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後的王國 ──北國以色列(上)陳慶真

陳慶真
本文原刊於《舉目》26期

一、王國分裂前夕     

        大衛王打下了江山,將以色列由部落帶進了王國。他在位40年,趁著鄰國勢微之際,開疆闢土,奠定了王國的基礎。所羅門王即位,集智慧、知識、尊榮及財富於一 身,繼續建設發展王國。這位傳奇性的君王,從純歷史的角度看來,一生顯赫,無懈可擊。只有當我們讀到他“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時,才領悟到智者老矣,晚節不保,鑄成了大錯,斷送了王國。

        所羅門治理王國初期,“猶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都吃喝快樂。所羅門統 管諸國,從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邊界。所羅門在世的日子,這些國都進貢服事他。……所羅門在世的日子,從但到別是巴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 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王上》4:21-25)。我們在上章中陳述他如何費盡心思,花了七年的時間,為耶和華建造了耶路撒冷的聖殿。當 利未人將約櫃放入至聖所時,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全殿。

         但處身在物質文明高過以色列的其他近東國家之中,所羅門王一心更想追逐他們那種“宗 廟之美,百官之富”的華麗燦爛。繼而,所羅門王又花了13年的時間為自己建造皇宮,緊接著,又建“米羅、耶路撒冷的城牆,夏瑣、米吉多,並基色。所羅門建 造基色、下伯和崙、巴拉,並國中曠野裡的達莫。又建造所有的積貨城,並屯車和馬兵的城,與耶路撒冷、利巴嫩,以及自己治理的全國中所願建造的……法老的女 兒,從大衛城搬到所羅門為他建造的宮裡,那時所羅門才建造米羅……所羅門王在以東地、紅海邊,靠近以祿的以旬迦別製造船隻。”(《王上》9:15-26) 到了一個地步,工人一年的12個月之中,有四個月是花在所羅門王所要求的各種建造。

         所羅門又將全國分區,抽稅以富國庫。苦役也由原本的迦南人擴充到以色列的男丁。雖然他的榮華,使示巴女王詫異得“神不守舍”,但用的是民膏民脂、民血民汗。在這種壓力之下,以色列民怨聲四起。

        所羅門王不及他父親大衛王之處,在於不知“守成不易”,也不知“慎終如始”。住在金碧輝煌的宮中,漸漸忘記當年以色列立國的精神。以色列的12個支派在進入 迦南之後,分地而居,原享有他們的獨立自治權。在他們祖先傳留下來的宗族觀念中,一個宗族領袖的職責,是照顧他的子民,像耶和華神照顧他們一樣,而不是奴役他們去做苦工。

         當年他們願意犧牲自治獨立權,要求撒母耳為他們立王,乃是為了有一個強有力的領袖,為他們抵抗頑強的敵人(《撒上》8:20)。

         因此他們願意臣服在耶和華所膏的大衛王手下,卻沒有想到所羅門王的虛榮心蒙蔽了他對一國之君應有的責任。百姓不免想起當年撒母耳警戒他們的話,開始懷疑放棄當年的自主獨立,換來當今的重稅苦役,是否付出了過高的代價。

         所羅門王的致命傷,乃是“有妃七百,都是公主,還有嬪三百。所羅門年老的時候,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所羅門為摩押可憎的神基抹,和亞捫人可憎的神摩洛,在耶路撒冷對面的山上建築邱壇。”

        因著這一千嬪妃的誘惑,所羅門王漸由明君變昏君。令我們聯想到歷史上的唐明皇,不能守住“開元”盛世;既無度開疆,又有後宮佳麗三千,縱慾享樂,終釀至“安 史之亂”。我們不知道所羅門王是否因一千嬪妃而“從此君王不早朝”,但他的無度建設,祭拜假神,確實破壞了過去70年來維護以色列民心中的兩種平衡力:他 們的自治獨立權與他們對耶和華神的忠心。

         “耶和華曾吩咐他不可隨從別神,他卻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的。所以耶和華對他說:你既行了這事,不遵守我所吩咐你守的約和律例,我必將你的國奪回,賜給你的臣子。”(《王上》11:4-13)

         所羅門王去世以前,並沒有像他的父親大衛一樣,為了避免兄弟鬩牆而立太子。因此所羅門王一死,羅波安即位。一來未必萬眾歸心,二來他比他的父親更盲目,油蒙 心竅,耳生老繭,不聽信國中長老勸戒去減輕人民負擔(《王上》12:4),反倒自信滿滿地,以為祖先建立80年的王國基礎穩固,又有強大的軍力為後盾,聲 稱將變本加厲地奴役百姓。

         這時北方支派已經忍無可忍,所羅門王一死,屍骨未寒,北方十個支派即在示劍擁戴耶羅波安為王。耶羅波安就是耶和華所指的“臣子”。大勢已去,羅波安只好收拾剩下仍願效忠的猶大及便雅憫二支派,定都耶路撒冷,是為南國猶大。

