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膩,談戀愛(陳世賢)2022.06.20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22.06.20

陳世賢

 

今年復活節,是我跟妻子的結婚週年。

晚上,我們一起重溫婚禮錄影,心中對上帝充滿感恩。回顧過往,我覺得有一事對我們的關係有極大幫助,那就是兩人的每週讀書分享時光。

認識妻子是我在神學院進修時。畢業後我們分別去了不同的教會作傳道人,之後才從原本的“沒有特別的好感”進入開始考慮是否交往。我們求問上帝,也諮詢神學院老師的意見。老師們鼓勵我們先不急著約會,而是每週一次讀書分享,以此瞭解彼此,再做決定。

我跟妻子都不是特別愛看書的人(至少不會把讀書當嗜好),但為了更多瞭解對方,我們遵從了老師的建議。沒想到,之後兩年中,書一本接一本地讀,讀書分享更串聯了我們整段“尋求”(上帝旨意)、交往、備婚、婚後的時光。

 

忙碌生活中的精心時刻

讀書分享的方式很簡單:先約定一個時段,專門留給對方。對我們來說,週日晚上是最理想的時間。

地點,我們選了咖啡廳,安靜悠閒,但有旁人在附近。這樣一來,可以確保對話的品質;二來,能防止我們太快陷入浪漫的兩人情調中,糢糊了讀書會的目的——好好對話、認識彼此。

每次,我們各自先讀完的書中1-2個章節,然後一起討論:可以談收穫,也可以提出看不懂的地方。有些書本身已經提供了討論的題目,也可以作為我們的參考。

分享完成後,一起作個禱告結束。

 

令人驚喜的讀書分享

兩人讀書分享有非常多的好處:

1. 加深兩人關係

首先,加深兩人的關係。我們平時都非常忙碌,一週中常常就只有這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見面。暑假教會活動多時,我們甚至整整一個月都見不到。不過,因為有持續的讀書分享,我們對對方以及自己,認識都愈來愈深。

2.更深瞭解彼此

在《四種愛》中,魯益師(C. S. Lewis)用“肩並肩”形容朋友之間,用“面對面”形容戀人關係。然而,我的弱點是:縱然我與人面對面了,我還是不太知道如何認識對方,也不善於表達自我。幸而,許多好書會拋出一些深刻的問題。這些問題遠超過我個人的深度,憑我自己是想不到、問不出的。

例如,談到金錢:對方對金錢的觀念是什麼?有沒有儲蓄的習慣?是否有負債?若有,對方對負債的態度是什麼?對對方來說,哪些事是值得花錢的?哪些事是能省則省的?這些觀念,跟我有何異同?

關於人生目標:對方是否覺得,自己的一生有某種使命?這會如何影響對方的生涯安排和選擇?

至於人際關係:對方在人際關係中,是否反覆重複某種衝突模式?這模式是否也正在我們的關係中循環發生?若有,兩人能否愈來愈妥善溝通處理,還是衝突一次比一次更激烈?

許多這類問題,是我們兩人平常不會問的,現在卻被書本引導而討論。我們因而更深瞭解彼此。

3. 大師在身邊相助

讀書分享有助於關係中的人生命成長。我身邊沒有任何心理學大師給我提供諮詢,我也沒錢找人諮商。然而通過閱讀,我彷彿得到了許多有信仰深度,且兼有敏銳心理洞察力的大師相助(而且還是免費的),生命因而成長。

例如,過去當我認為對方不夠體貼我的需求時,我會憤怒;憤怒時,我既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又不想放棄這段關係。於是我就生悶氣,偷偷期待對方發現她的理虧(我認為的)、發現我生氣了,因此主動來關懷我,最好道歉……

如果對方沒有這樣做,我會更感挫折、更為憤怒。最後,變成我要求對方承擔我兩倍的情緒!人家何苦呢?幸好,通過讀書,我明白:作為成年人,我有責任說出自己的負面情緒。別人沒有義務去揣測,進而服侍我。我不該期待對方能讀空氣!

