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內捲浪潮向基督徒襲來(向遠)2021.06.29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21.06.29

向遠

 

內捲:這詞形容的不正是我嗎?

不辭勞苦、廢寢忘食、夜以繼日、通宵達旦、挑燈夜戰、日理萬機、勤能補拙、天道酬勤……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裡,這些詞語總是催人奮進,激勵人以刻苦精神努力贏得更好的明天。所謂勤奮是美德,奮鬥的青春最美麗,人們曾經找不到懷疑勤勞的理由。

十幾年前,“過勞死”現象引起了人們一些警覺,但大多數人不以為然——認為那是個別拼命三郎的偶發事件。最近幾年,一群默默耕耘的碼農們,情願或不情願地被貼上了“996”的標簽。不過,這更多是一份殊榮,因為你能“996”,證明你還年輕,證明你高薪。

然而,從去年開始,當“內捲”一詞頻頻進入公眾視野,它引爆了無數人心中埋藏已久的悶雷:這詞形容的不正是我嗎?平凡的我,沒有韓寒那樣的勇氣,也沒有樸樹那樣的才華,只能埋頭拼死拼活地幹,卻不知何時才能掙脫痛苦的泥潭!

有評論說,“內捲”幾乎涵蓋所有人群、行業、領域,群體,從國企到私企再到外企,從為付房租發愁的人,到擔心房租收不上來的人,從一畢業就失業的大學生,到因為offer太多有選擇困難症的職場人士……

人們都在忙碌的泥潭裡掙扎著,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奮鬥是為了明天更好,可是今天忙完了,明天可能更忙,更好的明天在哪裡?

陷入內捲有什麼特點?媒體人秦朔這樣總結:

  1. 成長和發展出現瓶頸,經常感到壓抑,又無法衝出困局。
  2. 簡單重複自我,感覺不到存在感和價值。
  3. 外部交往匱乏,或在交往中有乏力感。
  4. 組織內耗,每個人都很努力,但往往是互相抵消彼此的努力。
  5. 對外的肯定性、包容性、接納性下降,負面情緒和敵意上升。

試想,人一輩子不過匆匆幾十年,沒有人願意像囚徒一樣,一直在等待中煎熬著。可是,人又掙脫不出這個囚籠。為什麼人要這般勞苦?

有人想,別人付出了100%的努力,我如果只付出了80%的努力,當然會落後一大截,所以我要付出120%的努力,搶占先機;有人認為,從小學到大學,再到工作,我一直都是這麼苦過來的,我不能停下奮鬥的腳步;還有人覺得,為了下一代不再像我那麼苦,我自己必須苦下去……

內捲,猶如一片又深又廣的泥潭。

 

“內捲”基督徒

許多人把基督徒和佛教徒、道教徒歸為一類——他們行為脫俗,不食人間煙火,言下之意,基督徒不會陷於內捲。

實則不然。在這個內捲的泥潭裡,一些基督徒同樣深陷其中,他們也在惡性競爭、加班狂潮中難以脫身。甚至,在屬靈和屬世的雙重壓力下,一些基督徒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在追求世界與脫離世界之間搖擺不定。當內捲的號角四處響起,許多基督徒的內心也充滿懼怕。

怕在人前失去見證。“如果我的成績不夠優秀,會不會在同學眼裡沒有見證?”請問,作學生的你,會不會有這樣的壓力?

又或者:“如果業績不夠好,比不過同事,我是不是不能在職場榮耀神?”請問,奮鬥在銷售大醬缸的你,會不會有這樣的掙扎?

再比如:“領導今天叫我熬夜把方案趕出來,可是家裡還有一攤事,如果我拒絕加班,會不會讓領導以為我工作不上進?”請問,你曾遇到這樣左右兩難的情況嗎?

……

內捲之下,“優秀”、“卓越”、“別人的肯定”成了丈量自己的尺子。這把來自世界的尺子,使一些基督徒對見證產生了誤解。

有些基督徒怕自己生活不夠體面。聖經雖然說,我們不屬這個世界,但我們還是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啊,有人說。

確實,渴望過體面的生活,無可厚非。但問題是,當人對體面的定義與物質掛鉤,人便不得不極其勞苦,去追求更多的錢財,實現所謂體面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若工作有了波動,收入出現下降,影響了心目中的體面生活,人心中的懼怕便油然而生。

內捲之下,人們對體面的生活理解越來越物化。有些基督徒一旦夠不著體面,心裡就會起漣漪,感覺自己成了社會的邊緣人。

也有的基督徒擔心自己的服事不夠殷勤。如果你常去教會,會聽到類似的教導:不要荒廢了神所給你的恩賜,要盡心竭力服事神。誠然,妥善管理神所給的時間、資源或恩賜,完全合乎神的心意。問題是,許多人在服事中忽略了界限和平衡。

比如,我自己就很愛服事,一有機會就想擺上時間,組織一些團契活動。我的熱情本是好事,但有時候我顧了教會這個大家,卻沒能顧上自己的小家,家人對此頗有微詞。我想,這不是聖經的教導。內捲之下,沒有界限的服事,會耗盡自己、傷害家人,走不了長遠。

 

憑著信心,走出泥潭

內捲日益成了社會的常態,但卻更是一種集體的病態。它泯滅了人對生活的激情,擠占了人想象的空間,也榨乾了人創造的潛能,掏空了人對夢想的追求。它將有靈的活人,逼成沒有生命的機器,我想,沒有人想走入這個困局。

那麼,在這片泥潭裡,人的盼望在哪裡呢?