二、以色列國的天然資源及宗教信仰

         從 “分裂王國”的地圖上來看(圖1):北國以色列擁有比南國猶大更為廣大的土地。該地由加密山以東,經撒瑪利亞,遍及以斯德倫谷地(Esdraelon Valley),是原本王國最肥的牧場及最佳的農耕地。對外商業貿易,陸路經由敘利亞和埃及,海路經由地中海。圖中虛線是重要貿易路線。

         王國在應許地安定下來,以色列民與當地的居民比鄰而居,同服勞役,漸漸吸收彼此的習俗。在祭祀方面,迦南人祭拜的是巴力、亞斯他錄、亞舍拉、安奈、以及摩押 人的基抹、亞捫人米勒公。在那“靠天吃飯”、“祈求和平”的農牧業社會裡,這些專司風雨雷電,控制五穀豐收,負責生育,掌管戰爭的神,對當地人,甚至以色 列民確實有很大的吸引力。王國分裂以後,失去了原本的精神堡壘──耶路撒冷城的聖殿,驟然間,百姓的信仰無從落實。

          耶羅波安為保障自身王 國的穩固、避免以色列民每年在重要節日前往南國的耶路撒冷獻祭,在北面的但及南面的伯特利分別鑄造了金牛犢,開始陷自己及百姓於罪中。並命令雙方不可跨越 國界(《王上》12:28)。同時耶羅波安違背律法,以非利未人的身分,自立為祭司,在以色列國各地設立邱壇,並私自選定月日,為以色列人立作節期的日 子,在伯特利上壇燒香(《王上》12:31-33)。

         “以色列古物局”由畢侖(A. Biran)教授帶領的工作隊,經過多年的探勘,在當年的但城,找到了很可能是耶羅波安金牛犢的邱壇(註1)。由該壇不同時代建材看來,曾經過多次的修建 (圖2)。為了和南國抗衡,祭壇朝北,背景是黎巴嫩及拿弗他利。圖右是黑門山,有清泉流水,地勢又高,“風水”極佳。考古隊認為祭壇最底層應是耶羅波安最 原始的鑿石;右下方腓尼基式的磚塊可能是亞哈王的修建;而上層鋁質平臺顯然是近代的產物。

         因此,自耶羅波安以降,以色列的領袖,除了亞撒 王以外,個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行耶羅波安所行的道,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從此以色列南北的金牛犢香火鼎盛(《摩》 4:4,5:21-24),各地邱壇祭拜外邦淫亂之神(《何》4:11-14)。考古學家從撒瑪利亞挖掘出來的碎陶片記錄(Ostraca),上面寫滿了 “巴力”的名字(註2)。

         雖然如此,耶和華神對祂子民百般寬容與忍耐,一再藉著先知苦口婆心的勸戒。從以利亞、以利沙,到約拿、阿摩司、 何西阿。“我用慈繩愛索牽引他們”(《何》11:4),等待祂的百姓來求告祂,尋求祂的面。例如當亞蘭王哈薛和他的兒子便哈達來攻擊以色列的時候,以色列 王約哈斯在窮途末路之際,終於想起了可以向耶和華求告。儘管約哈斯曾祭拜假神,耶和華神卻立即應允他,賜給他們一位拯救者(《王下》13:4)。但當危機 過去,脫離了亞蘭人的手,他們又轉頭去祭拜亞舍拉。

        200年下來,以色列民就在那塊不敬不虔的土地上,淡忘了當年帶領他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神。隨著他們的心一天天遠離耶和華,他們的身体也一批批的被帶到大河那邊。

         以色列雖然資源豐富,卻沒有天然屏障;人口雖大大超過南國,但是成份複雜。約旦河東為游牧民族及沙漠浪民;河谷西面居民以農耕為業;沿地中海及靠近公路一帶,人民開始經商;而加利利湖的四周則多為漁村。

         在這人種複雜,又缺乏邊防設備之下,以色列國就赤裸裸地呈現在鄰邦之中。國勢強盛時,列國入貢;衰微時,列國入侵。以色列的國力,因分裂而削弱,處在建立超 級帝國的世界潮流中,欲振乏力。因此,以色列國的歷史,是一連串的弱勢權力爭奪戰。在每次戰亂之後,由軍隊中興起一位強勢領袖,以謀殺奪取政權,然後享受 短暫的王位。200年下來,以色列王壽終正寢者少,多半死於謀殺篡位。

        宮內謀權害命,宮外強國入侵。這些事蹟大都記載在聖經裡,而考古家的鐵鍬,也將這些戰爭的記錄,一鏟一鏟地挖掘出來。

三、北國的敵人

1. 南北戰爭

         南北沒有天然屏障,以色列雙面受敵。南面是埃及和親兄弟猶大。王國分裂以來,“羅波安與耶羅波安時常爭戰。”(《王上》14:30)在他們繼承人手裡,情況 並無改善。“亞撒和以色列王巴沙在世的日子、常常爭戰。”(《王上》15:16)猶大甚至招來可恨的非利士人,協助堵截以色列。北面是亞蘭王國。200年 來以色列國的歷史,充滿了與這個死對頭永無休止的衝突,一直到新的超級強國亞述出現,擊垮亞蘭國為止。但隨著亞述的出現,以色列的日子,事實上是南北雙方 的日子,就屈指可數了。

