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牧師尤金‧畢德生 ──書介:《返璞歸真的牧養藝術》(綠蒂雅)

綠蒂雅

本文原刊於《舉目》23期

奇特的牧師

      您會把屠夫的刀與放下自我聯想在一起嗎?你會用北極探險比喻永恆和完美,又從舊約的場景來寫現代詩嗎?尤金‧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就是這麼一位奇特而詩意盎然的牧師。他的著作《返璞歸真的牧養藝術》(The Contemplative Pastor,以琳出版),是一本充滿意象、哲思的靈修作品。該書是他對牧養藝術的深刻探索,是任何一位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信仰根基,決心投身建造生命的 信徒,都能受益的靈修精典名著。

       畢牧師出生在美國蒙大拿(Montana)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孕育出他簡樸、真誠、踏實的生命。他在 馬里蘭州牧養教會將近30年,又在加拿大維真神學院任神學教授。他與傅士德牧師(Richard Foster)齊名,被列為北美兩大最具影響力的靈修作家。他的著作近年來深受華人讀者喜愛,已有許多翻譯成中文(註)。

        畢牧師認為, “屬靈”即是信徒活在純全善良的福音中,“以信心的行動去經歷生活中的所有要素,包括孩子、配偶、工作、天氣、財產,以及人際關係。”他很強調在日常生活 中經歷和實踐信仰,並深信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每件事,都是神的主動運行,而且有祂的恩典在其中。所以牧養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他人,在自己的生活中發覺神的恩 典,並以信心參與神正在進行的事,學習以愛和信心回應神。以下是他對牧養及建造生命的一些探討:

靈魂醫治

        牧養不是經營教會或開辦教育,而是醫治靈魂。著重的亦不是事工的效果,乃是教人培養洞察力,發覺“神在這裡一直做什麼?在生活中我可以看到什麼恩典的蹤跡?在團隊中我可以讀到什麼真愛的故事?有什麼事是神已經發動而我可以參與的?”
這樣的牧養,引導人注目神及祂的作為,在困境和混亂中發現十架的同在,幫助人對抗罪惡、克服憂傷,與神復和,被神醫治,並以神的話為中心,建立禱告生活,使生命長大成熟。

榮耀劇場

        加爾文把神創造的世界稱為祂“榮耀的劇場”。畢牧師更認為“神用話語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與各樣事物:有光、月亮、星宿、旱地、植物、男人、女人(而不只是愛與美德、信心和拯救、盼望與審判)。離開了創造,神的約就沒有架構、沒有背景、也沒有實在的根基。”

        祂引導我們藉溪流、群山,領受創造的奧秘和寬廣,在萬事萬物中發現單純的本質,觸摸天父的心意。並學習張開眼睛禱告,在敬拜中,看到“山丘如羔羊般踴躍”,聽到“樹木拍掌”,歡呼進入那個榮耀的劇場!

禱告語言

        由于文化的影響,人們習慣傳達資訊多于表達情感,逐漸失去了與生俱來的和父母親密溝通的語言能力。人們需要恢復這種能力。當人体驗到神正以長闊高深的愛,邀請自己與祂建立個人的關係,他必定會充滿敬畏地來到祂面前。這時用的是一種表達愛的語言,是活力充沛又富有想像的。

        牧養的目標,就是培養這種愛的親密交談,直到能自然流露心中的吶喊、驚歎、認罪與感謝,直到生命全然轉向神,更信賴祂,從心底呼叫“阿爸!天父!”。這樣的禱告必然帶來豐盛、深情、活躍的靈命!