  1. 休息不是罪,是神的祝福。

人不是機器,更不是機器上的零件。除了有形的身體,人還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有尊嚴的生命體。人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參《創》1:27)。機器可以晝夜運轉,但人工作後則需要休息,因為神也是一位休息的神。當我們享受神所賜的休息時,不該帶著負罪感。

此外,休息給人發揮創造力提供了可能。美國沒有加班的文化,但世界主要科技公司都聚集在美國,原因是什麼?我想,其中一個因素,也許是人處在輕鬆的環境下,能發揮出更多的創造力。內捲文化下,人們在被動的加班環境下,想象力、創造力都會被壓抑。

當神用了六天時間創造之後,第七天,祂休息了(參《創》2:2)。難道神也需要休息嗎?當然不是。我覺得這位創造者一方面在為祂所創造的人,立下一個工作張弛有度的榜樣,但更是讓人留下時間來敬拜祂。

《詩篇》46:10節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以色列百姓在曠野時,神吩咐他們六天都可以白白撿到嗎哪吃,唯獨第七天不要取,他們需要安息。但是,有些人貪心、不守神的吩咐,第七天還去找嗎哪,結果一無所獲(參《出》16:26-27)。

作為基督徒,我們工作、學習是為了榮耀神;身體上的休息、靈裡的安息,同樣是為了榮耀神。我們當對神的應許持定信心,在繁忙中,停下腳步,學習主耶穌的樣式,如此才能得著安息,領受神所賜的福(參《太》11:28-30)。

  1. 神主權的恩典是磐石。

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有時候,無論我們怎麼努力,但都無法實現心中那個目標。畢竟,人一天只有24小時,哈佛大學的招生名額是限定的,世界百米冠軍也只有一個……這並不是支持宿命論,或者鼓勵大家消極怠工。而是當人真實地認識到自己的有限性,就會仰望一個更大的力量——那位滿有主權恩典的神。

聖經多處啟示了神用主權的恩典供應了祂兒女的需要。比如,雅各一家遭遇饑荒,神藉著埃及的糧食供應了他們;先知以利亞沒有吃的,神藉著烏鴉和寡婦供養他;拿俄米和路得失去丈夫沒有出路,神藉著波阿斯養活了她們。詩人大衛說:“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從未見過義人被棄,也從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詩》37:25)

當然,我不是說,基督徒一定不會貧窮,不會遭遇饑寒交迫。初代教會耶路撒冷的聖徒也出現極端缺乏的情況,保羅不得不為他們四處募款。現實中還有很多基督徒陷入貧乏之中。但是,我們更多看到的是神普遍的恩典,祂看顧並保守祂兒女的需要。而且神呼召我們,揀選我們,就必保守我們到底。當我們遇見經濟困難、工作陷於困境中時,讓我們放下憂慮,懷著信心來到神的面前祈求,求祂開道路、供應一切。

“你們看天上的飛鳥,它們不種,不收,也不在倉裡積存糧食,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們,難道你們還不如飛鳥貴重嗎?”(《太》6:26)這是主耶穌給我們的安慰和應許。神主權的恩典是磐石,讓我們憑信倚靠祂,不要為明天憂慮,倒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

  1. 內捲不是懶惰的藉口。

在內捲的浪潮中,我們反對的是過勞,是無休止的加班,但我們不鼓勵懶惰。懶惰的基督徒,不會有好的見證,也不討神的喜悅。聖經上說:“懶惰為神行事的,必受咒詛。”(《耶》48:10);又說:“懶惰人的道,像荊棘的籬笆。”(《箴》15:19)。

神不僅不喜悅人懶惰,而且,祂總是鼓勵人勤勞作工。保羅鼓勵信徒:“殷勤不可懶惰”(《羅》12:11)。彼得也勸勉道:“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彼後》1:10)。

在職場中,有的員工為了討好上司,故意表現出一副積極加班的形象,他白天可能懶懶散散,將工作拖到晚上做,深夜再給老闆發郵件:您交代的事,我都完成了!……這是內捲浪潮下的偷懶文化,基督徒不該跟風,一同作假。神所喜悅的是,不只在眼前事奉,好像是討人的喜悅,而要像基督的僕人,甘心事奉,服事人如同服事主(參《弗》6:6-7)。所以,我認為,基督徒可以活出一種有“節制”的勤奮,即在既定的工作時間裡,我們刻苦學習,勤奮工作,忠心使用神所賜的光陰和恩賜;但對於那些出於壓力、焦慮、競技、或者討好上司等動機的加班文化,我們可以靠著信心說不。

  1. 上帝之城的子民

歌手樸樹在《平凡之路》這首歌中唱到:“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這是他在患抑鬱症之後的生命感悟。像樸樹一樣,許多人奮鬥了很多年,終於獲得了驕人的成績和體面的生活,卻仍舊不能填補內心的空虛。因為外面這一切華麗的光環,並不能真正回答生命的意義,給內心真正的滿足。人的內心一直渴望找到一個恒定的終極價值。

這盼望的實現不在地上,而在上帝之城。公元410年,被譽為“永恒之城”的首都羅馬陷落,居民四散而逃,一時間失去了家園,失去美好生活。為了鼓勵沮喪的羅馬信徒,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裡寫道:世上的城市是暫時的、易朽壞的,而上帝之城則是永恒的、不朽的。縱然聖徒們會失去世上的財產,他們在天國的福分不會因此受損。

誰能住進上帝之城?唯有那些承認自己是罪人,相信耶穌洗凈自己的罪孽,並接受耶穌作生命救主的人。靠著主的恩典,這些人認識到自己的有限性,他們願意將生命的主權交託於主耶穌;他們殷勤作工,但不被工作捆綁;他們心裡因有一個更美的家鄉,所以即使在世上的生活有艱難,但心中仍有恒定的感恩和知足。

因此,地上之城內捲的泥潭力量再大,但它怎能困住這一群上帝之城的子民呢?

 

作者來自上海,現為哥倫比亞國際大學道碩專業研究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