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中的救贖(談妮)2022.06.30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22.06.30

談妮

(音頻製作/華僑福音廣播中心)

 

經文: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賽》30:15)

 

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

根據統計,美國成人患焦慮症或抑鬱症者,在2019年1-6月間,約有 11%。經過新冠病毒一年後,2021年1月爆升至41.1%。焦慮症或抑鬱症的症狀包括:睡眠困難、進食困難、飲酒過度、藥物濫用、想自殺等。其中,年齡越輕的患病比例越高(56%)。(註l)

的確,始自2020年的新冠疫情,成為許多系統的試金石,不論是醫療、公共衛生、糧食、民生、生態、資源獲取、就業、貿易、金融、公民權利,等等,都或早或晚地遭受挑戰,並“揭示了一個高度不平等的世界。”(註2)面對無法有效掌控的病毒與疫情變化,也讓“長期以來佔主導地位的發展模式……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註3)

前者,或讓人感到驚愕與憤怒。而後者,則能令尚未從驚愕與憤怒中緩過來的人們,陷入長期的焦慮中。這恐怕是後疫情(Post-pandemic)時代的新常態之一。

心理健康產生問題,固然與外在環境息息相關,但要解除壓力卻起碼有兩個困難:1. 如果外在環境解決不了怎麼辦?如疫情與因疫情而來的失業、通貨膨脹、孤寂等,都不是一時二刻可以即時解決的;2. 不是人人有強大的內心與足夠的外界支持,相信生活中沒有過不去的坎。

 

也是挑戰信仰的時刻

這也是挑戰我們信仰的時刻:

從個人的層面,耶穌不是說,我們在世上會經歷苦難,但在祂裡面卻有平安嗎?(參《約》16:33)信祂的人“從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7:38)嗎?從信心群體的層面,保羅不是指導我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6:2)嗎?

焦慮或危機感,都會讓人——包括我在內——不斷地向外尋求解決之道。實際的行動,不論是被動地解決眼前的問題或主動地超前部署,都是必須的。但這還不夠:我需要不受憤怒、焦躁、憂慮、苦毒……等幹擾的穩定心態,才能正確時刻做正確的抉擇;我還需要神聖的愛,才能榮耀上帝,並在匱乏中慷慨助益他人。

感謝上帝,今天再次藉著先知以賽亞提醒我:選擇回歸至上帝面前獲得安息,使靈裡擁有平靜安穩,才能“得救”——不再為負面的情緒捆綁,並且行路有光,生活“有力”。更寶貴的是,上帝已經給祂的子民“選擇”的能力,同時也保守我的心:“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或譯: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

禱告:主啊,求你讓我能更多更深地思考真道;也常與他人彼此鼓勵、支持、學習。讓我們在面對來自處境的壓力時,能超越“立即向外尋求解決之道”的本能,改變生活的優先次序,可以日日支取那在你裡面的歸回安息與平靜安穩。奉我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註:

1、 參  The Implications of COVID-19 for Mental Health and Substance Use,KFF. https://www.kff.org/coronavirus-covid-19/issue-brief/the-implications-of-covid-19-for-mental-health-and-substance-use/ .

2、Melissa Leach, Hayley MacGregor, Ian Scoones and Annie Wilkinson, “Post-pandemic transformations: How and why COVID-19 requires us to rethink development,” World Dev. 2021 Feb; 138:10523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566764/.

3. 同上。例如:促進經濟增長、市場自由化、全球化、碳密集型產業和指揮控制計劃制度的模式,等等。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