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孟德爾頌神劇《聖保羅》(王星然)2019.10.14

王星然

本文原刊於《舉目》93期和官網“言與思”欄目2019.10.14

 

記得,多年前開車馳騁在密西根鄉間小路上,田野風景如織,金色的麥穗在秋天的夕照下閃閃發光,收音機飄來一陣熟悉的旋律,那是巴赫教會清唱劇BMV 140《醒來吧!沉睡者》的著名旋律(根據《馬太福音》中10個童女的比喻寫成),只是細聽又不像巴赫,整個管弦樂團的龐大編制是浪漫樂派的產物,而且中間夾入了一段戲劇張力極強的發展部。我聚精會神把它聽完,主持人介紹這是神劇《聖保羅》Op.36的序曲,作曲家是菲利克斯·孟德爾頌(又譯:門德爾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我恍然大悟!

 

向巴赫致敬

我們知道,19世紀初封塵已久的巴赫的《馬太受難曲》,是孟德爾頌使它重見天日,發揚光大!作為浪漫時期的巴赫教會音樂傳人,孟德爾頌在自己的第一部神劇《聖保羅》裡向前輩大師致敬,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聖保羅》處處可見巴赫的影子——宣敍調,詠嘆調,合唱曲本來就是神劇的基本元素,可是孟德爾頌在劇中還穿插了多首聖詠曲(古老聖詩改編,註1),這可是巴赫譜寫教會清唱劇(Cantata)的簽名手法。相信熟悉巴赫教會音樂的朋友,聽《聖保羅》感覺會很親切。

《聖保羅》不只有巴赫的影子,它還受到另一位大師——韓德爾的影響,韓德爾以爐火純青的合唱對位手法,創造不同聲部的明暗對比,音樂線條間彼此的追逐,帶來濃烈的戲劇張力。這種戲劇性也深刻地呈現在《聖保羅》的合唱段落裡。

 

從銀行繼承人到音樂家

孟德爾頌出生於猶太銀行世家,父親總是希望兒子將來可以繼承家業,因此一開始是反對他以音樂為志業的。猶太父母和中國父母很像,總希望兒女可以成龍成鳳,當個窮酸音樂家怎麼養活自己?

孟德爾頌父親的態度後來得以改變,是因為名作曲家Luigi Cherubini(1760-1842)介入,他認定孟德爾頌是不世出的音樂天才,父親才轉而支持兒子作曲,不僅如此,他還催促孟德爾頌在音樂中融入信仰,譜寫神劇。

1835年3月,當孟德爾頌正傾力譜寫《聖保羅》期間,父親寫了一封信鼓勵他:“如果神劇只能用舊的作曲手法呈現,那我想韓德爾倘若活在現代,他不可能譜寫任何神劇了!我這麼說,可是對你帶著十足的信心和殷殷期盼!好想看到你的神劇大作發表。我相信你一定能結合古老的神劇概念,並用現代手法把它表現出來……”(此處為意譯,註2)

父親早年從猶太教改信基督教,帶著一家人在路德會受洗,有人認為他改信基督教,是為了在德國的金融事業發展。但從他鼓勵兒子譜寫教會音樂,以及孟德爾頌為數眾多的聖樂曲目來看,這一家人的信仰很真實是無庸置疑的。

不幸的是,父親還没來得及聽見這部神劇,寫那封信的那一年11月即逝世,6個月後即1836年5月22日,孟德爾頌在Dusseldorf的Lower Rhine Music Festival舉行了《聖保羅》的試演,且大獲成功。接下來的18個月裡,《聖保羅》在整個歐洲共演出了50場。根據1837年萊比錫Paulinerkirche的正式首演記錄(註3),《聖保羅》動用了310名歌手,65名管弦樂團成員,共375人演出,這種陣容只能用樂壇盛事來形容。

當時,英國的曼徹斯特音樂節和利物浦音樂節搶著演出該劇,還趕製英譯版本,一時間轟動樂壇。喜歡神劇和聖樂合唱的英國人非常喜愛孟德爾頌!繼韓德爾、海頓之後,他們終於找到了神劇接班人,通曉音律的維多利亞女王更是因此認識了孟德爾頌。

《聖保羅》的故事選自《使徒行傳》4-21章,由45個樂段組成,劇本由孟德爾頌的老朋友Julius Schubring(1806-1889)提供,其中穿插《利未記》、《詩篇》、《馬太福音》、《羅馬書》、《哥林多前後書》、《腓立比書》、《提摩太後書》、《雅各書》、《啟示錄》等章節。