2. 埃及王示撒北上

          內戰開始不久,以色列國就遭遇到歷代以來第一次外族入侵。所羅門王去世才五年,埃及的法老示撒王率兵直上,沿途搶掠。聖經雖然只記載了示撒王攻打耶路撒冷(《代下》12:9),但考古學的發現,卻証明耶和華神也藉示撒王的手,懲罰以色列人拜假神的罪。

         由埃及底比斯出土卡那神廟(Karnak Temple)的浮雕,刻劃了示撒王這次戰役的斬獲。卡那神廟是目前挖掘出來,人類用雙手建造最大的廟宇,由134根高達75呎的柱子,支撐著一個巨大宮 殿的頂部。南面的外牆上,有一幅堂皇的浮雕,永遠記載這位法老掠奪性地遠征。在尼羅河燦爛陽光下,醒目的聳立著(圖3)。

         浮雕中刻劃了神 氣活現的示撒王,右手持鐮刀形短劍,左手提了156個飾牌,每個牌上寫的是他所征服的城市名字,包括他納、伯善、米吉多等。考古家也在米吉多的遺跡中,發 掘了一個破石柱,柱上刻有法老示撒的名字。法國的拿破崙曾是第一個站在這神廟前面,端詳這塊歷史文件的歐洲名人。只是他無法瞭解該文件的重要性,因為當時 尚無人能解釋象形文字。

3. 亞述國的崛起

         事實上,以色列國最致命的危險來自北面的亞述國。在以色列暗利王統治期間 (885至874BC),亞述王亞述納西拔二世(Ashurnasirpal II)即由米索不達米亞初試向西突擊,彷彿是為未來的實際戰爭作了一次演習。在他的楔形文字碑文中寫道:“我從奧龍特斯河向前挺進,我攻佔了城市,大肆屠 殺。我放火破壞,摧毀房屋。我俘虜他們的士兵,把他們釘在城市前的柱子上。我把亞述人定居在他們的領土上,隨後我在大海中洗刷我的武器。”(註3)

         在這次突擊中,以色列未遭到任何傷害,原因是暗利王早有戒心,預先遷都到撒瑪利亞,且在這一座約310呎高的孤山上建造要塞(《王上》16:24)。從山頂 往西看,視野可及地中海。由公元前九世紀到七世紀,亞述王朝的宮廷記錄均稱以色列為“暗利王朝”。暗利王的精悍,可由一塊考古學上有名的“摩押石”洞悉一 番。

         這塊我們在上章(以色列的王國時期)提到的摩押石,目前存在法國羅浮宮,出土自約旦河東的底本(Dibon)(圖4)。大石塊第一行 開宗明義就寫道:“我是米沙,查莫斯(Chamosh,摩押神)之子,摩押之王……暗利是以色列王,他壓迫我們摩押許多年,他的兒子亞哈也壓迫我們摩亞。 在我年間,他這樣說了。但我打敗了他和他的王朝。以色列國永遠滅亡了……我讓以色列的俘虜們在吉珥哈列利挖掘壕溝。”(註4)

          這塊古老石塊的出現,解答了幾世紀以來的一件聖經懸案:聖經明明記載大衛征服了摩押(《撒下》8:2),所羅門王繼續轄制摩押(《撒上》14:47)。在王國分裂的 初期,摩押脫離了王國的管轄。但當聖經再次提到摩押時,摩押王米沙卻來向亞哈王進貢(《王下》3:4),這又是怎麼一回事?摩押石的出現,就事論事,從摩 押王自己的角度,承認他們曾被暗利王征服,因而不僅向暗利王進貢,也向暗利之子亞哈王進貢。摩押碑文剛好巧妙地補充了聖經。

          以色列王暗利曾成功地打敗摩押,直搗摩押與亞捫邊界的亞嫩(Arnon)河谷。而對此戰役,米沙王隻字不提。對與亞哈王在戰爭中不幸的結局,聖經只簡單地暗示了一下, 而摩押王則對自己的勝利欣喜若狂,不提把長子在城上獻為燔祭的代價。聖經與摩押石都站在自己的立場道出了實情。
(未完,待續)

註:
1. A. Biran, Biblical Dan. Jerusalem: Israel Exploration Society and Hebrew Union College-Institute of Religion. 1994.
2. W. F. Albright, Archaeology and the Religions of Israel, John Hopkins Press, 1942, p 155.
3.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relating to the Old Testament. Edited by James B. Pritchard. 3rd edition with supplemen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9. p. 276.
4. A. H. van Zyl, The Mobites, Leiden: E. J. Brill, 1960. p 136-139.

作者曾任波士頓大學教授,現已退休。她目前是美國校園團契的特約同工,負責歐洲事工。

圖一:分裂王國地圖(其中虛線代表貿易路線)
圖二:但城的邱壇
圖三:埃及示撒王侵犯巴勒斯坦戰績圖(埃及底比斯卡那神廟浮彫)
圖四:摩押石(摩押王米沙紀念脫離以色列的轄制)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