何等的難啊!我改變策略,帶著“福音燒餅”,連著走訪了幾十個家庭,深入分享教會外展的方向,並挑戰弟兄姐妹——當年,神命令被擄到巴比倫的以色列百姓,要為那城求平安,禱告耶和華。神說得很清楚,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今天,我們的城在哪裡?如果我們連家門都不願打開,如果我們對自己的鄰舍沒有一點福音的負擔,我們怎麼可能成為這地的祝福?怎麼能得到神同在的平安?

那時,全教會也正在學習華理克牧師倡導的為期40天的禱告。因著聖靈的催逼,我們教牧、長執同感一靈,齊心努力,結果所有的小組,在暑期都高高興興地回到了自己所在的社區聚會。我在靈裡看到的景象,就是耶利哥大城在眾人的呼喊聲中,轟然倒塌!

做夢總得付點代價。我不否認,我時而會遭挫折,甚至踢到鐵板。那或許因為我走得太快,或許因為我的帶領風格,有人無法認同。然而,能登高望遠,大家的日子都會好過一點,至少不會再為一點小事彼此找茬。想想那些有小孩的家庭,看似雞飛狗跳,卻充滿了蓬勃的生機。不像有些人家,看似一塵不染,每天嘮叨的卻盡是陳芝麻爛穀子。

只要認凖前行的方向,早點、晚點又怕什麼!只要自己心裡的燈還是亮的,那就好了。結果在神手裡,經歷些挫折,人才更懂得將榮耀歸給神。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人湧進了我們教會所在的小城。神早一步把我們帶到這裡,祂的心意是什麼?我們的教會不能只是一個地標性的建築,應該是深入連接每一個社區的網絡,應該是流動的血脈!

能不能讓當地所有的華人都聽到福音?能不能在每一個有華人居住的社區開拓小組,讓人就近找到基督徒、找到聚會點?應當如此!

然而,弟兄姐妹個個都喜歡“抱團”——有的小組實在太大了,早就應該分植了,弟兄姐妹卻怎麼也不願分開。我就釜底抽薪,一家家去尋找潛在的小組長人選。結果神的時候一到,一個個新的小組就脫穎而出。

你相信嗎?第一個新植的教會,將成為眼見的實際,因為哪裡有新的小組,哪裡有福音的熱點,哪裡就是未來植堂的所在。

你相信嗎?從“擴張你帳幕之地”到“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才一年,植堂就變成了教會全會眾的共識。

你相信嗎?從此,外展植堂成了我們教會的常態。我們這些踏入屬靈更年期的人,將重回生育期、青春期!就像神當年對以色列百姓的應許:不懷孕、不生養的要歌唱,沒有丈夫的要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

這些日子,我和師母常常在社區裡走禱,求神將腳掌所踏之地賜給我們。

“不會做夢的傳道人,不是好傳道人”,我們共勉!

 

作者現在美國牧會。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