Schubring是牧師,《以利亞》的劇本也是出自他的手筆。這兩部劇作的經文選錄得極好,透過Schubring的神學視角,無論是在先知以利亞或是使徒保羅的故事中,基督才是真正的主角。

《聖保羅》全劇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內容包括了司提反為主殉道,掃羅殘害基督徒,在大馬士革途中遇見主,進城由亞拿尼亞施洗,生命改變;而第二部則著墨在保羅和巴拿巴一起宣教,在路司得醫好生來瘸腿的人,卻被誤認為希臘神祗,保羅向群眾澄清並闡明福音。後半段則用了相當的篇幅著墨於保羅為主殉道。

以下是神劇精華選粹介紹:

第一部

#1 序曲:如前所述,這首精彩的序曲,使用了巴赫清唱劇BMV 140《醒來吧!沉睡者》的著名旋律,同時加入了戲劇張力強烈的發展部,預示一個充滿神蹟和恩典的故事。

#3聖詠合唱Chorale: Allein Gott in der Höh’ sei Ehr’(感謝讚美至高神)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聖詠曲,旋律取自巴赫清唱劇BWV260,描述因著耶穌,我們得蒙救贖,故此要讚美祂的權能直到永遠。

#7 女高音詠歎調Aria: Jerusalem! Die du tötest die Propheten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參《太》23:37)女高音哀歎耶路撒冷的悖逆和剛硬,上主多次願意召聚祂的兒女,他們卻不願意。孟德爾頌用《馬太福音》裡耶穌的歎息,為接下來要發生的司提反殉道,勾勒出一個有說服力的背景。

#9 男高音宣敍調及聖詠合唱Recitative & choral: Und sie steinigten ihn (他們用石頭打他,參《徒》7:59-60)這一段描述司提反殉道的場景,刻劃得極為傳神,演繹司提反的男高音真摯充滿感情地唱出:“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接著詩班唱出聖詠曲 “Dir,Herr,dir will ich mich ergeben上主我把我的靈魂交付於祢了。”這也是巴赫最愛的一首聖詠曲旋律,他多次引用在自己的清唱劇裡。

#11 合唱曲Chorus: Siehe! Wir preisen selig(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參《各》1:12)司提反殉道後,詩班唱出安慰人心的合唱曲:“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祂之人的”,這一段合唱也預告了接下來掃羅逼迫教會的樂段。

#14 男高音宣敍調及合唱/男中音對話 Recitative with chorus: Und als er auf dem Wege war (掃羅在大馬色路上遇見主,參《徒》9:3-6)這一個樂段充滿戲劇性,尤其是掃羅(男中音)與耶穌(詩班)之間的對話,從惶恐不安的小調轉成平安篤定的大調,象徵掃羅的生命不再一樣。

#15 合唱曲Chorus: Mache dich auf! Werde Licht!(起來吧!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參《賽》60:1-2)劇作家Schubring牧師選用《以賽亞書》裡的這一段預言,可稱之為神來之筆。歌詞反思昔日走在黑暗中瞎眼的保羅,如今被光照,生命被改變,得以看見主的榮耀。這是一首振奮人心,充滿光輝的大合唱。

#16 聖詠合唱Chorale: Wachet auf! ruft uns die Stimme(醒來吧!沉睡者)這首巴赫的聖詠合唱改編曲是整部作品的靈魂,它不僅是序曲的主題,更成為保羅回轉後的生命凱歌。保羅的生命即將再出發,孟德爾頌使用大量的銅管樂器和定音鼓,塑造一個爭戰得勝的氛圍,很有皇家氣勢。

#22 Chorus: O welch eine Tiefe des Reichtums(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參《羅》11:33)這是第一部的終曲大合唱,一首旋律優揚美麗的讚美詩。歌頌上帝超過人一切的智慧和知識。有誰能料想到?那個四處迫害基督徒的掃羅,現在翻轉成為忠心的使徒,並且最終走上殉道之路。誠然“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

第二部

#23 合唱賦格Chorus: Der Erdkreis ist nun des Herrn (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參《啟》11:15,15:4)第二部的開場是一個榮耀的大合唱:“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這為保羅接下來在外邦人中的宣教工作,提供一個強而有力的保證,保羅已立於不敗之地,因為他的主已得勝。這首合唱後半段是非常精彩的賦格,不同的聲部彼此呼應,好像萬國萬民,從四面八方一起湧來歸向基督。