隨著我放下錯誤期待,學習主動表達自己的情緒後,我倆的關係也進步了。

4. 參與和預防

讀書分享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對方可以參與我改變的整個過程。我們甚至可以討論:若她發現我又犯了老毛病,她可以怎樣提醒我、幫助我進步。

讀書分享也實踐了“預防勝過治療”。分享中,會討論到他人的衝突,是我們還沒遇到的衝突,這就讓我們打了預防針,將來出問題時,雙方就知道怎麼依照書的建議解決問題了。
例如,我們從書中學到“界線”的觀念,知道不能強求對方改變,但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狀態。

當讀到溝通中的“積極聆聽”,我們學到,處理衝突時,一方講完,另一方最好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以確保精確接收到,並給予同理的支持。

這一點,我們後來成功地運用在個人自己身上——有一次我們發生了極大的衝突,我幾乎要放棄了。好在我冷靜下來,思考所學的,知道除了放棄,還有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於是不善言詞的我,用2000多字寫下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感受、所渴望,交給女友。不善文字的女友,閱讀後當面複述,跟我確認我的意思,並口頭回應了我。

經過此事,我們的關係不但沒有撕裂,反而更深認識對方。而且,我也愈來愈能用口語表達自我。

如果不是先前在書本裡學過解決衝突的辦法,我一定會將一切搞得烏煙瘴氣。

 

經營關係需要刻意學習

也許有人覺得,男女交往還要讀書討論,既制式又不浪漫。

我也這樣認為過。然而後來意識到,人際關係原本就需精心建立,更何況是我很重視的戀愛關係!那自然要用最大的努力來經營了。

我對自己的能力是很沒有自信的。我不覺得靠自己就可以把關係經營好。基督信仰也時時提醒我,我是罪人,罪人的一個特性就是自私。例如,我往往期待對方來滿足我,卻未想多多付出、滿足對方。

瞭解了自己的自私,我更小心謹慎了。

我反覆告誡自己:若要學一門專業,需要花上多年的時間讀書,讀完大學後還得讀碩士、博士。若要勝任一項工作,除了原先所學,還得不斷充實自己,在職進修……對專業與職業,我們尚且要花費如此多的時間、精力,婚姻大事影響到終身幸福,豈不更重要?我們怎又可以不刻意學習呢?

 

陪我們走過不同階段

當然,學習經營關係,除了讀書分享,還有很多種方法。不過毋庸置疑,如此的讀書分享,使我們不斷檢視兩人關係發展得如何,不斷從屬靈大師處獲取幫助。甚至當我們婚後有了孩子,兩人安靜面對面的時間變少了,讀書會的頻率變低了,但藉著習慣以及累積的基礎,我們仍能保有很好的夫妻溝通模式。

在此附上我們感情各階段所選讀的書單,供各位參考:

尋求是否交往時

1.提摩太•凱勒、凱西•凱勒,《婚姻解密》(希望之聲文化有限公司出版)。

這本書從信仰的角度,清晰地介紹了婚姻,使人知道,在感情路的前方等待自己的究竟是什麼。

朋友經我推薦讀了之後,覺得這本書實在太棒了,甚至拿著書去拍婚紗照!

2.亨利•克勞德、約翰•湯森,《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臺福傳播中心)。

婚姻中多數的問題,都是界線問題。這本書介紹了人際界線的原理與重要性,很適合藉著討論,認識對方的為人。書中也羅列了諸如金錢、兒女教養、工作、友誼、與上帝的關係等議題,不僅可藉此瞭解對方,更可瞭解自己。

交往時

1.史考特•史坦萊,《承諾,婚姻的保鮮膜》(校園書房)

書中有許多婚姻破碎的例子,強調“承諾守約”在當代的重要性。交往階段的兩人,可藉此書認識彼此的原生家庭,瞭解對方對婚姻的期待或擔憂。

2.霍華德•馬克曼、史考特•史坦萊,《捍衛婚姻,從溝通開始》(愛家基金會)
這本書提供一套積極對話的溝通方式,幫助兩人在衝突中不停留在表面事件,而是處理關係中的深度關卡。婚姻中免不了衝突,此書幫助人提前做好準備。

3.亨利•克勞德、約翰•湯森,《母親情結——瞭解母親的影響,走進更美的生活》(更新傳道會)
這兩位作者共著過《過猶不及》,此次再度攜手合作。該書描繪了不同類型的母親,讓讀者看到:兒時的親密關係模式,如何影響成人後的親密關係。這有助於讀者瞭解,自己及對方為什麼會有某些反應(疏離、攻擊、易受傷等等),進而處理這些問題。

婚前

1.亨利•克勞德、約翰•湯森德,《為婚姻立界線:下個男人/女人真的會更好嗎?》(臺北:道聲出版社)
這本書是《過猶不及》的婚姻版,專門針對婚姻生活談“界線”。

2.艾德·惠特夫婦,《濃情蜜意》(原名《閨房之樂》,校園書房)
顧名思義,這本書談生理與性愛。從基本常識到初步技巧都有。如果籌備婚禮很忙的話,婚前務必讀完4-6章。

長輩建議,這本書的討論方式,是“把它當課本,假裝你在給對方講課”,互相傳授男女生理知識。

 

作者畢業自中華福音神學院、普林斯頓神學院,目前在台灣康華禮拜堂牧會。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