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教的心志與裝備(末雁)

末雁

本文原刊於《舉目》28期

      英國劍橋七傑之一的施達德(C.T. Studd)曾經說過:“有人喜歡住在教堂的附近,聽教堂悠揚的鐘聲和唱詩班優美的歌聲,但我卻要在離地獄門口一尺的地方,建立一個搶救站!”這就是宣教的心志:對失喪靈魂有強烈的負擔,迫切地要把主耶穌的救恩和愛分享給人。

一、宣教的心志必須落實到行動

        當我們聽了宣教士的分享,參加宣教大會,宣教禱告會,或者主日傳講宣教的信息後,我們會有宣教的感動。感動不是衝動,衝動只能帶來災難。衝動是“票友”的心 態:我喜歡,有新鮮感,有刺激,又可以表現自己。所以我高興就上去唱幾句,沒空或心情不好就算了,“玩票”的人沒有辦法委身。

        真正的感動是從神而來,即便有困難,掙扎也不會消失;感動帶來委身的行動,包括:

        1. 有明確的目標。我們的呼召要清楚,不是看需要而行(因為有太多太多的需要,你不可能滿足所有的需要),而是聽神對你的呼召──去哪裡?做什麼?

        2. 有明確的時間。例如:我準備一年有兩次短宣;我準備五年後到達工場長宣;我準備兩年後提前退休,開始在工場帶職宣教等。

        3. 明確的步驟。從現在到到達工場之間所要做的準備工作。當我們有了明確的宣教目標、時間及步驟後,就能避免亞伯拉罕在哈蘭的經歷──“一半的宣教心志”:他聽從了神的呼召,也出了家鄉吾珥,但走到哈蘭卻停住了,遲遲進不了迦南,直到神再次呼召他。

        今天有許多弟兄姊妹聽到神的呼召,在宣教的路上起行,但因為各樣的纏累──經濟需要、家庭生活、兒女教育、個人事業等問題,就在“哈蘭”停留了,進不了神要我們去的“迦南”。求神幫助我們。

二、道成肉身的心志

        生活在海外多年,漸漸地我們的觀念、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與在國內的人脫節。我們能不能超越這些與他們打成一片,成為當地人中的一份子,真心地愛他們,讓他們接納我們,從而有機會接納我們的信仰,我們的神呢?這是極大的挑戰。

        每天我都要在網上看中國國內的新聞,看完後心情總是難以平靜。一方面國內經濟快速騰飛,一方面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急速下滑,對比是如此強烈。假、醜、惡正 在吞吃真、善、美,甚至連一塊遮羞布都不用。我們願意像耶穌那樣住在他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嗎?這是我每天問自己的問題。

三、宣教的裝備

        第一是生命的裝備,包括與神與人的關係。我們與神要有個人的、直接的關係,而不是二手信仰。到了工場,牧師講道沒有了,團契生活、禱告會、培靈會也沒有了, 少有人供應你屬靈的需要,相反你要大量的輸出。如果沒有每天與神有新鮮活潑的交通,很快你的靈命就枯竭了。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培養自己讀經、研經、禱 告、獨處的習慣,操練靠主爭戰得勝,操練面對困難、壓力的耐力及操練常常有喜樂的生命。

       2000年在雲南短宣,一位資深宣教士對我說: “一個宣教士在工場不能留長的最主要原因不是環境艱苦、語言不通、文化隔閡、生活不適或事工不順,而是與其他宣教士的關係處不好。”的確,在工場上自己的 缺點會放大五倍、十倍。驕傲、爭競、嫉妒常常使一個團隊瓦解。所以當我們與海外的同工相處時,要看別人比自己強,學會快快放下自己的意見主張,竭力保守同 心合一的心。對本地同工不要有“洋芋”看不起“土豆”的心態,而是要少批評,多接納欣賞。這樣“海歸”與“洋龜”、“土鱉”之間就會其樂融融。

        第二是事奉的裝備,包括在教會與在職場的裝備。我們要好好利用在教會的機會,各樣服事都去摸一摸:煮飯、領詩、帶領小組查經、初信栽培、個人佈道、門徒訓 練、教主日學、講道、交友、家庭、婚姻輔導、兒童事工……等等,不然到了工場上常常後悔沒有好好裝備自己。但是服事要有重點,要清楚自己最大的恩賜在哪 裡,並加強在那方面的操練。同時在教會中要尋找禱告的支持和經濟上的支持。

        我們在職場上的裝備也非常重要。如果你將來是準備帶職宣教,那 麼需要在業務上多專研,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如果你要全職宣教,你職場上接受的基本訓練會派上用場,例如:行政管理的能力,分析、處理、解決問題的能 力,作計劃、預算、訓練部下的能力等。我們更要使用神給我們的工作機會好好積攢金錢,為減輕將來宣教在經濟上的壓力。

        尼希米給了我們很好的榜樣。他回猶大地作省長12年期間,為重建聖城和重建聖民,他不僅不拿百姓的俸祿,還奉獻大量的金錢在神的事工上。我想他就是在波斯國作酒政的期間積攢金錢,在財務上為他日後的服事作好準備了。

       第三是生活上的裝備。

       1. 首先我們要積極與家人溝通宣教異象,在生活中有好的見証,取得他們的支持。特別是準備舉家搬遷回國長宣的,不要操之過急,常常為家人禱告,求神幫助他們能看見、認同、參與你的服事。

       2. 要有吃苦的準備。從發達、方便舒適、整潔、有次序的生活環境,搬遷到國內偏遠落後的城鎮,會面臨吃苦的挑戰。可能你要在煙霧繚繞的房子裡與村民交流幾小 時;可能你要在擁擠的長途車上顛簸五、六個小時,五臟六肺都被移了位;可能你要在小旅館中住宿,身上蓋著潮濕發黴的被子,跳蚤在裡面興奮地活動著;可能你 會受到村民熱情地款待,餵你十幾條胖乎乎的油炸蟲;可能你一個星期洗不上熱水澡;可能你不得已要在玉米地裡解手。你是否還能享受,欣賞這些呢?

       3. 現在就要操練過簡單的生活。有意識地降低生活標準,減少舒適的享受,隨時準備好出發,過一個客旅的生活。

       4. 有計劃地鍛練身体。因生活環境改變,衛生條件差,服事壓力重,使人容易得病,長途旅行也需要足夠的体力,所以我們要把身体鍛練好,才能適應當地的生活。

       5. 培養一些健康的興趣愛好。在工場上我曾經歷過極深的孤單,讓人坐立不安,不能集中思想,不能正常工作。當然讀經禱告可以幫助我們,但我發現如果我們有一些 業餘的興趣愛好,可以舒緩壓力,調節生活,並且學到新的東西。在雲南我會出去寫生、攝影、設計紀念品、做燈具、寫短劇演戲等等,給我自己及周圍的人帶來許 多的樂趣。

        莊稼已經成熟了,可是收割的工人在哪裡呢?願我們都是有宣教心志並已裝備好了的神的工人。

作者原住上海,後移居美國,曾在大陸邊遠地區參加扶貧工作,現在神學院進修。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