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默克爾的華麗轉身之後(王敏俐)2021.12.20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21.12.20

王敏俐

 

3首告別曲目

2021年12月,任職長達16年之久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又譯梅克爾)告別政壇。

在告別總理默克爾的聯邦國防軍樂火炬儀式中,默克爾選擇了3首對她意義重大的曲目,由德國國防軍樂團來演奏。這3首曲目分別是東德時期的龐克風流行樂、西德60年代的浪漫香頌(香頌,法語“chanson”,意為歌曲,是法國世俗歌曲的泛稱,編註),以及18世紀的一首聖詩《聖潔的上主,我們稱頌你的名》。

若說東德時期的龐克曲描述了默克爾的成長背景與過去,浪漫香頌描述了她這些年在政壇中的華麗冒險,那麼她所選的最後一首詩歌《聖潔的上主,我們稱頌你的名》,則是她在這些年政壇中的驚濤駭浪裡,一次次經歷上帝帶領的感恩與回應。

 

信仰,從不隱瞞

默克爾並不是一個善於自我包裝行銷,炒作流量的政治明星,筆者依然清楚記得,學生時代在德國國會裡旁聽基民黨內部黨團會議時,默克爾針對國防與財政的簡潔演說。她的演說鮮少脱稿,也沒有贅詞,只是簡單扼要地對整個財政與外交政策的方向,表達清楚的界線。

對於媒體而言,默克爾低調而神秘,卻始終在重要提議中擲地有聲,她的這一份人格特質,從何而來?

出生自新教牧師家庭的默克爾,從來沒有刻意隱瞞過自己的信仰,她甚至多次公開表明,信仰在她生命中的重要性。

 

從西德到東德

默克爾出生於西德的漢堡,他的父親是路德宗的牧師,在二戰戰敗後的德國,由西德被差派至東德,在一個對於信仰並不友善的環境中服事神。默克爾的母親本是一位英語與拉丁文教師,因為先生的牧職而被禁止在當地教書。

有人曾問默克爾的母親,為何要從西德搬到東德去,母親的回答非常簡單:“身為基督徒,我們的角色就是幫助其他基督徒。有些人為了宣揚基督信仰去了非洲,為什麼我們不去這個國家的另一邊呢?”(註1)

在父母單純的信心與勇氣下,出生於西德的默克爾,在德國東北的一個小鎮裡成長,這樣一個環境,陶塑了默克爾的信仰,以及她低調、謹言慎行、自律、簡樸的生活態度。而東德成長的背景,也成為默克爾一生從政不可抹滅的一個政治符號。

 

信仰,使政治決策更容易

在哈佛大學的畢業演說中,默克爾曾鼓勵即將進入社會的畢業生要常常問自己:“我做的這些事是因為它是對的,還是只因為這是可行的?”(註2)而這一份反思與道德勇氣,也反映在默克爾的執政風格中。

筆者以為,信仰更多帶給默克爾的,是一個清晰的藍圖,因著這個藍圖,她願意去貼近造物主對於一個國家的計劃與使命。

她曾在接受《南德日報》專訪時表示:“宗教信仰是我和許多人看待人性尊嚴的一個基礎。我們看自己為神的創造,這個價值觀帶領我們的政治行為。因著我的信仰,許多政治決策變得更容易做決定。”(註3)

這些政治決策有:全球金融風暴後,默克爾在眾多歧議中,主導歐元區建立常態性的紓困機制;在阿拉伯之春後,面對自中東北非的難民潮,她毅然開放德國接待難民湧入;在同婚法案中,公然表態反對,並投下反對票;在日本311大地震後,看見工業國在全球環境中的影響力,制定廢核政策。

……

默克爾的一生並不完美,從信仰的角度而言,她也並非無可指責,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她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思考:信仰可以帶給一個人,一個國家,甚至是一個世代的影響。

在一個後基督教時代裡,當基督信仰成為大眾文化與媒體所嘲諷的文化符號時,也許默克爾低調溫和、卻又不妥協的堅持,可以給陷入困境的基督徒一些不同的啟發與思考。

 

註:

1.Kati Marton:The chancellor: the remarkable Odyssey of Angela Merkel, p.5

2.https://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9/05/at-harvard-commencement-merkel-tells-grads-break-the-walls-that-hem-you-in/

3.https://evangelicalfocus.com/lifetech/1042/Merkel-Faith-in-God-makes-many-political-decisions-easier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