#25男高音/男中音二重唱: Duettino: So sind wir nun Botschafter(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參《林前》5:20)這是保羅(男中音)和巴拿巴(男高音)的二重唱,兩個聲部美妙的合音,溫柔篤定地唱出“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

#26 合唱Chorus: Wie lieblich sind die Boten(報福音、傳喜信的人,參《羅》10:15、18)接著合唱也呼應:那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這是一首甜美帶有田園風格的合唱曲。

#36 宣敍調,詠嘆調,及合唱Recitative, aria & chorus: Da das die Apostel hörten ,(二位使徒聽見,參《徒》14)這是一個混合不同曲式的樂段,生動地描繪了《使徒行傳》14章的路司得城事件,保羅與巴拿巴被眾人當成神祗膜拜,他們撕開衣裳,跳進眾人中,阻止他們,並再次陳明福音的精義。

#38 合唱曲Chorus: Hier ist des Herren Tempel (這是耶和華的聖殿……他褻瀆神,用石頭打死他,參《徒》21:28)這首合唱是《聖保羅》少數帶有附點音符節奏的作品,眾民情緒激動高昂,我們彷彿在現場看見他們叫囂、謾罵,要將保羅置於死地。

#40 男高音抒情短歌Cavatina: Sei getreu bis in den Tod (大提琴)(你務要至死忠心,參《啟》2:10)這首抒情曲伴隨著大提琴如泣如訴的對話,堪稱《聖保羅》最優美感人的樂章,餘韻繞樑,不絕於耳。這是主給跟隨祂的人愛的叮囑與安慰,前半段出自《啟示錄》2章10節,“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後半段出自《耶利米書》1章8節,“你不要懼怕他們, 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

#44 女高音宣敍調Recitative: Und wenn er gleich geopfert wird (即使他被獻上)在進入終曲大合唱前,女高音宣告“那美好的仗他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他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他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他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他的”(《提後》4:6-8)

#45 終曲大合唱Final chorus: Nicht aber ihm allein (不但賜給他,參《提後》  4:8)接著詩班大聲回應:不但賜給他,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最後, 用《詩篇》103篇1節、20節總結:“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稱頌他的聖名!”“聽從祂命令、成全祂旨意、有大能的天使,都要稱頌耶和華!”這是一首用技巧艱深的對位合唱手法寫成的終曲,展現了巴赫和韓德爾神劇精髓的傳承。

“時代之寶”

大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盛讚《聖保羅》是“時代之寶”(Juwel der Gegenwart),是自海頓以後最優異的德國神劇。没有《聖保羅》的成功,就不會有名垂青史的神劇《以利亞》(註4)。

1846年,孟德爾頌還開始著手譜寫第三部神劇大作《基督》(Christus,Op.97),可惜未完成,隔年,即1847年11月4日死於腦溢血,享年38歲。

他的喪禮在萊比錫大學裡的聖保羅大教堂(Paulinerkirche)舉行,這裡是《聖保羅》的正式首演之處,也曾是馬丁·路德、巴赫服事過的地方。教會在喪禮上用管風琴演奏了《聖保羅》序曲,來記念他的一生。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

The Paulinerkirche in the 17th century, by Ernst Wilhelm Straßberger, ca. 1839

註1:這些聖詠曲作品,包括了第3首 Allein Gott in der Höh’ sei Ehr’ (感謝讚美至高神);第9首 Dir, Herr, dir will ich mich ergeben.(上主,我把我的靈魂交付予祢了);第16首Wachet auf! ruft uns die Stimme(醒來吧!沉睡者);第29首O Jesu Christ (耶穌基督惟一真光)

註2:這封信寫於柏林,1835年3月,英譯原文:The question, however, ought to be put in a different form, – not whether Handel would compose his oratorios now as he did a century since, but rather, whether he would compose any oratorios whatever; hardly – if they only could be written in the styles of those of the present day. From my saying this you may gather with what eager anticipation and confidence I look forward to your oratorio, which will, I trust, solve the problem of combining ancient conceptions with modern appliances。

註3:自試演以來,孟德爾頌花了不少時間修改譜,以求達到他理想中的效果,這場萊比錫的演出是完成修定,由樂譜商出版後的正式首演。

註4:《以利亞》與韓德爾的《彌賽亞》、海頓的《創世記》並列為古典樂史三大神劇。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