人神意志

        人是否可以擁有自己的意志?還是神的意志掌管人所有的生存活動?事實上,意志是人存在的核心,福音信息中的“來、跟從、起來、愛”,都屬于意志操練的範疇。因此,問題不在乎要不要抹殺人的意志,乃在于願不願意順服神的意志。畢牧師于是用恩典與愛,來闡釋意志的順服。

        人類由于驕傲與不順服,企圖掌握自己的命運,被逐出了伊甸園。而當救贖與褔音進入世界,禱告就成為參與神旨意的管道。藉著禱告,人進入神運行的旨意,並主動選擇投身在神定意的事上。神的心意和人的意志在禱告中交相呼應,並成為人類在愛中撇棄自己、來就恩典的冒險行動。

        而且,當人被基督捨己的愛所改變,以敬畏和尊崇回應時,就會發現自己是如此獨特、尊貴的創造,如此蒙至高神的恩寵眷顧,因而願意放下自己的意志,在生命中和神建立親密的關係。如此,順服不只是自由的意願,也是愛的表達。

都是罪人

        “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這是聖經宣告的真理。可是人們喜歡相信自己內心有神聖,只要持守崇高的道德目標,過豐盛的精神生活,人的生命就能昇華。如此,人企圖略過赦罪的恩典,竭力自救,走獨立自主的道路。

       唯有看清人是罪人的本質,人是沒有達到神的標準、偏行己路、背逆的兒女,人們才能体會:耶穌基督為罪人行了何等大事!當人能辨識罪介入生活的諸多形態,諸 如:製造宗教經驗以逃避神,或躲在心理學及道德面具的背後……而願意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拒絕論斷、自私、操縱或佔有,單單來到神面前倚靠救恩時,恩典便能 在他身上運行,彰顯神在人生命中浩大的能力。

牧者的形象

        畢德生還重新定義了“牧師”一詞,並使用了三個生動有力的形容詞:不忙碌、顛覆、啟示。他重新尋求聖經裡有關牧者的觀點,拒絕社會及文化所傳遞的形象。

不忙碌
牧者排滿行程、日以繼夜,固然是愛心的表現,有時卻成為偷懶的方式,讓別人決定你要做的事,或滿足自己被眾人需要的虛榮心。

        畢德生牧師提醒牧者不可以忽略更重要的事,例如:禱告,與神親密交談;專心傳道,宣告神的話;傾聽別人生命的故事,曉得他們的感受和想法……要學習在神面前 安靜專注,定出時間,用來禱告、休閒、獨處,為心靈、思想、情緒、想像力留空間。這才能更有效服事人,帶出生命的影響。

顛覆
世俗文化追求成就及享樂。牧養的工作就是破壞這種自我的國度,在文化下定論之處種下懷疑,建立以基督的十字架及復活為軸心的國度。

        耶穌面對當時文化的方式,不是正面迎戰,乃用比喻(parable),沿著(para)日常生活,投下(bole)故事。祂的比喻聽來稀鬆平常:泥土、種 子、筵席、錢幣、羊、農夫和生意人,但卻啟發了人的想像力,帶出神、生命、永恆。日常生活的細節因而成為恩典的種子,在潛移默化中改變意識,穿越自我防 衛,引領人進入信仰的內涵,在人心中創造信、望、愛的國度。

        禱告和比喻一樣是顛覆的工具,禱告使人與聖靈搭配,在成聖的掙扎過程中調整自己,以捨己、公義、盼望為新的價值觀,使信仰自人內心開花結果。

啟示
正如《啟示錄》中的使徒約翰,牧者要把迫在眉睫的末日真相揭露,使人看見神國度的真實性,使人看到世界金牛犢文化、耽于安逸及表象的危機。

        有末日啟示的牧師,是儆醒而有活力的,他會在看不見的聖靈世界,及看得見的表象世界交會之處禱告,操練與神同工。面對人類罪惡和混亂時,看見恩典的奧秘,就能持守忠心、忍耐到底,活在神榮耀的啟示中。

        而恩典,正是無所不在地在大自然,在日常生活,在你我的心中!

註:
1. 包括《建造生命的牧養藝術》、《重拾無私的禱告祭壇》、《全備關懷的牧養之道》、《追尋呼召的探索之旅》、《聽主微聲》、《詩情禱語》、《摯人智語》等書。
作者畢業於台灣大學商學系,在美國取得會計系碩士學位並專業會計師執照,現居洛杉磯。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